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破损的聚丙烯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839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聚丙烯薄膜领域,尤其为一种不易破损的聚丙烯薄膜,包括外防护机构和内防护机构,所述外防护机构包括增强膜和第一覆盖层,所述增强膜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所述增强膜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磨砂面,所述第一覆盖层与所述增强膜对应的一侧面涂附有第一粘接层;若需要使得包装袋不透明,则在热封时,向增强膜的两侧充入气体,由于第一覆盖层通过第一粘接层与增强膜粘接,第二覆盖层通过第二粘接层与增强膜粘接,在充入气体后,第一覆盖层上的第一粘接层与增强膜脱离,第二覆盖层上的第二粘接层与增强膜脱离,由于增强膜两侧均为磨砂面,此时,增强膜为不透明状态,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节,适用性较高。适用性较高。适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易破损的聚丙烯薄膜


[0001]本技术涉及聚丙烯薄膜领域,具体是一种不易破损的聚丙烯薄膜。

技术介绍

[0002]丙烯薄膜一般为多层共济薄膜,是由聚丙烯颗粒经共挤形成片材后,再经纵横两个方向的拉伸而制得,具有质轻、无毒、无臭、防潮、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印刷性能良好、透明性好等优点,适用于盛装干燥食品,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多种不同性能的复合聚丙烯薄膜应用越来越广泛。
[0003]现有的聚丙烯薄膜结构较为单一,在制作包装袋时,无法根据包装需求对透明性进行改变,适用性较低,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包装需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不易破损的聚丙烯薄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破损的聚丙烯薄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不易破损的聚丙烯薄膜,包括外防护机构和内防护机构,所述外防护机构包括增强膜和第一覆盖层,所述增强膜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所述增强膜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磨砂面,所述第一覆盖层与所述增强膜对应的一侧面涂附有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覆盖层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增强膜粘接,所述内防护机构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二覆盖层、第三覆盖层和第四覆盖层,所述第二覆盖层靠近所述增强膜的一侧涂附有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覆盖层通过所述第二粘接层与所述增强膜粘接,所述内防护机构还包括有抗静电膜和增强网,所述抗静电膜位于所述第三覆盖层和所述第四覆盖层之间,所述增强网位于所述第二覆盖层和所述第三覆盖层之间,所述第二覆盖层和所述第三覆盖层夹设固定所述增强网,所述第三覆盖层和所述第四覆盖层夹设固定所述抗静电膜,所述第一粘接层和所述第二粘接层的材质均为不干胶,所述第一覆盖层、所述第二覆盖层、所述第三覆盖层和所述第四覆盖层的材质均为聚丙烯。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覆盖层上一体成型有若干个等距间隔布置的充气管,若干个所述充气管相互平行布置。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充气管的横截面为半圆弧形,所述充气管的最大直径为三毫米。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增强网的材质为尼龙。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抗静电膜为聚乙烯醇薄膜。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覆盖层远离所述第一粘接层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布置的导水槽,若干个所述导水槽间隔布置在若干个所述充气管之间。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粘接层和所述第二粘接层的涂附厚度为100微米。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在制作包装袋热封时,若需要使得包装袋不透明,则在热封时,向增强膜的两侧充入气体,由于第一覆盖层通过第一粘接层与增强膜粘接,第二覆盖层通过第二粘接层与增强膜粘接,且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为不干胶,在充入气体后,第一覆盖层上的第一粘接层与增强膜脱离,第二覆盖层上的第二粘接层与增强膜脱离,由于增强膜两侧均为磨砂面,此时,增强膜为不透明状态,在需要包装袋为透明状态时,不需要充气,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与增强膜粘接,且对增强膜的磨砂面进行填充,使其不产生漫反射,此时,包装袋为透明状态,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节,适用性较高,增强网可有效增加第二覆盖层、第三覆盖层和第四覆盖层的强度,防止包装的产品过重导致包装袋破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不易破损的聚丙烯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不易破损的聚丙烯薄膜中的增强膜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不易破损的聚丙烯薄膜中的充气管分布位置示意图;
