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调制振荡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01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调制振荡电路,属于无线发射设备电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频率控制模块、第一频率振荡电路、混频电路,其中,所述频率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频率振荡电路相连,用于控制第一频率振荡电路的振荡信号,所述混频电路分别与第一频率振荡电路的输出端与IF中频信号相连,用于将第一频率振荡电路输出的振荡信号与IF中频信号混频,将IF中频信号调制至需要的频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将信号调制成应用率较低的频段,从而干扰小,噪音小,有效提高信号质量。有效提高信号质量。有效提高信号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调制振荡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线发射设备电路,尤其涉及一种混合调制振荡电路。

技术介绍

[0002]FM立体声发射机是用于将立体声信号通过FM调频的方式发送出去,但是,由于FM调频发射机利用的频段与手机等设备的频段有重叠,使用率非常高,因此,容易受到其他设备的干扰,从而造成接收到的立体声信号噪音大、音质不好等问题,用户体验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调制振荡电路,将FM调制信号调制成特定频率,从而避免手机等相同频段设备的干扰。
[0004]本技术包括频率控制模块、第一频率振荡电路、混频电路,其中,所述频率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频率振荡电路相连,用于控制第一频率振荡电路的振荡信号,所述混频电路分别与第一频率振荡电路的输出端与IF中频信号相连,用于将第一频率振荡电路输出的振荡信号与IF中频信号混频,将IF中频信号调制至需要的频率。
[0005]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滤波放大电路,所述滤波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混频电路输出端相连,所述滤波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后级的功率放大电路相连。
[0006]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滤波放大电路包括依信号流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滤波单元、第一放大单元和驱动后级功率放大电路的第二放大单元。
[0007]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二滤波单元,所述第二滤波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放大单元和第二放大单元之间。
[0008]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和第二滤波单元均为滤波器,所述第一放大单元和第二放大单元均为三极管电路。
[0009]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频率控制模块包括产生晶振频率的单片机电路及对输出的晶振频率锁定的锁相环控制电路。
[0010]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频率振荡电路包括三极管T12、所述三极管T12的基极通过串联的电感、电容和二极管VD2与锁相环控制电路输出端相连,所述二极管VD2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T12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串联的电感L22和电阻R41接地,所述三极管T12的集电极分别接电源及输出振荡信号。
[0011]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三极管T12的输出端还引出一反馈端FIN,所述反馈端与锁相环控制电路的反馈输入端相连。
[0012]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混频电路包括本振放大隔离单元、分频单元,所述分频单元分别与本振放大隔离单元的输出端和IF中频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分频单元用于对两路信号混合调制,并输出设定的频率信号。
[0013]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放大单元包括三极管T21及其外围器件,所述三极管T21的基极分别与第一频率振荡电路的输出端和电阻R38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38
与电感L26、电阻R64串联后接电源,所述三极管T2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分别接分频单元输入端和电感L26及电阻R38之间。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将信号调制成应用率较低的频段,从而干扰小,噪音小,有效提高信号质量,通过将原来的中频频率的FM立体声信号,调制成超高频的信号,大大提高了信号传输效率,传输过程中损耗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框图;
[0016]图2

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电路原理图,其中,图2为单片机电路原理图;图3为锁相环控制电路原理图,图4为UHF振荡电路原理图,图5为混频电路原理图,图6为滤波放大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频率控制模块、第一频率振荡电路、混频电路,其中,所述频率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频率振荡电路相连,用于控制第一频率振荡电路的振荡信号,所述混频电路分别与第一频率振荡电路的输出端与IF中频信号相连,用于将第一频率振荡电路输出的振荡信号与IF中频信号混频,将IF中频信号调制至需要的频率。
[0019]所述频率控制模块包括产生晶振频率的单片机电路及对输出的晶振频率锁定的锁相环控制电路。所述频率控制模块包括产生晶振频率的单片机电路及对输出的晶振频率锁定的锁相环控制电路。在所述混频电路后级还包括滤波放大电路,所述滤波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混频电路输出端相连,所述滤波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后级的功率放大电路相连。
[0020]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本例将FM立体声信号或FM音频信号调制成超高频(UHF)发送,本例的UHF频率采用600

1000MHz,由于UHF频段使用者非常少,因此,调制后的音频信号干扰很小,从降低了由于干扰引起的噪音,从而大大提高了信号质量。此外,通过将原来的中频频率的FM立体声信号,调制成超高频的信号,大大提高了信号传输效率,降低了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当然,本例也可以将FM音频信号调制成其他的不常用的频段。
[0021]如图2所示,本例的单片机电路包括单片机IC6,及与单片机IC6相连的晶振Y2,用于产生稳定的振荡频率,并通过引脚15输出。
[0022]如图3所示,本例的PLL锁相环控制电路包括控制IC5,其中,所述控制IC的引脚11与单片机IC6的引脚15相连,作为外部输入参考信号。然后利用外部输入参考信号控制环路内部振荡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并将振荡信号通过控制IC5的引脚3输出给UHF振荡电路,并通过引脚1接收所述UHF振荡电路的反馈信号。
[0023]如图4所示,本例的UHF振荡电路包括三极管T12、所述三极管T12的基极通过串联的电感、电容和二极管VD2与锁相环控制电路输出端相连,所述二极管VD2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T12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串联的电感L22和电阻R41接地,所述三极管T12的集电极分别接电源及输出振荡信号。所述三极管T12的输出端还通过一串联的电阻和电容引出一反馈端FIN,所述反馈端与锁相环控制电路的控制IC5的反馈输入引脚1相连。
[0024]如图5所示,本例的混频电路包括本振放大隔离单元、分频单元,所述分频单元分别与本振放大隔离单元的输出端和IF中频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分频单元用于对两路信号混合调制,并输出设定的超高频信号。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本例的所述隔离放大单元包括三极管T21及其外围器件,所述三极管T21的基极分别与第一频率振荡电路的输出端和电阻R38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38与电感L26、电阻R64串联后接电源,所述三极管T2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分别接分频单元输入端和电感L26及电阻R38之间。
[0026]由于两路信号混合后,里面会产生多个频率,因此,通过分频器,能够有效分离出需要的频率,然后发送给后级的RF滤波放大电路,RF为射频信号的意思。
[0027]如图6所示,本例的滤波放大电路包括依信号流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滤波单元、第一放大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调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频率控制模块、第一频率振荡电路、混频电路,其中,所述频率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频率振荡电路相连,用于控制第一频率振荡电路的振荡信号,所述混频电路分别与第一频率振荡电路的输出端与IF中频信号相连,用于将第一频率振荡电路输出的振荡信号与IF中频信号混频,将IF中频信号调制至需要的频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调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波放大电路,所述滤波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混频电路输出端相连,所述滤波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后级的功率放大电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调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放大电路包括依信号流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滤波单元、第一放大单元和驱动后级功率放大电路的第二放大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调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滤波单元,所述第二滤波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放大单元和第二放大单元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调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和第二滤波单元均为滤波器,所述第一放大单元和第二放大单元均为三极管电路。6.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混合调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控制模块包括产生晶振频率的单片机电路及对输出的晶振频率锁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雪彪苏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高昂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