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放电避雷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00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前放电避雷针,包括针尖、上螺杆、限流装置、下螺杆,所述限流装置包括线圈骨架以及缠绕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线圈及其线圈骨架外包覆环氧树脂胶,所述上螺杆和下螺杆分别固定在线圈骨架两端,所述上螺杆和限流装置外设置有上筒管和下筒管,所述上筒管外设置有空心半球体,所述空心半球体的下端开口处固定有环形盖片,所述上筒管穿过环形盖片伸入空心半球体内,所述上筒管与环形盖片固定,所述上螺杆穿过空心半球体的顶部通孔与针尖连接,所述下筒管的上端伸入上筒管的下端且下筒管的侧壁与上筒管侧壁间隔设置。其方便拆装、体积小。体积小。体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前放电避雷针


[0001]本技术涉及避雷针
,特别涉及提前放电避雷针。

技术介绍

[0002]雷电引起的电力系统过电压是由雷云对地放电所引起的。当雷云与大地之间场强大于大气游离临界强度时,就产生局部放电通道,由雷云边缘向大地发展,即先导放电。当雷云先导电流接近地面时,地面上高耸的物体部周围的电场达到能使空气电离和产生流柱的强度,在它们的顶部是尖端导体,尖端处电荷面密度大。因此避雷针顶部会先导于周围物体出现迎面先导,最容易接通下行先导,使下行先导的发展方向走向避雷针,使其仅对避雷针放电,从而使避雷针附近的物体得到保护,免遭雷击。吸引雷电击于自身,并使雷电流泄入大地,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作用原理。
[0003]为了提升避雷效果,相对普通避雷针,设计了提前放电避雷针。
[0004]提前放电避雷针原理为:在雷电来临时,通过避雷针内部的高频共振激励器将雷电感应电压进行升压,并向避雷针内部储能装置储能。当储能装置储能完毕时,其两极达到击穿放电间隙的放电电压,放电间隙被击穿放电,与主线圈形成回路并发生振荡,进而完成能量的传递,产生高压电流。
[0005]通过多级谐振、叠加震荡技术振荡升压后,避雷针附近的局部电场强度将超过气体的电离场强,使得气体发生电离,产生电晕放电。随着振荡电压的持续升高,电晕放电现象会持续加强,并形成电晕电流。当电晕电流的脉冲频率增加、幅值增大时,逐步发展为辉光放电、负流注放电,直至持续发展成为雷电上行先导,与雷电下行先导产生火花放电,实现接闪。
[0006]提前放电避雷针会产生一个比普通避雷针更快的迎面先导。在自然的迎面先导形成前,提前放电避雷针会率先产生一个先导,迅速地向雷电方向传播直至捕获雷电,并将其导入大地。
[0007]目前的提前放电避雷针如公开号为CN2612117Y公开了一种主动式镇流避雷针,包括针尖、电极、线圈、球体,球体中设置连杆和线圈,线圈的上端与设置在球体上的电极相连接、其的下端与连杆相连接组合成一个振荡镇流装置;针尖通过连杆与套杆相接构成一个接闪通路并通过绝缘螺母与球体相接。
[0008]上述方式其球体体积大,运输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前放电避雷针,方便拆装、体积小。
[0010]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提前放电避雷针,包括针尖、上螺杆、限流装置、下螺杆,所述限流装置包括线圈骨架以及缠绕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线圈及其线圈骨架外包覆环氧树脂胶,所述上螺杆和下螺杆分别固定在线圈骨
架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螺杆和限流装置外设置有上筒管和下筒管,所述上筒管外设置有空心半球体,所述空心半球体的下端开口处固定有环形盖片,所述上筒管穿过环形盖片伸入空心半球体内,所述上筒管与环形盖片固定,所述上螺杆穿过空心半球体的顶部通孔与针尖连接,所述下筒管的上端伸入上筒管的下端且下筒管的侧壁与上筒管侧壁间隔设置。
[0011]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筒管的上端设置有上端盖,所述上端盖的上端形成一上环状凸起,所述上环状凸起抵接空心半球体内壁,所述上筒管的上端抵接上环状凸起,所述上筒管内壁与上端盖外壁贴合,所述上螺杆穿过上端盖中心的圆孔。
[0012]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端盖靠近上环状凸起的位置开设上环形槽。
[0013]进一步设置,下螺杆直径小于线圈骨架外径,所述下螺杆上安装下端盖,所述下端盖的下端形成下环状凸起,所述下筒管底部下环状凸起,所述下筒管与内壁与下端盖外壁间隙设置,该间隙内填充环氧树脂胶。
[0014]进一步设置,所述下端盖靠近下环状凸起的位置开设下环形槽。
