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水闸启闭的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17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5
一种驱动水闸启闭的机构,水闸本体的顶部设置驱动装置和补油装置;驱动装置的电机盒固定连接在水闸本体的顶部左侧,电机盒内设置蓄电池和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电机盒并固定连接主动轮,主动轮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连接齿条和齿板,齿板远离主动轮的一侧限位滑动连接在限位板内,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水闸本体的顶部,齿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升降杆,升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密封板,密封板的左右两侧均限位滑动连接限位条,两组限位条分别固定连接在排水槽的左右两侧,所述排水槽开设在水闸本体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控制水量排放速度和排放量,同时完成自动补油,节省劳动力。节省劳动力。节省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水闸启闭的机构


[0001]本技术是一种驱动水闸启闭的机构,属于水闸控制


技术介绍

[0002]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也可对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在水利工程中,水闸作为挡水、泄水或取水的建筑物,应用广泛。现有水闸的应用中有一种运河水闸,主要对运河渠道中的水量进行控制,传统的运河水闸驱动结构在使用中通常通过人工推动传动机构带动阀门一次性排出洪水,驱动机构在带动水闸在一次性打开后,很难关闭,导致水量排放过快,难以控制定量排放和难以自动补油,造成需要人工手动定期对水闸主动轴进行补油而浪费多余劳动力的问题。
[0003]现有技术中的水闸驱动机构存在通过人工推动传动机构带动阀门一次性排出洪水,导致难以对水量进行控制排放和难以自动补油,造成需要人工手动定期对水闸主动轴进行补油而浪费多余劳动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驱动水闸启闭的机构,能够控制水量排放速度和排放量,同时完成自动补油,节省劳动力。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驱动水闸启闭的机构,包括水闸本体,水闸本体的左侧固定连接在主动轴的外侧,主动轴转动连接在运河渠道的一侧墙壁中,水闸本体的顶部设置驱动装置和补油装置;
[0006]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盒,电机盒固定连接在水闸本体的顶部左侧,电机盒内设置蓄电池和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电机盒并固定连接主动轮,主动轮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连接齿条和齿板,齿板远离主动轮的一侧限位滑动连接在限位板内,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水闸本体的顶部,齿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升降杆,升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密封板,密封板的左右两侧均限位滑动连接限位条,两组限位条分别固定连接在排水槽的左右两侧,所述排水槽开设在水闸本体底部。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闸本体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推动杆,推动杆的长度等于两倍的水闸本体长度,有益于在水量排放完毕后,借助推动杆推动水闸打开,方便人员推动水闸并节省消耗的劳动力。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杆的外侧套合连接两组限位环,有益于进一步对升降杆进行垂直限位,避免升降杆发生移位导致驱动装置难以驱动密封板打开进行排放河水。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板滑动连接在限位板内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第一凸条,齿条滑动连接在固定板内的左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第二凸条,有益于提升
齿板和齿条分别在限位板和固定板内滑动的稳定性,避免位置偏移导致驱动装置无法正常传动。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闸本体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支撑架,支撑架的外侧固定连接太阳能转换板,太阳能转换板电性连接蓄电池,有益于通过太阳能转换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为电机的运转提供动力,达到节能的效果。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油装置包括连接轴,连接轴固定连接在齿条的顶部,齿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活塞杆,活塞杆贯穿连接有加油盒并固定连接活塞板,所述活塞板限位滑动连接在加油盒内,加油盒的前侧固定连接供油盒,供油盒和加油盒之间相对一侧贯通连接导油管,加油盒的下部贯通连接输油管,输油管远离加油盒的一端贯通连接在主动轴的顶部,有益于利用驱动装置中主动轮的转动带动齿条和活塞杆进行上下升降运动,当活塞板向下运动时,输油管内单向阀打开,导油管内单向阀关闭,活塞板推动加油盒内润滑油通过输油管进入到主动轴内进行补油润滑,当活塞板向上运动时,导油管内单向阀打开,输油管内单向阀关闭,加油盒内压强使得供油盒内润滑油通过导油管进入到加油盒内进行补油,从而完成自动补油和供油的动作。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油管和输油管的中部均固定连接单向阀,有益于定向控制润滑油的流向,方便完成自动补油和供油的动作。
[0013]本技术通过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电机盒并固定连接有主动轮,主动轮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齿条和齿板,完成主动轮进行旋转时,带动齿条进行相对上升和下降运动,齿板远离主动轮的一侧限位滑动连接在限位板内,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水闸本体的顶部,齿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密封板的左右两侧均限位滑动连接有限位条,两组限位条分别固定连接在排水槽的左右两侧,排水槽开设在水闸本体底部,完成当齿板带动升降杆进行上升或下降时,升降杆带动密封板在限位条内对排水槽进行打开和关闭动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水闸驱动机构存在人工推动传动机构带动阀门一次性排出洪水,导致难以对水量进行控制排放的问题,达到了自动控制排放速度和排水量的效果。
[0014]本技术中,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在齿条的顶部,齿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贯穿连接有加油盒并固定连接有活塞板,活塞板限位滑动连接在加油盒内,完成当齿条进行上下运动时使得活塞杆带动活塞板在加油盒内进行上下运动,加油盒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供油盒,供油盒和加油盒之间相对一侧贯通连接有导油管,加油盒的下部贯通连接有输油管,输油管远离加油盒的一端贯通连接在主动轴的顶部,完成当齿条进行上升时加油盒内润滑油通过输油管灌入主动轴内,当齿条下降时供油盒内润滑油吸入加油盒内的动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水闸驱动机构存在难以自动补油,造成需要人工手动定期对水闸主动轴进行补油而浪费多余劳动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后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水闸本体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驱动装置和补油装置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9]图中:1、水闸本体,2、推动杆,3、电机盒,4、主动轮,5、齿板,6、限位板,7、升降杆,8、限位环,9、密封板,10、限位条,11、排水槽,12、主动轴,13、齿条,14、连接轴,15、活塞杆,16、供油盒,17、加油盒,18、活塞板,19、输油管,20、太阳能转换板,21、支撑架,22、第一凸条,23、第二凸条,24、固定板,25、单向阀,26、导油管,27、驱动装置,28、补油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

