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空间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15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空间防水结构,属于土建领域,该地下空间防水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空间内部的地面、地下空间的主体墙以及地下空间上方的顶板,位于地下空间内部的地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水层,位于地下空间的主体墙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防水层,位于地下空间上方的顶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防水层,地面内设置有排水组件,排水组件贯穿第二防水层,设置的排水通道由若干排水砖拼接而成,且相邻的排水砖之间沿主体墙的高度留有水道,渗透水通过水道流至导水管内汇集,由于导水管的倾斜设置使渗透水可通过自身重力落入储水箱内,当储水箱内的水超过液位计设置的最高水位线时,驱动潜水泵将储水箱内的水抽出进行二次利用。将储水箱内的水抽出进行二次利用。将储水箱内的水抽出进行二次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空间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土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空间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筑中地下空间结构越来越多,人们把地下空间当作地下车库,设备车间,甚至作为蜗居者的居住房等。地下空间的防水结构设计非常重要,特别是深度地下空间,由于地下水位较浅,10米深的地下空间防水结构非常关键,常规防水结构已经不能满足深度地下空间的防水性能要求,特别是建筑主体部分完工之后,需要对地下空间外墙周围进行回填,经常出现地下空间墙体渗漏,室内进水,环境非常潮湿,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建筑安全。
[0003]尤其是在土地稀缺的大城市,人们通过在地下空间顶部设置成可种植型顶板结构,以便提高绿化利用率,从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吸收有害物质,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同时改善城市的生态居住环境,但如果种植屋面设计不够合理,很容易导致顶板漏水等情况,进而影响建筑物质量,影响了居住者的生活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空间防水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种植屋面设计不够合理,很容易导致顶板漏水等情况,进而影响建筑物质量,影响了居住者的生活环境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地下空间防水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空间内部的地面、地下空间的主体墙以及地下空间上方的顶板,位于地下空间内部的所述地面下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水层,位于地下空间的所述主体墙外固定安装有第二防水层,位于地下空间上方的所述顶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防水层,所述地面内设置有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贯穿第二防水层,设置的排水通道由若干排水砖拼接而成,且相邻的排水砖之间沿主体墙的高度留有水道,渗透水通过水道流至导水管内汇集,由于导水管的倾斜设置使渗透水可通过自身重力落入储水箱内,当储水箱内的水超过液位计设置的最高水位线时,驱动潜水泵将储水箱内的水抽出进行二次利用,节约水资源。
[0007]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层包括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上依次设置有材质为TPZ分子粘高分子的第一防水卷材、材质为TPZ分子粘纤维增强型的第二防水卷材、防水混凝土底板以及第一面层。
[000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水层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上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材质为聚乙烯胎自粘改性沥青的第三防水卷材、材质为非固化橡胶沥青的防水涂料、防水混凝土外墙以及第二面层。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三防水层包括位于顶板上方的材质为TPZ分子粘的第四防水卷材、所述第四防水卷材上依次设置有材质为TPZ耐根穿刺聚氯乙烯的第
五防水卷材、隔离层、找坡层、保温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排水层、过滤层以及种植土层。
[001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排水组件包括位于第二防水层内的排水通道,以及位于第一防水层内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出口端呈倾斜状贯穿出主体墙,且贯穿出的一端外接有储水箱。
[001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储水箱内固定安装有液位计以及潜水泵,所述液位计的读数端延伸出地下空间内部的地面。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在种植土层的下方设置的过滤层,使种植土层内的渗透水通过设置的过滤层进行过滤,起到提高流入储水箱内的渗透水的纯度的作用,便于将渗透水进行回收利用,多余的水量通过排水层流至两侧的排水通道内,避免水量堆积,提高防水效果。
[0014]2、本技术设置的排水通道由若干排水砖拼接而成,且相邻的排水砖之间沿主体墙的高度留有水道,渗透水通过水道流至导水管内汇集,由于导水管的倾斜设置使渗透水可通过自身重力落入储水箱内,当储水箱内的水超过液位计设置的最高水位线时,驱动潜水泵将储水箱内的水抽出进行二次利用,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防水层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防水层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第三防水层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地面;2、主体墙;3、顶板;4、第一防水层;401、混凝土垫层;402、第一防水卷材;403、第二防水卷材;404、防水混凝土底板;405、第一面层;5、第二防水层;501、保护层;502、第三防水卷材;503、防水涂料;504、防水混凝土外墙;505、第二面层;6、第三防水层;601、第四防水卷材;602、第五防水卷材;603、隔离层;604、找坡层;605、保温层;606、细石混凝土保护层;607、排水层;608、过滤层;609、种植土层;7、排水组件;701、排水通道;702、导水管;8、储水箱;9、液位计;10、潜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阅图1

4,一种地下空间防水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空间内部的地面1、地下空间的主体墙2以及地下空间上方的顶板3,位于地下空间内部的地面1下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水层4,位于地下空间的主体墙2外固定安装有第二防水层5,位于地下空间上方的顶板3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防水层6,地面1内设置有排水组件7,所述排水组件7贯穿第二防水层5。在上述实施例具体实施时,由于在土地稀缺的大城市,人们通过在地下空间顶部设置成可种植型顶板结构,以便提高绿化利用率,从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了防止种植屋面导致顶板3
漏水的情况发生,在位于地下空间上方的顶板3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防水层6,达到过滤排水的作用,为了防止渗透水通过排水组件7渗入地下空间内部,在位于地下空间内部的地面1、地下空间的主体墙2设置有第一防水层4和第二防水层5,有效将渗透水隔离在地下空间外部,从而保持室内的干燥状态。
[0022]参阅图1和图2,第一防水层4包括混凝土垫层401,混凝土垫层401上依次设置有材质为TPZ分子粘高分子的第一防水卷材402、材质为TPZ分子粘纤维增强型的第二防水卷材403、防水混凝土底板404以及第一面层405。在上述实施例具体实施时,通过设置的混凝土垫层401对地下空间内部的地面1进行找平与隔离,设置的材质为TPZ分子粘高分子的第一防水卷材402与材质为TPZ分子粘纤维增强型的第二防水卷材403厚度均不小于1.5mm,在第二防水卷材403与防水混凝土底板404之间设置有水道,起到排水作用。
[0023]参阅图1和图3,第二防水层5包括保护层501,保护层501上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材质为聚乙烯胎自粘改性沥青的第三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空间防水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空间内部的地面(1)、地下空间的主体墙(2)以及地下空间上方的顶板(3),其特征在于:位于地下空间内部的所述地面(1)下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水层(4),位于地下空间的所述主体墙(2)外固定安装有第二防水层(5),位于地下空间上方的所述顶板(3)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防水层(6),所述地面(1)内设置有排水组件(7),所述排水组件(7)贯穿第二防水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4)包括混凝土垫层(401),所述混凝土垫层(401)上依次设置有材质为TPZ分子粘高分子的第一防水卷材(402)、材质为TPZ分子粘纤维增强型的第二防水卷材(403)、防水混凝土底板(404)以及第一面层(4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层(5)包括保护层(501),所述保护层(501)上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材质为聚乙烯胎自粘改性沥青的第三防水卷材(502)、材质为非固化橡胶沥青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广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