一种踝足矫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03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踝足矫形器,包括脚踝支撑部(1)和与脚踝支撑部(1)连接的足底支撑部(2),脚踝支撑部(1)和足底支撑部(2)之间通过能够向脚踝支撑部(1)和足底支撑部(2)摆动后提供复位力的弹性连接件连接,弹性连接件的上端与脚踝支撑部(1)连接,弹性连接件的下端与足底支撑部(2)连接,足底支撑部(2)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足部的足部孔(3),弹性连接件由上连接段、弹性连接段、下连接段组成,上连接段与脚踝支撑部(1)连接,下连接段与足底支撑部(2)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弹性连接件直接将脚踝支撑部(1)和足底支撑部(2)进行连接,简化了本技术的结构,降低了整体的制造成本。体的制造成本。体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踝足矫形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踝足矫形器。

技术介绍

[0002]踝足矫形器又称作小腿矫形器,一般用于为患者的踝和足提供保护,同时提供抵抗过跖屈(或更通俗地称作“足下垂”)的支撑。足跖屈是一种由疾病、外伤或先天异常引起的医学病症。感染这种病症的患者一般行走困难,因为患者的足在抬离地面时倾向于下垂,于是为避免绊倒患者一般不得不把足抬得比应该抬得要高。由于一般患者往往还表现出不良或受损的背屈,所以患者在步态周期的摆动时相期间有问题也比较常见。踝足矫形器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跖屈阻力,当患者的足抬离地面时该阻力有助于足保持在正确的位置。除了这种阻力功能以外,好的踝足矫形器还应当在患者步态的摆动时相期间为背屈提供一定程度的辅助。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200580046560.X公开了一种踝足矫形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踝足矫形器,该踝足矫形器用于抵抗患者足的跖屈,并包括由设定成相互成一角度的第一管状部分和第二管状部分形成的柔弹性的袜状矫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管状部分能够打开,用于使患者的足和小腿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中,该矫形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闭合构件,所述闭合构件可绕过所述第二管状部分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并固定在适当位置,从而朝向闭合位置推动所述第二管状部分,该第二管状部分在所述闭合位置紧密装配到患者的小腿上。上述专利中的第一管状部分用于支撑足部,在使用时由于脚掌的重量,还是容易造成脚掌下垂,矫形效果轻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支撑效果差、矫形效果不理想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足部支撑效果好、矫形效果好的踝足矫形器。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一种踝足矫形器,包括脚踝支撑部和与脚踝支撑部连接的足底支撑部,脚踝支撑部和足底支撑部之间通过能够向脚踝支撑部和足底支撑部摆动后提供复位力的弹性连接件连接,弹性连接件的上端与脚踝支撑部连接,弹性连接件的下端与足底支撑部连接,足底支撑部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足部的足部孔。
[0006]作为优选,弹性连接件由上连接段、弹性连接段、下连接段组成,上连接段与脚踝支撑部连接,下连接段与足底支撑部连接,弹性连接段设置于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之间且能够在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摆动后提供复位力,上连接段、弹性连接段、下连接段为一体式结构。
[0007]作为优选,弹性连接件为弹性片,上连接段为上连接片,弹性连接段为弧形的弹性连接片,下连接段为下连接片,上连接片通过连接件与脚踝支撑部的下端固定连接,下连接片通过连接件与足底支撑部的上端连接。
[0008]作为优选,上连接片设置于脚踝支撑部下端的后侧且与脚踝支撑部下端的后端面
通过连接件连接,下连接片设置于足底支撑部下端的后侧且与足底支撑部下端的后端面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为铆钉。
[0009]作为优选,上连接片设置于脚踝支撑部下端的前侧且与脚踝支撑部下端的前端面通过连接件连接,下连接片设置于足底支撑部下端的前侧且与足底支撑部下端的前端面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为连接螺钉,脚踝支撑部和足底支撑部分别设有与连接螺钉相适配的螺钉柱,连接螺钉穿设在螺钉柱内。
[0010]作为优选,脚踝支撑部的下端两侧设有与脚踝支撑部连接的转动块,足底支撑部的上端两侧设有与足底支撑部连接的转动架,转动架上开设有与转动块的转动槽,转动块穿设在转动槽内且在转动槽内转动。
[0011]作为优选,足底支撑部上设有贯穿于足底支撑部两侧的转动架的转轴,脚踝支撑部两侧的转动块分别套设在转轴上。
