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732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包括:若干风筒组件,沿环形排列设置并成型有第一风筒,风筒组件上设置有第一配合件;第一限位件,设置在第一风筒周侧,其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配合件,第二配合件与第一配合件活动连接;在外力作用下,第一限位件具有驱动相邻风筒组件相互远离,并增大第一风筒内径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驱动相邻风筒组件相互靠近,并减小第一风筒内径的第二工作状态。通过在风筒组件外侧设置第一限位件,限制相邻风筒组件间的相对移动行程,进而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实现对风筒组件所形成第一风筒的内径大小进行控制,进而在气流经过第一风筒时,可以通过对第一风筒的内径大小进行调节,实现分别实现气流的聚拢或扩散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扇
,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落地扇作为传统的风扇品类,普遍采用单层或双层风叶,配合金属或塑料网罩,实现吹风降温。由于风叶叶道在径向方向较长,无扩压风筒,气流在流出网罩后扩散较快,因此落地扇吹风范围广,吹出的风柔和舒适,但其风速比较低,送风距离较近。循环扇相比落地扇增加了涡轮风叶和扩压风筒等结构,可以让风沿着一定的方向呈螺旋形吹出,随着扇叶搅动,最终可形成螺旋形的柱状风,其风速高、送风距离远,更适宜循环室内空气,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高速螺旋吹风,送风集中,在直吹人体后让人有不适感。
[0003]以上两种风扇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两类风扇无法同时实现两种吹风功能,来满足人们对吹风舒适度和健康状况的追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单一出风装置无法同时实现分别聚风和散风功能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包括:若干风筒组件,沿环形排列设置并成型有第一风筒,所述风筒组件上设置有第一配合件;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周侧,其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一配合件活动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驱动相邻所述风筒组件相互远离,并增大所述第一风筒内径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驱动相邻所述风筒组件相互靠近,并减小所述第一风筒内径的第二工作状态。
[0006]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的周侧,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所述第一风筒的轴向呈间隔设置,并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风筒组件铰接,适于限制相邻所述风筒组件上对应第二限位件的位置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时的间距变化。
[0007]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风筒,所述第二风筒包括:筒身,与所述第一风筒间隔设置,至少包覆在自所述第一限位件至所述第二限位件间的所述第一风筒外侧,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件。
[0008]风筒组件包括:片筒部,呈弧片状设置,其上设有所述第一配合件;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片筒部外侧,与所述第一配合件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铰接连接。
[0009]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夹合部,两个所述夹合部的夹口相互倾斜设置;
[0010]所述连接部包括支撑件和铰接轴,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片筒部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所述铰接轴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其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限位件的所述夹合部上,并与所述夹合部的夹口铰接设置。
[0011]夹合部的夹口上设置有朝向所述铰接轴突出设置的凸块。
[0012]所述第二配合件呈弧形设置,并沿远离第一风筒中轴线方向延伸;
[0013]所述第一配合件包括基部和滑柱结构,所述基部在所述片筒部上突出设置,所述滑柱结构设置在所述基部上,并伸置于所述第二配合件内,适于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第二配合件运动。
[0014]所述筒身还包括若干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筒身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突出设置;
[0015]所述支撑件上还设置有容置孔,所述延伸部穿过所述容置孔,所述容置孔适于容纳并限位所延伸部。
[0016]风道结构还包括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环架,沿所述第一风筒的周侧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一风筒的轴向相互间隔,沿所述环架周向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对应相邻所述铰接轴间隙位置设置。
[0017]支架结构还包括:若干弯孔,设置在所述环架上,呈环形排列并设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内侧,适于容纳并限位所述延伸部。
[0018]支架结构还包括:环槽,与所述环架同轴设置,开口朝向所述筒身设置,沿所述环槽的槽底设置有若干所述弯孔。
[0019]片筒部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环架内侧,并沿远离所述第一配合件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驱动部适于连接外部驱动件,并在外部驱动件的作用下,带动所述风筒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转动。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出风装置,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动力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内侧,适于驱动气体沿所述第一风筒流动。