[0018]图4为一种不易破损的聚丙烯薄膜中的内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外防护机构;101、磨砂面;102、导水槽;11、增强膜;12、第一覆盖层;121、第一粘接层;13、充气管;2、内防护机构;21、第二覆盖层;211、第二粘接层;22、第三覆盖层;23、第四覆盖层;24、抗静电膜;25、增强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不易破损的聚丙烯薄膜,包括外防护机构1和内防护机构2,外防护机构1包括增强膜11和第一覆盖层12,增强膜11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增强膜11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磨砂面101,第一覆盖层12与增强膜11对应的一侧面涂附有第一粘接层121,第一覆盖层12通过第一粘接层121与增强膜11粘接,内防护机构2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二覆盖层21、第三覆盖层22和第四覆盖层23,第二覆盖层21靠近增强膜11的一侧涂附有第二粘接层211,第二覆盖层21通过第二粘接层211与增强膜11粘接,内防护机构2还包括有抗静电膜24和增强网25,抗静电膜24位于第三覆盖层22和第四覆盖层23之间,增强网25位于第二覆盖层21和第三覆盖层22之间,第二覆盖层21和第三覆盖层22夹设固定增强网25,第三覆盖层22和第四覆盖层23夹设固定抗静电膜24,第一粘接层121和第二粘接层211的材质均为不干胶,第一覆盖层12、第二覆盖层21、第三覆盖层22和第四覆盖层23的材质均为聚丙烯。
[0021]本实施例中:在制作包装袋热封时,若需要使得包装袋不透明,则在热封时,向增强膜11的两侧充入气体,由于第一覆盖层12通过第一粘接层121与增强膜11粘接,第二覆盖层21通过第二粘接层211与增强膜11粘接,且第一粘接层121和第二粘接层211为不干胶,在充入气体后,第一覆盖层12上的第一粘接层121与增强膜11脱离,第二覆盖层21上的第二粘接层211与增强膜11脱离,由于增强膜11两侧均为磨砂面101,此时,增强膜11为不透明状态,在需要包装袋为透明状态时,不需要充气,第一粘接层121和第二粘接层211与增强膜11
粘接,且对增强膜11的磨砂面101进行填充,使其不产生漫反射,此时,包装袋为透明状态,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节,增强网25可有效增加第二覆盖层21、第三覆盖层22和第四覆盖层23的强度,防止包装的产品过重导致包装袋破损,抗静电膜24可有效防止静电,静电不会对包装袋内的产品造成影响,聚丙烯材质的第一覆盖层12、第二覆盖层21、第三覆盖层22和第四覆盖层23具有无毒、无臭和防潮的特点,可用来包装食物,较为安全。
[0022]在图3中:第一覆盖层12上一体成型有若干个等距间隔布置的充气管13,若干个充气管13相互平行布置,在包装雪糕、冰淇淋等即食产品时,在进行热风时,向充气管13内冲入惰性气体,充气管13膨胀,人员在握持时,充气管13可对包装袋与手进行隔离,降低外包装冷凝水以及温度对人员手部的影响,提高舒适度,充气管13的横截面为半圆弧形,提高握持的舒适度,充气管13的最大直径为三毫米,可进行有效的隔离。
[0023]在图4中:增强网25的材质为尼龙,尼龙材质的增强网25强度较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易破损的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防护机构(1)和内防护机构(2),所述外防护机构(1)包括增强膜(11)和第一覆盖层(12),所述增强膜(11)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所述增强膜(11)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磨砂面(101),所述第一覆盖层(12)与所述增强膜(11)对应的一侧面涂附有第一粘接层(121),所述第一覆盖层(12)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121)与所述增强膜(11)粘接,所述内防护机构(2)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二覆盖层(21)、第三覆盖层(22)和第四覆盖层(23),所述第二覆盖层(21)靠近所述增强膜(11)的一侧涂附有第二粘接层(211),所述第二覆盖层(21)通过所述第二粘接层(211)与所述增强膜(11)粘接,所述内防护机构(2)还包括有抗静电膜(24)和增强网(25),所述抗静电膜(24)位于所述第三覆盖层(22)和所述第四覆盖层(23)之间,所述增强网(25)位于所述第二覆盖层(21)和所述第三覆盖层(22)之间,所述第二覆盖层(21)和所述第三覆盖层(22)夹设固定所述增强网(25),所述第三覆盖层(22)和所述第四覆盖层(23)夹设固定所述抗静电膜(24),所述第一粘接层(121)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青青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运美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