[0012]作为优选,弹性连接件为弹性连接杆,弹性连接杆分别设在脚踝支撑部的两侧,上连接段为上连接杆,弹性连接段为弹性过渡段,下连接段为下连接杆,脚踝支撑部下端两侧开设有上安装孔,上连接杆穿设在上安装孔内,足底支撑部的上端两侧开设有下安装孔,下连接杆穿设在下安装孔内。
[0013]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脚踝支撑部穿戴在脚踝处,足底支撑部穿戴在前脚掌处,前脚掌穿设在足部孔内,足底支撑部在脚掌的重力作用下下垂,弹性连接件为前脚掌提供支撑的力,将前脚掌向上抬起,使前脚掌的高度高于后脚跟的高度,使用户在行走时后脚跟先落地,以此对用户的足下垂进行矫正,通过弹性连接件直接将脚踝支撑部和足底支撑部进行连接,简化了本技术的结构,降低了本技术整体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中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脚踝支撑部、2—足底支撑部、3—足部孔、4—弹性片、5—上连接片、6—下连接片、7—铆钉、8—连接螺钉、9—螺钉柱、10—转动块、11—转动架、12—转动槽、13—转轴、14—弹性连接杆、15—上连接杆、16—弹性过渡段、17—下连接杆、18—上安装孔、19—下安装孔、20—条形孔、21—弹性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实施例1
[0020]一种踝足矫形器,如图1所示,包括脚踝支撑部1和与脚踝支撑部1连接的足底支撑部2,脚踝支撑部1和足底支撑部2之间通过能够向脚踝支撑部1和足底支撑部2摆动后提供复位力的弹性连接件连接,弹性连接件的上端与脚踝支撑部1连接,弹性连接件的下端与足底支撑部2连接,足底支撑部2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足部的足部孔3。脚踝支撑部1穿戴在脚踝处,足底支撑部2穿戴在前脚掌处,前脚掌穿设在足部孔3内,足底支撑部2在脚掌的重力作
用下下垂,弹性连接件为前脚掌提供支撑的力,将前脚掌向上抬起,使前脚掌的高度高于后脚跟的高度,使用户在行走时后脚跟先落地,以此对用户的足下垂进行矫正,通过弹性连接件直接将脚踝支撑部1和足底支撑部2进行连接,简化了本技术的结构,降低了本技术整体的制造成本。
[0021]弹性连接件由上连接段、弹性连接段、下连接段组成,上连接段与脚踝支撑部1连接,下连接段与足底支撑部2连接,弹性连接段设置于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之间且能够在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摆动后提供复位力,上连接段、弹性连接段、下连接段为一体式结构。穿戴时,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分别在脚踝支撑部1和足底支撑部2的作用下发生形变,而弹性连接段用于抵抗上述形变,以此提供弹性复位力至足底支撑部2上,从而对足底支撑部2内的足部进行矫正。
[0022]弹性连接件为弹性片4,上连接段为上连接片5,弹性连接段为弧形的弹性连接片21,下连接段为下连接片6,上连接片5通过连接件与脚踝支撑部1的下端固定连接,下连接片6通过连接件与足底支撑部2的上端连接。简化了脚踝支撑部1和足底支撑部2之间的连接结构,弧形的弹性连接片21为上连接片5和下连接片6提供形变的复位力,简化了使脚踝支撑部1和足底支撑部2复位的弹性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踝足矫形器,包括脚踝支撑部(1)和与脚踝支撑部(1)连接的足底支撑部(2),其特征在于:脚踝支撑部(1)和足底支撑部(2)之间通过能够向脚踝支撑部(1)和足底支撑部(2)摆动后提供复位力的弹性连接件连接,弹性连接件的上端与脚踝支撑部(1)连接,弹性连接件的下端与足底支撑部(2)连接,足底支撑部(2)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足部的足部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弹性连接件由上连接段、弹性连接段、下连接段组成,上连接段与脚踝支撑部(1)连接,下连接段与足底支撑部(2)连接,弹性连接段设置于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之间且能够在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摆动后提供复位力,上连接段、弹性连接段、下连接段为一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弹性连接件为弹性片(4),上连接段为上连接片(5),弹性连接段为弧形的弹性连接片(21),下连接段为下连接片(6),上连接片(5)通过连接件与脚踝支撑部(1)的下端固定连接,下连接片(6)通过连接件与足底支撑部(2)的上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上连接片(5)设置于脚踝支撑部(1)下端的后侧且与脚踝支撑部(1)下端的后端面通过连接件连接,下连接片(6)设置于足底支撑部(2)下端的后侧且与足底支撑部(2)下端的后端面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为铆钉(7)。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上连接片(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云医互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