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氨氮污染地下水的异位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682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氨氮污染地下水的异位修复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抽水井、预处理池体、吹脱/氧化塔、缓冲池和回注井;其中,抽水井用于抽取氨氮污染地下水,并将其提升至地面的预处理池体;预处理池体用于对氨氮污染地下水进行絮凝沉淀及pH调节的预处理;吹脱/氧化塔用于对氨氮污染地下水的氨氮吹脱和/或氧化;缓冲池用于对处理后的地下水缓冲调节和检测,经检测达到回注标准后直接用于回注和/或排放;回注井用于将达标地下水回注到地下。该装置通过提升吹脱蒸汽温度以及控制pH,以提高氨氮吹脱效率;其次,经过处理后的地下水再通过臭氧催化氧化,将氨氮氧化成氮气,以达到去除地下水中残余难吹脱氨氮的目的。以达到去除地下水中残余难吹脱氨氮的目的。以达到去除地下水中残余难吹脱氨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氨氮污染地下水的异位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氨氮污染地下水的异位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是人类宝贵的淡水资源,但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废水排放、工业废渣、农业灌溉、填埋场泄漏、石化原料的运输管线和储罐的破损等都有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使原本紧张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而且给人居健康、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甚至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与挑战,地下水修复已成为当前备受公众和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
[0003]化肥厂、冶金厂等工业污染等造成地下水中氨氮严重超标,地下水水质特征表现为氨氮浓度较高,最高可达3000mg/L以上,且可生化性差,传统的生化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中氨氮浓度。传统的吹脱技术去除效率并不能达到修复目标,传统的氧化工艺将大量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或者亚硝酸盐,产生了次生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氨氮污染地下水的异位修复装置,以消除或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更多个缺陷。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所述异位修复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抽水井、预处理池体、吹脱/氧化塔、缓冲池和回注井;其中,所述抽水井用于抽取氨氮污染地下水,并将其提升至地面的预处理池体;所述预处理池体用于对氨氮污染地下水进行絮凝沉淀及pH调节的预处理;所述吹脱/氧化塔用于对氨氮污染地下水的氨氮吹脱和/或氧化;所述缓冲池用于对处理后的地下水缓冲调节和检测,经检测达到回注标准后直接用于回注和/或排放;所述回注井用于将达标地下水回注到地下。
[0007]优选地,所述异位修复装置包括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所述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器、压力罐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用于制备微纳米臭氧气泡;所述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与所述吹脱/氧化塔连接,并将其制备的微纳米臭氧气泡注入所述吹脱/氧化塔中。
[0008]优选地,所述异位修复装置包括臭氧曝气池和清水池,所述臭氧曝气池与所述缓冲池连接并位于所述缓冲池的下游,所述清水池与所述臭氧曝气池连接并位于所述臭氧曝气池的下游,所述清水池与所述回注井通过管道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臭氧曝气池与所述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连接,所述臭氧曝气池用于对经缓冲池处理后未达标地下水进行深度氧化。
[0010]优选地,所述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用于给所述臭氧曝气池提供臭氧微纳米气泡,以使得所述臭氧曝气池内进行臭氧微纳米气泡曝气,确保地下水的氨氮浓度达标。
[0011]本技术通过将高浓度的氨氮污染地下水通过抽水井抽提至地面,首先,通过提升吹脱蒸汽温度以及控制pH,以提高氨氮吹脱效率;其次,经过处理后的地下水再通过臭氧催化氧化,将氨氮氧化成氮气,以达到去除地下水中残余难吹脱氨氮的目的。
[0012]本技术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技术的实践而获知。本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0013]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技术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技术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技术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即,相对于依据本技术实际制造的示例性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可能变得更大。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用于氨氮污染地下水的异位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7]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18]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0019]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术语“连接”在本文不仅可以指直接连接,也可以表示存在中间物的间接连接。
[0020]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00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氨氮污染地下水的异位修复装置,以修复和治理高浓度的氨氮污染地下水。
[0022]如图1所示,异位修复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抽水井1、预处理池体2、吹脱/氧化塔3、缓冲池4、臭氧曝气池5、清水池6和回注井8等。其中,所述抽水井1用于抽取氨氮污染地下水,并将其提升至地面的预处理池体2。所述预处理池体2用于对氨氮污染地下水进行絮凝沉淀及pH调节的预处理;所述吹脱/氧化塔3用于对氨氮污染地下水的氨氮吹脱和/或氧化;所述缓冲池4用于对处理后的地下水缓冲调节和检测,经检测达到回注标准后直接
用于回注和/或排放;所述回注井8用于将达标地下水回注到地下。
[0023]本技术通过将高浓度的氨氮污染地下水通过抽水井1抽提至地面,首先,通过提升吹脱蒸汽温度以及控制pH,以提高氨氮吹脱效率;其次,经过处理后的地下水再通过臭氧催化氧化,将氨氮氧化成氮气,以达到去除地下水中残余难吹脱氨氮的目的。高浓度的氨氮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工作的开展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0024]将高浓度氨氮污染的地下水从抽水井1中抽提至地面进行絮凝沉淀及pH调节等预处理以后,进入吹脱/氧化塔3,将地下水中高浓度的氨氮从地下水中吹脱或氧化,然后进入缓冲池4,进行缓冲调节,经检测达到回注标准后可直接用于回注/排放,未达到回注/排放标准则进入臭氧曝气池5进行深度氧化,最后进入清水池6经检测达标后可用于回注或排放。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吹脱是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将压缩空气注入受污染区域,将溶解在地下水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吸附在土颗粒表面上的化合物,以及阻塞在土壤空隙中的化合物驱赶出来。空气吹脱包括三个过程:

现场空气吹脱;

挥发性有机物的挥发;

有机物的好氧生物降解。相比较而言,吹脱和挥发作用进行较快,而生物降解进程缓慢。本技术中的吹脱/氧化塔3兼具吹脱塔和氧化塔的功能,在吹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氨氮污染地下水的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位修复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抽水井、预处理池体、吹脱/氧化塔、缓冲池和回注井;其中,所述抽水井用于抽取氨氮污染地下水,并将其提升至地面的预处理池体;所述预处理池体用于对氨氮污染地下水进行絮凝沉淀及pH调节的预处理;所述吹脱/氧化塔用于对氨氮污染地下水的氨氮吹脱和/或氧化;所述缓冲池用于对处理后的地下水缓冲调节和检测,经检测达到回注标准后直接用于回注和/或排放;所述回注井用于将达标地下水回注到地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氨氮污染地下水的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位修复装置包括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所述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器、压力罐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用于制备微纳米臭氧气泡;所述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与所述吹脱/氧化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萍翟天恩
申请(专利权)人: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