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声幕墙通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837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声幕墙通风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行自然通风时会引入噪音进入室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中空外壳,中空外壳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设置有引风口和出风口,引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设置有控风组件以连通或隔断引风口和出风口;第二腔室通过引风口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一降噪体和第二降噪体,第一降噪体具有第一迎风面,第二降噪体具有第二迎风面,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平行且两者之间的空间形成风道,第二腔室还开有导流方向与风道的导流方向形成夹角的进风口,进风口通过风道与引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减少甚至隔绝外来气流中所携带的噪音,保证室内安静的环境等优点。保证室内安静的环境等优点。保证室内安静的环境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声幕墙通风器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物通风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隔声幕墙通风器。

技术介绍

[0002]生活中,人们有洁净和新鲜空气的换气需求,目前住宅的通风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通风,另一类是机械通风,如新风系统或排气扇等。
[0003]自然通风是人们乐于接受的通风方式,而现阶段绝大多数人都是采用开窗换气,众所周知,传统的开窗换气存在很多问题,雨雪天气、刮大风、气候寒冷、室内无人、睡眠等情况下不能开窗;开窗时噪音侵扰,不能完全避免昆虫、粉灰和沙粒;幕墙开窗会破坏整体装饰效果等。
[0004]门窗幕墙自然通风器是附加在门窗或幕墙用于通风位置上的装置,其作用是替代传统开窗的通风方式,利用风压和热压原理,在不需打开窗户的情况下也可以通风换气,给室内持续不断的提供新鲜的空气。
[0005]在专利号为2012207169977的中国使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框架幕墙安装用的旋转鼓式自然通风装,该专利中具体公开了一种能够安装于门、窗上的自然通风装置,避免开窗,减少空调、排风扇的使用,从而减少噪音的产生。然而,众所周知,室外的噪音一般都大于室内,在进行自然通风时,难免会引入室外的噪音,从而对室内的安静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少室外的噪音对室内环境的污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声幕墙通风器,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自然通风时会引入噪音进入室内的问题。
[0007]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隔声幕墙通风器,包括中空外壳,所述中空外壳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设置有引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引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设置有控风组件以连通或隔断所述引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引风口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一降噪体和第二降噪体,第一降噪体具有第一迎风面,第二降噪体具有第二迎风面,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平行且两者之间的空间形成风道,第二腔室还开有导流方向与所述风道的导流方向形成夹角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风道与所述引风口连通。
[0009]本方案在工作时,由于进风口的导流方向与风道的导流方向具有一定的夹角,从而室外的气流在由进风口进入室内的过程中,首先会通过形成风道的第一降噪体、第二降噪体对室外的气流形成相互作用力,从而是气流的流向发生改变,具体的,例如气流在接触第一降噪体后,由于所述夹角的存在,第一降噪体对气流实现反弹,此时气流的流向朝向第二降噪体,从而实现气流在风道内形成多段折线的流通路径,即增长气流的流通路径,削弱声波的传递。并且,由于第一降噪体、第二降噪体的设置,气流在接触第一降噪体、第二降噪体的同时,气流所携带的声波还会被第一降噪体、第二降噪体吸收,从而进一步减少气流所携带的噪音。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降噪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腔室的腔壁连接形成第一填料腔,所述第二降噪体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腔室的腔体连接形成第二填料腔,所述第一填料腔、第二填料腔内分别填充有隔音填料。
[0011]进一步的,所述隔音填料为隔音海绵。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外分别铺设有亲水棉。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迎风面包括第一导风面和与第一导风面相接的第一反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第一反风面形成夹角,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引风口相接,所述第一反风面的朝向与第二迎风面形成夹角。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迎风面包括第二导风面和与第二导风面相接的第二反风面,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第二反风面形成夹角,所述第二反风面与所述引风口相接,所述第二反风面的朝向与第一导风面形成夹角。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迎风面包括第二导风面和与第二导风面相接的第二反风面,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第二反风面形成夹角,所述第二反风面与所述引风口相接,所述第二反风面的朝向与第一迎风面形成夹角。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引风口设置于第一腔体的腔壁,所述风道通过引风口与第一腔体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通过第一通道与第一腔体连通、通过第二通道与第三腔体连通;所述控风组件设置于第二腔体内,控风组件具有流道,工作状态下,所述流道分别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连通。
[0017]作为控风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控风组件包括挡风板和旋转组件,两个挡风板间隔排布以形成所述流道,两个挡风板分别与旋转组件连接,所述旋转组件具有旋转驱动源,两个挡风板在旋转驱动源的带动下做旋转运动。
[0018]作为旋转驱动源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旋转驱动源包括连接部、传动部和受力部,两个所述挡风板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传动部和受力部依次连接,受力部在受力状态下通过传动部带动所述连接部旋转。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通过风道和进风口夹角的设置,使得室外气流在进入室内的过程中形成多段折线的流通路径,从而削弱气流中的声波的传递。同时,风道由第一降噪体和第二降噪体所形成的,在气流与第一降噪体、第二降噪体接触时,其所携带的噪音还会进一步被吸收,从而进一步减少气流中所携带的噪音,进而降低了室内所接受的噪音量,保证了室内安静的环境。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辅助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辅助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辅助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7]1‑
第三腔体,2

第二腔体,3

第一腔体,4

出风口,5

引风口,6

挡风板,7

密封毛刷,8

第一反风面,9

第一导风面,10

第二迎风面,11

第一迎风面,12

进风通道,13

风道,14

第二导风面,15

第二反风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9]实施例
[003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隔声幕墙通风器,如图1

图4所示,包括中空外壳,中空外壳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声幕墙通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外壳,所述中空外壳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设置有引风口(5)和出风口(4),所述引风口(5)与出风口(4)之间设置有控风组件以连通或隔断所述引风口(5)和出风口(4);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引风口(5)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一降噪体和第二降噪体,第一降噪体具有第一迎风面(11),第二降噪体具有第二迎风面(10),第一迎风面(11)和第二迎风面(10)平行且两者之间的空间形成风道(13),第二腔室还开有导流方向与所述风道(13)的导流方向形成夹角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风道(13)与所述引风口(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声幕墙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腔室的腔壁连接形成第一填料腔,所述第二降噪体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腔室的腔体连接形成第二填料腔,所述第一填料腔、第二填料腔内分别填充有隔音填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声幕墙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填料为隔音海绵。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声幕墙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外分别铺设有亲水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声幕墙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迎风面(11)包括第一导风面(9)和与第一导风面(9)相接的第一反风面(8),所述第一导风面(9)与所述第一反风面(8)形成夹角,所述第一导风面(9)与所述引风口(5)相接,所述第一反风面(8)的朝向与第二迎风面(10)形成夹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隔声幕墙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迎风面(10)包括第二导风面(14)和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炳炎吴强杨靖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恒鼎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