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前牙转矩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900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前牙转矩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牵引钩、前牙托槽、发条座和牵引座;每颗前牙均固定有一前牙托槽,相邻前牙托槽之间通过小圈曲连接,所述发条座和牵引座分别固定在尖牙与第二前磨牙上,发条座和牵引座之间通过方丝连接,所述第一磨牙和尖牙上均设有一牵引钩,两牵引钩之间通过橡皮链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辅助前牙转矩控制装置的力量衰减较小,作用力持续。作用力持续。作用力持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前牙转矩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前牙转矩控制装置,属于牙齿正畸矫正


技术介绍

[0002]拔牙矫治在正畸临床中比较常见,在内收前牙过程中前牙的转矩丢失是常见的临床问题,最终导致前牙直立,影响患者的微笑。为了获得良好的前牙转矩,隐形矫治、舌侧矫治设计了过矫治,唇侧传统矫治器设计高转矩托槽,也类似于过矫治,但治疗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转矩丢失量比较小,作用力持续时间长的辅助前牙转矩控制装置。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辅助前牙转矩控制装置,包括牵引钩、前牙托槽、发条座和牵引座;每颗前牙均固定有一前牙托槽,相邻前牙托槽之间通过小圈曲连接,所述发条座和牵引座分别固定在尖牙与第二前磨牙上,发条座和牵引座之间通过方丝连接,所述第一磨牙和尖牙上均设有一牵引钩,两牵引钩之间通过橡皮链连接。
[0005]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发条座包括发条底座、转轴和发条,所述发条底座固定在尖牙上,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发条底座上,所述发条设置于发条底座上,且一端与发条底座固定,另一端与转轴固定,所述转轴远离发条底座一端侧面设有方孔,所述方丝一端插入方孔。
[0006]所述牵引座包括牵引底座和半圆环,所述牵引底座固定在第二前磨牙上,所述半圆环固定在牵引底座上,所述方丝远离发条座一端固定在半圆环上。
[0007]所述侧切牙与尖牙之间设有种植钉,位于侧切牙上的前牙托槽与种植钉通过澳丝圈曲连接。
[0008]所述位于侧切牙上的前牙托槽底部设有一圆柱杆和两托块,一托块上设有扁孔,另一托块上设有通孔,所述圆柱杆滑动连接于通孔内,且一端伸出通孔并位于两托块之间,所述澳丝一端绕设有若干圈曲,所述澳丝该端端部设有回折;所述澳丝的回折插入扁孔内,澳丝的圈曲套设在圆柱杆上,澳丝另一端固定在种植钉上。
[0009]所述前牙托槽包括T型托槽和方型托槽,所述T型托槽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横杆和向牙根方向延伸的竖杆,所述方型托槽粘结固定在牙齿表面,并套设在竖杆上,方型托槽通过与竖杆嵌合与T型托槽稳定连接。
[0010]所述设置于尖牙上的牵引钩固定连接在对应前牙托槽的方型托槽上,所述设置于第一磨牙上的牵引钩一端粘结固定在第一磨牙颊侧面,另一端位于第一磨牙对应的黏膜转折处。
[0011]所述牵引钩包括竖直长臂和固定在竖直长臂一端的若干水平短臂。
[0012]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舌侧的支架,在腭中缝与两侧第一磨牙连线的交汇处设有种植钉,所述支架中间部分固定在种植钉上,两游离端分别设有两分叉,两分叉分别固
定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上。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通过两牵引钩之间的橡皮链提供的远中向的力线接近牙齿阻抗中心,牙齿发生转矩丢失的量比较小。对于前庭沟较深的病例,牵引力线位于阻抗中心的根方,产生的逆时针旋转力矩(右侧观)可辅助增加前牙的正转矩。
[0015]本专利技术中以发条座与澳丝为主的两种辅助装置可以直接产生前牙冠唇向、根舌向转矩,
[0016]本专利技术中所采用的加力装置,力量衰减较小,作用力持续时间长。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前牙托槽1的剖视图;
[0019]图3为图1中托块与圆柱杆剖视图;
[0020]图4为图1中澳丝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1中发条座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的侧视图;
[0023]图7为图1中牵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图1中牵引钩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

