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兵团专利>正文

一种瞬发式紧急救生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8588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35
一种瞬发式紧急救生圈,包括救生圈主体、气体触发装置、保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主体外部设有气体触发装置,且气体触发装置与救生圈主体连接;所述救生圈主体内部安装有保护气囊;所述气体触发装置包括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且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之间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二容纳腔底部设有过滤气孔,且过滤气孔与保护气囊连接;所述气体触发装置还包括隔绝装置,且隔绝装置与气体触发装置连接;该装置未使用时体积小巧,方便携带与存储;该装置充气过程迅速,操作简便,只需拉动拉环,让触发装置内的化学物进行反应产生气体,能够迅速充满保护气囊,并且气囊可以保持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充满状态不变形。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充满状态不变形。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充满状态不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瞬发式紧急救生圈


[0001]本技术属于救生装置
,具体是一种瞬发式紧急救生圈。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越来越追求精神的享受,随之而产生的就是各种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水上运输的旅游业,然而由于水面上的环境十分复杂,水底下经常有暗礁、风暴等各种不可预知的因素,因此常常造成许多沉船事故;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关于船只的的应急措施发展并不完善,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在事故中,能够保证存活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瞬发式紧急救生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瞬发式紧急救生圈,包括救生圈主体、气体触发装置、保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主体外部设有气体触发装置,且气体触发装置与救生圈主体连接;所述救生圈主体内部安装有保护气囊;所述气体触发装置包括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且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之间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二容纳腔底部设有过滤气孔,且过滤气孔与保护气囊连接;所述气体触发装置还包括隔绝装置,且隔绝装置与气体触发装置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气体触发装置与救生圈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气体触发装置顶面设有通孔,且通孔与第一容纳腔相贯通;所述隔绝装置安装于气体触发装置顶面,且隔绝装置与气体触发装置滑动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气体触发装置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一容纳腔相贯通;所诉第二通道与第二容纳腔相贯通;所述气体触发装置顶面设有防护盖,且防护盖与气体触发装置转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隔绝装置包括隔绝塞、拉环和弹簧;所述拉环安装于隔绝塞顶部,且拉环与隔绝塞转动连接;所述弹簧套于隔绝塞表面;所述隔绝塞与气体触发装置滑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隔绝塞底部设有软胶套,且软胶套与隔绝塞固定连接;所述隔绝塞通过软胶套与气体触发装置限位。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救生圈主体内部为空腔,且空腔内设有保护气囊;所述保护气囊与过滤气孔贯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储有氮化钠;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储有硝酸钾。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救生圈主体表面设有防滑绳;所述防滑绳缠绕于救生圈主体表面;所述救生圈主体表面设有逆向反光带,且逆向反光带位于救生圈主体周长四个等距位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瞬发式紧急救生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该装置未使用时体积小巧,方便携带与存储;该装置充气过程迅速,操作简便,只需拉动拉环,让触发装置内的化学物进行反应产生气体,能够迅速充满保护气囊,并且气囊可以保持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充满状态不变形。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气体触发装置立体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气体触发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气体触发装置使用状态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保护气囊位置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未使用状态图;
[0020]其中:1、救生圈主体,101、防滑绳,102、逆向反光带,2、气体触发装置,201、第一容纳腔,202、第二容纳腔,203、第一通道,204、第二通道,205、过滤气孔,206、防护盖,21、隔绝装置,211、隔绝塞,212、拉环,213、弹簧,214、软胶套,3、保护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参照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瞬发式紧急救生圈,包括救生圈主体1、气体触发装置2、保护气囊3,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主体1外部设有气体触发装置2,且气体触发装置2与救生圈主体1连接;所述救生圈主体1内部安装有保护气囊3;所述气体触发装置2包括第一容纳腔201、第二容纳腔202,且第一容纳腔201与第二容纳腔202之间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二容纳腔202底部设有过滤气孔205,且过滤气孔205与保护气囊3连接;所述气体触发装置2还包括隔绝装置21,且隔绝装置21与气体触发装置2连接。
[0023]所述气体触发装置2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产生大量气体,从而能够迅速充满气囊,并且气囊可以保持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充满状态不变形;通过救生圈主体1内设有保护气囊3,形成双层保护,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救生圈在使用过程中破裂而造成漏气,这样可以阻止对需要救援的人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002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气体触发装置2与救生圈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气体触发装置2顶面设有通孔,且通孔与第一容纳腔201相贯通;所述隔绝装置21安装于气体触发装置2顶面,且隔绝装置21与气体触发装置2滑动连接;所述隔绝装置21可以让救生圈在未使用时,将第一容纳腔201与第二容纳腔202进行隔开;防止在未使用时第一容纳腔201与第二容纳腔202内的化学物质提前反应。
[002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气体触发装置2设有第一通道203、第二通道204;所述第一通道203与第一容纳腔201相贯通;所诉第二通道204与第二容纳腔202相贯通;所述气体触发装置2顶面设有防护盖206,且防护盖206与气体触发装置2转动连接;在气体触发装置2内的化学物质消耗完之后,可以打开防护盖206,通过第一通道203进行添加
化学物质至第一容纳腔201内,通过第二通道204进行添加化学物质至第二容纳腔202内。
[002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隔绝装置21包括隔绝塞211、拉环212和弹簧213;所述拉环212安装于隔绝塞211顶部,且拉环212与隔绝塞211转动连接;所述弹簧213套于隔绝塞211表面;所述隔绝塞211与气体触发装置2滑动连接。
[0027]当需要使用救生圈时,拉动拉环212使隔绝塞211离开第一容纳腔201与与第二容纳腔202之间的通孔,让位于第一容纳腔201的氮化钠与第二容纳腔202的硝酸钾进行反应来产生大量气体。
[002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隔绝塞211底部设有软胶套214,且软胶套214与隔绝塞211固定连接;所述隔绝塞211通过软胶套214与气体触发装置2限位;所述软胶套214可以提高气体触发装置2的密封性。
[002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救生圈主体1内部为空腔,且空腔内设有保护气囊3;所述保护气囊3与过滤气孔205贯通连接;在气体触发装置2内的化学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瞬发式紧急救生圈,包括救生圈主体(1)、气体触发装置(2)、保护气囊(3),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主体(1)外部设有气体触发装置(2),且气体触发装置(2)与救生圈主体(1)连接;所述救生圈主体(1)内部安装有保护气囊(3);所述气体触发装置(2)包括第一容纳腔(201)、第二容纳腔(202),且第一容纳腔(201)与第二容纳腔(202)之间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二容纳腔(202)底部设有过滤气孔(205),且过滤气孔(205)与保护气囊(3)连接;所述气体触发装置(2)还包括隔绝装置(21),且隔绝装置(21)与气体触发装置(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瞬发式紧急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触发装置(2)与救生圈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气体触发装置(2)顶面设有通孔,且通孔与第一容纳腔(201)相贯通;所述隔绝装置(21)安装于气体触发装置(2)顶面,且隔绝装置(21)与气体触发装置(2)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瞬发式紧急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触发装置(2)设有第一通道(203)、第二通道(204);所述第一通道(203)与第一容纳腔(201)相贯通;所诉第二通道(204)与第二容纳腔(202)相贯通;所述气体触发装置(2)顶面设有防护盖(206),且防护盖(206)与气体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团
申请(专利权)人:李兵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