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849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33
本申请涉及一种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属于加水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抽水装置、加水装置和控制模块,抽水装置包括水泵,加水装置包括与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的水管,水管固定在地面上;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为出水管,出水管开口朝下且出水管与地面之间留有加水作业距离;控制模块包括与水泵信号连接的智能开关,智能开关信号连接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无线网络连接远程移动端。本申请的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能够通过远程移动端对水泵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洒水车加水的高效智能管理。洒水车加水的高效智能管理。洒水车加水的高效智能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加水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大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洒水车对工地进行洒水降尘作业,从而保证施工环境达到要求。在工程位于自然水源周边时,常常取自然水源为洒水车进行补给,利用水泵抽取自然水域中的水通过水管输送到洒水车的水箱内,充分利用自然水源,避免远程取水。
[0003]现有的洒水车加水时需要管理人员及时到达抽水现场启动水泵,加水完毕后再关闭水泵,不方便进行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方便对洒水车加水进行远程智能管理,本申请提供一种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包括抽水装置、加水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抽水装置包括水泵,所述加水装置包括与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的水管,所述水管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为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开口朝下且出水管与地面之间留有加水作业距离;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与水泵信号连接的智能开关,所述智能开关信号连接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无线网络连接远程移动端。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进行洒水车加水作业时,将洒水车开至固定好的加水装置的出水管下方,之后管理人员利用远程移动端发送控制信号,启动水泵抽水,从而向洒水车内进行加水,实现了洒水车加水的远程智能管理,有助于提高加水效率。
[0008]优选的,所述水管与水泵之间利用第一水龙带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水泵进行位置的调整。
[0010]优选的,所述水管包括利用第一抱箍与第一水龙带连接的进水管、与进水管固定连接的支撑管、连接在支撑管远离进水管一端的连接管,所述出水管与连接管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形成通畅的加水路径,连接管对出水管形成悬挑支撑,为洒水车提供停靠让出空间。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管与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与支撑管和连接管固定的加强杆。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管和连接管的弯折节点处增加加强杆,进一步为连接管提供有效支撑,加强连接管的稳定性。
[0014]优选的,所述加水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水管利用第二支架固定在地面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水管进行固定。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斜撑,所述斜撑的底端利用固定
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第二支架的安装时,先将第二支架放置在选定位置,之后分别将斜撑依次利用固定螺栓与地面连接,从而保证第二支架的稳定,对水管形成可靠支撑。
[0018]优选的,所述水泵固定在第一支架上,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第一支架的底端之间留有距离。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的进水口与第一支架的底端之间留有进水空间,避免水泵进水口与水底接触,保证水泵进水通畅。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利用牵引绳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牵引绳能够起到拉动第一支架的作用,避免在抽水的过程中因为水泵的位置移动对水管造成影响。
[0022]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底端连接第二水龙带。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出水管中的水流进行控制,由于抽水后的水压较大,直接从出水管中冲出的水流是发散喷射的,不便于向洒水车的加水口注水,增加第二水龙带能够使水流更集中地注入洒水车的水箱内。
[0024]优选的,所述智能开关和信号接收器安装在配电箱内,所述配电箱与水泵利用电缆线连接。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电箱为智能开关和信号接收器提供安装空间并形成智能开关和信号接收器的保护,利用电缆线连接配电箱和水泵能够保证控制的可靠稳定。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远程移动端操控水泵的启闭,实现洒水车加水的远程化、精细化管理;同时无需人员长期值守,提高了加水的效率,也减轻了管理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的第二支架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的抽水装置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的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抽水装置;11、水泵;12、第一支架;13、第一水龙带;2、加水装置;21、水管;211、进水管;212、支撑管;213、连接管;214、出水管;215、加强杆;22、第二支架;221、斜撑;222、稳定杆;223、固定杆;224、固定螺栓;225、限位螺杆;23、第二水龙带;24、第一抱箍;25、第二抱箍;3、牵引绳;4、控制模块;41、配电箱;42、智能开关;43、远程移动端;44、遥控器;45、信号接收器;46、电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参照图1,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包括抽水装置1和加水装置2。
[0034]参照1、图2,抽水装置1包括格构式的第一支架12、位于第一支架12内的水泵11以
及与水泵11的出水口连通的第一水龙带13。
[0035]本实施例中水泵11为潜水泵且自带过滤网。水泵11固定在第一支架12上部。水泵11的进水口与第一支架12的底端之间留有大于30cm的距离,避免水泵11进水口与水底接触,保证水泵11进水通畅。
[0036]使用时,将固定有水泵11的第一支架12放于湖水或者河水等水源中即可。
[0037]参照图1、图3,加水装置2包括水管21和第二支架22。水管21包括水平设置并与第一水龙带13利用第一抱箍24连接的进水管211、固定连接在进水管211远离第一水龙带13一端并竖直向上伸出的支撑管212、固定连接在支撑管212顶端并向背离进水管211方向伸出且水平设置的连接管213以及固定在连接管213远离支撑管212的一端并向下伸出的出水管214。出水管214的底端利用第二抱箍25连接第二水龙带23。实际加工时,可根据洒水车的高度确定支撑管212的长度,使得固定后的加水装置2的出水管214和第二水龙带23位于洒水车上方。
[0038]本实施例中的进水管211、支撑管212、连接管213和出水管214均为直径160mm的镀锌钢管。连接管213和支撑管212的弯折处利用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与连接管213和支撑管212焊接的斜向设置的加强杆215加固。加强杆215为角钢。
[0039]第二支架22可以采用角钢或者方钢焊接而成。第二支架22的下部四周分别设置有斜撑2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包括抽水装置(1)、加水装置(2)和控制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装置(1)包括水泵(11),所述加水装置(2)包括与水泵(11)的出水口连通的水管(21),所述水管(21)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水管(21)远离水泵(11)的一端为出水管(214),所述出水管(214)开口朝下且出水管(214)与地面之间留有加水作业距离;所述控制模块(4)包括与水泵(11)信号连接的智能开关(42),所述智能开关(42)信号连接信号接收器(45),所述信号接收器(45)无线网络连接远程移动端(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21)与水泵(11)之间利用第一水龙带(1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21)包括利用第一抱箍(24)与第一水龙带(13)连接的进水管(211)、与进水管(211)固定连接的支撑管(212)、连接在支撑管(212)远离进水管(211)一端的连接管(213),所述出水管(214)与连接管(21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洒水车智能加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2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合焕朱兴刚霍二鹏黄维崔高航刘鑫磊梁峰曾少华王秋雨张健殷瑞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