[0021]支架结构还包括:安装部,设置在环架内侧,与所述环架同轴设置,其上安设有所述动力件;
[0022]若干支撑杆,沿所述安装部周侧均匀分布,分别连接所述安装部和所述环架。
[002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4]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包括:若干风筒组件,沿环形排列设置并成型有第一风筒,所述风筒组件上设置有第一配合件;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周侧,其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一配合件活动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驱动相邻所述风筒组件相互远离,并增大所述第一风筒内径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驱动相邻所述风筒组件相互靠近,并减小所述第一风筒内径的第二工作状态。
[0025]通过设置呈环形排列的风筒组件,并通过在风筒组件外侧设置第一限位件,限制相邻风筒组件间的相对移动行程,进而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实现对风筒组件所形成第一风筒的内径大小进行控制,进而在气流经过第一风筒时,可以通过对第一风筒的内径大小进行调节,实现分别实现气流的聚拢或扩散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单一出风装置无法同时实现分别聚风和散风功能的缺陷。
[0026]2.本专利技术提的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的周侧,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一风筒的轴向呈间隔设置,与相邻所述风筒组件铰接,限制相邻风筒组件上对应第二限位件的位置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时的间距变化。
[0027]第一限位件上的第二配合件和第一风筒上的第一配合件活动连接,在外力作用下,各个风筒组件上对应周侧设有第一限位件的位置处,与第一限位件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驱动对应位置的相邻风筒组件间距发生变化,继而该位置处的第一风筒内径发生变化,实现了对聚风或散风的有效调节。
[0028]同时,第二限位件与相邻两个所述风筒组件铰接的设置,使得风筒组件上对应周侧设有第二限位件的位置处,在外力作用时,仅与第二限位件间发生相对转动,但相邻风筒组件的间距不便,此外,第二限位件和第一限位件沿第一风筒的轴向呈间隔设置,使得第一风筒在外力作用下可以仅一侧内径发生变化,另一侧内径保持不变,进而使得第一风筒外形可以在筒状和喇叭状间进行变化,增加了风道结构的变形方式,有效的促进了风道的散风效果。
[0029]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风筒,所述第二风筒包括:筒身,与所述第一风筒间隔设置,至少包覆在自所述第一限位件至所述第二限位件间的所述第一风筒外侧,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件。
[0030]通过在第一风筒的外侧包覆设置第二风筒,可以在第一风筒上的各个风筒组件在相互远离时的间隙进行补偿,避免第一风筒内的气流从间隙流出,使风道结构出现气流流失,这样设置有效降低了第一风筒在发生形变过程中的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风筒组件(2),沿环形排列设置并成型有第一风筒(1),所述风筒组件(2)上设置有第一配合件(22);第一限位件(31),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1)周侧,其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配合件(311),所述第二配合件(311)与所述第一配合件(22)活动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限位件(31)具有驱动相邻所述风筒组件(2)相互远离,并增大所述第一风筒(1)内径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驱动相邻所述风筒组件(2)相互靠近,并减小所述第一风筒(1)内径的第二工作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限位件(42),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1)的周侧,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31)沿所述所述第一风筒(1)的轴向呈间隔设置,并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风筒组件(2)铰接,适于限制相邻所述风筒组件(2)上对应第二限位件(42)的位置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时的间距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风筒(3),所述第二风筒(3)包括:筒身(32),与所述第一风筒(1)间隔设置,至少包覆在自所述第一限位件(31)至所述第二限位件(42)间的所述第一风筒(1)外侧,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件(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组件(2)包括:片筒部(21),呈弧片状设置,其上设有所述第一配合件(22);连接部(23),设置在所述片筒部(21)外侧,与所述第一配合件(22)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23)与所述第二限位件(42)铰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42)包括底板(421),所述底板(421)的一侧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夹合部(422),两个所述夹合部(422)的夹口相互倾斜设置;所述连接部(23)包括支撑件(231)和铰接轴(232),所述支撑件(231)沿所述片筒部(21)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所述铰接轴(232)设置在所述支撑件(231)上,其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限位件(42)的所述夹合部(422)上,并与所述夹合部(422)的夹口铰接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合部(422)的夹口上设置有朝向所述铰接轴(232)突出设置的凸块(423)。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件(311)呈弧形设置,并沿远离第一风筒(1)中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润生麦焕陈宇强王勇王季彦范瑞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