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庆林专利>正文

全自动给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8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施放装置,特别是一种全自动给液机。包括壳体,容器,控制电路和电机,其特征机壳上部设置减速装置,一端连接曲柄并带动滑块下压给液器上部的喷嘴,另一端连接凸轮并在曲柄处于上止点位置时控制微动开关工作,机壳前端有传感器。其优点在于:结构合理、给液定量、间断控制,无接触启动、零感染、使用方便、清洁卫生。适于宾馆、饭店、家庭和公共场所使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使用价值。(*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施放装置,特别是一种全自动给液机。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半自动给液机,一般是由手动式开关控制传动装置,使用时液体施放量由人随意控制,容易造成浪费,而且造成污染,同时手触摸开关时易造成交叉感染,既不安全又不卫生。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给液定量、间断控制,免触手、零感染,使用方便、清洁卫生的全自动给液机。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一种全自动给液机包括壳体、电源、容器、控制电路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机壳上部设置一减速装置,减速装置的末端齿轮一端连接曲柄,并带动滑块沿机壳中间的滑道上下运动,其另一端连接一凸轮,控制电路的微动开关由凸轮控制,并在曲柄处于上止点位置时微动开关工作,机壳下部设置给液器,给液器由容器和喷咀组成,滑块运动下压与其对应位置的喷咀,机壳前端有传感器,机壳上部后表面设置卡固盖板。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机构传动示意图;图4是控制电路原理示意图;图中1壳体 2机壳 3前盖 4底座 5减速装置6曲柄 7滑块 8滑道 9凸轮 10微动开关11控制电路 12卡固盖板 13给液器 14容器15喷咀16电机 17传感器18延时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采用塑料材料的壳体1由机壳2、前盖3和底座4组成,机壳固定在底座上,机壳上部有电机16和减速装置5,机壳上部后表面有卡固盖板12,减速装置的各功能轴嵌固在机壳上部与卡固盖板之间,并由螺钉固定连接为一体。如图3所示减速装置的末端齿轮一端与曲柄6固定连接,并带动与曲柄活动连接的滑块7沿机壳中间的滑道8上下运动,曲柄转动一周使滑块上下直线往复运动一次,其另一端连接一凸轮9,控制电路11的微动开关10由凸轮9控制,并在曲柄处于上止点位置时微动开关工作。机壳下部设置给液器13,给液器由容器14与其上端固定的喷咀15组成,滑块运动下压与其对应位置的喷咀自动给液。机壳上部前端喷咀两侧有传感器17,实现给液过程无接触启动。当使用本技术时,如图4所示人体感应通过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电路接通使电机工作,才带动与减速装置连接的曲柄转动,曲柄转动一周,使滑块上下直线往复运动一次,滑块下压与其对应位置的给液器喷咀自动给液。此时与曲柄同轴转动的凸轮,在曲柄处于上止点位置时,凸轮的控制点与微动开关断开,这时电路断开电机停止工作,延时器18开始工作,经延时后再闭合,这样完成一次给液过程,实现给液过程定量、间断控制,即一周一停一延时的工作程式,实现给液全自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合理,外形美观,适应多种液体(洗涤剂、乳液、药液、皂液)的施放。给液定量、间断控制,节省液体,无接触启动,使用方便、清洁卫生,零感染、全自动。本技术适于宾馆、饭店、家庭和公共场所使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使用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给液机包括壳体(1)、电源、容器(14)、控制电路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机壳(2)上部设置一减速装置(5),减速装置的末端齿轮一端连接曲柄(6),并带动滑块(7)沿机壳中间的滑道(8)上下运动,其另一端连接凸轮(9),控制电路(11)的微动开关(10)由凸轮控制,并在曲柄处于上止点位置时微动开关工作,机壳下部设置给液器(13),给液器由容器(14)和喷咀(15)组成,滑块运动下压与其对应位置的喷咀,机壳前端有传感器(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给液机包括壳体(1)、电源、容器(14)、控制电路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机壳(2)上部设置一减速装置(5),减速装置的末端齿轮一端连接曲柄(6),并带动滑块(7)沿机壳中间的滑道(8)上下运动,其另一端连接凸轮(9),控制电路(11)的微动开关(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庆林
申请(专利权)人:潘庆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