前牙托槽,11

T型托槽,12

方型托槽,13

托块,14

圆柱杆,2

牵引钩,21

竖直长臂,22

水平短臂,3

发条座,31

发条底座,32

发条,33

转轴,4

牵引座,41

牵引底座,42

半圆环,5

澳丝,6

方丝,7

小圈曲,8

橡皮链,91

第一种植钉,92

第二种植钉,10

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00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辅助前牙转矩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在前牙上的前牙托槽1、固定在尖牙上的发条座3、固定在第二前磨牙上的牵引座4和分别固定在第一磨牙和尖牙上的两牵引钩2;本实施例的转矩控制装置为口腔单侧结构,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口腔双侧对称设置该转矩控制装置。本实施例的转矩控制装置在口腔单侧三颗前牙上均固定一前牙托槽1,相邻两前牙托槽1之间通过小圈曲7进行连接。
[0028]结合图2所示,所述前牙托槽1包括T型托槽11和方型托槽12,所述T型托槽11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横杆和向牙根方向延伸的竖杆,所述方形托槽12底部设有与竖杆尺寸相配合的盲孔,方形托槽12套在竖杆上,并与T型托槽11稳定连接。
[0029]位于侧切牙上的前牙托槽1底部设有一圆柱杆14和两托块13,结合图3所示,两托块13对称设置在前牙托槽1底部,一托块13上设有扁孔,另一托块13上设有通孔,所述圆柱杆14滑动连接于通孔内,圆柱杆14贯穿通孔且一端伸出通孔并位于两托块13之间,圆柱杆14另一端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位于通孔外,且抵在托块13一侧。如图4所示,所述澳丝5一端
绕设有若干圈曲,所述圈曲均匀缠绕在圆柱杆14上,所述澳丝5该端端部设有回折;所述澳丝5的回折用于插入扁孔内,澳丝5的圈曲用于套设在圆柱杆14位于两托块13之间的部分上;本实施例在侧切牙与尖牙之间植入第一种植钉91,澳丝5另一端固定在第一种植钉91上。
[0030]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发条座3包括发条底座31、转轴33和发条32,所述发条底座31固定在尖牙上,所述转轴33转动连接在发条底座31上,所述发条32设置于发条底座31上,且一端与发条底座31固定,另一端与转轴33固定,所述转轴33远离发条底座31一端侧面设有方孔。
[0031]结合图7所示,所述牵引座4包括牵引底座41和半圆环42,所述牵引底座41固定在第二前磨牙上,所述半圆环42固定在牵引底座41上,所述发条座3和牵引座4之间通过方丝6连接,所述方丝6一端插入转轴33上的方孔内,方孔尺寸与方丝匹配,所述方丝6另一端固定在半圆环42上。
[0032]如图8所示,所述牵引钩2包括竖直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前牙转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钩、前牙托槽、发条座和牵引座;每颗前牙均固定有一前牙托槽,相邻前牙托槽之间通过小圈曲连接,所述发条座和牵引座分别固定在尖牙与第二前磨牙上,发条座和牵引座之间通过方丝连接,第一磨牙和尖牙上均设有一牵引钩,两牵引钩之间通过橡皮链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辅助前牙转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条座包括发条底座、转轴和发条,所述发条底座固定在尖牙上,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发条底座上,所述发条设置于发条底座上,且一端与发条底座固定,另一端与转轴固定,所述转轴远离发条底座一端侧面设有方孔,所述方丝一端插入方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辅助前牙转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座包括牵引底座和半圆环,所述牵引底座固定在第二前磨牙上,所述半圆环固定在牵引底座上,所述方丝远离发条座一端固定在半圆环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辅助前牙转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侧切牙与尖牙之间设有种植钉,位于侧切牙上的前牙托槽与种植钉通过澳丝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辅助前牙转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侧切牙上的前牙托槽底部设有一圆柱杆和两托块,一托块上设有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晴项飞钱文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徐汇区牙病防治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