[0015]进一步设置,所述上螺杆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帽,所述固定螺帽下端与线圈骨架上端抵接。
[0016]进一步设置,所述下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螺帽,所述螺帽具有一内腔,所述下筒管外壁与内腔侧壁间隙设置,该间隙内填充环氧树脂胶。
[0017]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端盖的上端面开设与圆孔连通凹槽。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方便拆装运输。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0021]图3是图1的B部放大图。
[0022]附图标记:1、针尖;2、上螺杆;3、线圈骨架;4、下螺杆;51、空心半球体;52、环形盖片;61、上筒管;62、下筒管;7、上端盖;71、上环状凸起;72、上环形槽;73、凹槽;8、下端盖;81、下环状凸起;82、下环形槽;83、环形片;91、固定螺帽;92、底部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4]一种提前放电避雷针,包括针尖1、上螺杆2、限流装置、下螺杆4,限流装置包括线圈骨架3以及缠绕在线圈骨架3上的线圈(未示出),线圈及其线圈骨架3外包覆环氧树脂胶。上螺杆2和下螺杆4分别固定在线圈骨架3两端,且上螺杆2和下螺杆4直径均小于线圈骨架3外径。上螺杆2和限流装置外设置有上筒管61和下筒管62,上筒管61外设置有空心半球体51,空心半球体51的下端开口处固定有环形盖片52,上筒管61穿过环形盖片52伸入空心半球体51内,上筒管61与环形盖片52固定,上螺杆2穿过空心半球体51的顶部通孔与针尖1连
接,下筒管62的上端伸入上筒管61的下端且下筒管62的侧壁与上筒管61侧壁间隔设置。
[0025]上筒管61的上端设置有上端盖7,上端盖7的上端形成一上环状凸起71,上端盖7靠近上环状凸起71的位置开设上环形槽72。上环状凸起71抵接空心半球体51内壁,上筒管61的上端抵接上环状凸起71,上筒管61内壁与上端盖7外壁贴合,上端盖7中心具有圆孔,上端盖7的上端面开设与圆孔连通的圆形凹槽73,凹槽73与圆孔同轴线,上螺杆2穿过上端盖7中心的圆孔并从空心半球体51的顶部通孔伸出,顶部通孔直径与上螺杆2外径相同,针尖1底部具有螺纹孔,上螺杆2伸入螺纹孔内与针尖1螺纹连接。
[0026]下螺杆4直径小于线圈骨架3外径,下螺杆4上螺纹安装下端盖8,下端盖8的下端侧壁上形成下环状凸起81,下端盖8靠近下环状凸起81的位置开设下环形槽82。下筒管62底部抵接下环状凸起81,下筒管62与内壁与下端盖8外壁间隙设置,该间隙内填充环氧树脂胶。下端盖8的上端面上设置环形片83,下环形凸起、环形片83与下端盖8一体成型,环形片83内径大于线圈骨架3外径形成间隙,该间隙内填充环氧树脂胶。
[0027]上螺杆2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帽91,固定螺帽91下端与线圈骨架3上端抵接。
[0028]下螺杆4上螺纹连接有底部螺帽92,底部螺帽92具有一内腔,下端盖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前放电避雷针,包括针尖(1)、上螺杆(2)、限流装置、下螺杆(4),所述限流装置包括线圈骨架(3)以及缠绕在线圈骨架(3)上的线圈,线圈及其线圈骨架(3)外包覆环氧树脂胶,所述上螺杆(2)和下螺杆(4)分别固定在线圈骨架(3)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螺杆(2)和限流装置外设置有上筒管(61)和下筒管(62),所述上筒管(61)外设置有空心半球体(51),所述空心半球体(51)的下端开口处固定有环形盖片(52),所述上筒管(61)穿过环形盖片(52)伸入空心半球体(51)内,所述上筒管(61)与环形盖片(52)固定,所述上螺杆(2)穿过空心半球体(51)的顶部通孔与针尖(1)连接,所述下筒管(62)的上端伸入上筒管(61)的下端且下筒管(62)的侧壁与上筒管(61)侧壁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前放电避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管(61)的上端设置有上端盖(7),所述上端盖(7)的上端形成一上环状凸起(71),所述上环状凸起(71)抵接空心半球体(51)内壁,所述上筒管(61)的上端抵接上环状凸起(71),所述上筒管(61)内壁与上端盖(7)外壁贴合,所述上螺杆(2)穿过上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婉王宁韩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兴天通电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