图4所示,一种驱动水闸启闭的机构,包括水闸本体1,水闸本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在主动轴12的外侧,主动轴12转动连接在运河渠道的一侧墙壁中,水闸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驱动装置27和补油装置28;驱动装置27包括电机盒3,电机盒3固定连接在水闸本体1的顶部左侧,电机盒3内设置有蓄电池和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电机盒3并固定连接有主动轮4,主动轮4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齿条13和齿板5,齿板5远离主动轮4的一侧限位滑动连接在限位板6内,限位板6的底部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水闸启闭的机构,包括水闸本体(1),水闸本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在主动轴(12)的外侧,主动轴(12)转动连接在运河渠道的一侧墙壁中,其特征在于,水闸本体(1)的顶部设置驱动装置(27)和补油装置(28);驱动装置(27)包括电机盒(3),电机盒(3)固定连接在水闸本体(1)的顶部左侧,电机盒(3)内设置蓄电池和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电机盒(3)并固定连接主动轮(4),主动轮(4)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连接齿条(13)和齿板(5),齿板(5)远离主动轮(4)的一侧限位滑动连接在限位板(6)内,限位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水闸本体(1)的顶部,齿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升降杆(7),升降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密封板(9),密封板(9)的左右两侧均限位滑动连接限位条(10),两组限位条(10)分别固定连接在排水槽(11)的左右两侧,所述排水槽(11)开设在水闸本体(1)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水闸启闭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闸本体(1)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推动杆(2),推动杆(2)的长度等于两倍的水闸本体(1)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水闸启闭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7)的外侧套合连接两组限位环(8)。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家东梁礼永丁亮陈伯成张超王振党建民朱元彩吴兆立翟靖轩张国圆孙振肖玉美朱元彬刘天飞刘燎原单士铎张进张廷秀金雷李若瑜茅磊许婷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中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