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海绵道路结构及绿化带排蓄水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579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排蓄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市政工程海绵道路结构及绿化带排蓄水池结构,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两侧设有绿化带,所述道路本体的下方设有排水机构,所述绿化带下方设有蓄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与所述蓄水机构连通;所述道路本体包括渗水路面,所述渗水路面下方设有承重路基,所述排水机构安装在所述渗水路面和承重路基之间,所述排水机构包括铺设在所述承重路基上的导水网格槽,所述导水网格槽上方设有渗水棉层,所述渗水棉层上表层铺间隔均匀设有混凝土支柱,所述混凝土支柱的上端与所述渗水路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完整,能自动提供绿化用水,且能收集雨水进行利用,在高温天气还能字形降温,保护路面。保护路面。保护路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工程海绵道路结构及绿化带排蓄水池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排蓄水
,尤其是指一种市政工程海绵道路结构及绿化带排蓄水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工业化程度也越来越深,所以,对于环境的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城市道路两旁,人们为了保护城市环境,通常会设置一些绿化带,用于种植一些绿色植物,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对城市的大气环境起到了良好的净化作用,但是,现有的绿化带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现有的绿化带没有能够自动给植物浇水的功能,在给植物浇灌时,通常会通过工作人员利用水车浇水,或者利用水泵和水管,从远处抽水,再喷撒到植物表面,由于城市道路的种植箱数量较多,通过人工浇水则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低下;
[0004]2、通过人工使用水车和水管浇水,都很容易将水洒到种植箱以外的其他地方,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没有对降雨天气的雨水进行充分的利用,不符合海绵城市环保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市政工程海绵道路结构及绿化带排蓄水池结构,结构完整,能自动提供绿化用水,且能收集雨水进行利用,在高温天气还能字形降温,保护路面。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市政工程海绵道路结构及绿化带排蓄水池结构,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两侧设有绿化带,所述道路本体的下方设有排水机构,所述绿化带下方设有蓄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与所述蓄水机构连通;所述道路本体包括渗水路面,所述渗水路面下方设有承重路基,所述排水机构安装在所述渗水路面和承重路基之间,所述排水机构包括铺设在所述承重路基上的导水网格槽,所述导水网格槽上方设有渗水棉层,所述渗水棉层上表层铺间隔均匀设有混凝土支柱,所述混凝土支柱的上端与所述渗水路面固定连接;所述蓄水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绿化带下方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间隔均匀设有若干引水棉线,所述引水棉线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绿化带的土壤层内,所述导水网格槽与所述蓄水池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支柱的下端与所述渗水棉层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承重路基上设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贯穿所述导水网格槽和渗水棉层支撑所述渗水路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渗水棉层与所述导水网格槽的上表面设有间隔空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所述蓄水池内设有液位计,所述蓄水池与市政排水系统的连通管路上设有双向水泵。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在实际使用情景中,实际使用中,承重路基支撑整个道路,雨天,雨水落到渗水路面上,然后往下渗透,经过渗水棉层落入导水网格槽内流入蓄水机构的蓄水池内,混凝土支柱用于实现热胀冷缩,当温度正常的时候,混凝土支柱保持正常,带着渗水棉层远离导水网格槽,当夏天或者温度过高的时候,混凝土支柱膨胀,将渗水棉层压向导水网格槽吸水,然后将水提供给渗水路面,方便其蒸发带走路面热量,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蓄水池和导水网格槽连通,时刻保持水位;蓄水池内的引水棉线利用渗透平衡时刻保持绿化带内土壤的水分,使得绿化带无需人工浇水。本技术结构完整,能自动提供绿化用水,且能收集雨水进行利用,在高温天气还能字形降温,保护路面。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
[0016]1‑
道路本体;11

渗水路面;12

承重路基;13

支撑柱;2

绿化带;3

怕谁机构;31

导水网格槽;32

渗水海绵层;33

混凝土支柱;4

蓄水机构;41

蓄水池;42

引水棉线;43

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市政工程海绵道路结构及绿化带排蓄水池结构,包括道路本体1,所述道路本体两侧设有绿化带2,所述道路本体1的下方设有排水机构3,所述绿化带2下方设有蓄水机构4,所述排水机构3与所述蓄水机构4连通;所述道路本体1包括渗水路面11,所述渗水路面11下方设有承重路基12,所述排水机构3安装在所述渗水路面11和承重路基12之间,所述排水机构3包括铺设在所述承重路基12上的导水网格槽31,所述导水网格槽31上方设有渗水棉层32,所述渗水棉层32上表层铺间隔均匀设有混凝土支柱33,所述混凝土支柱33的上端与所述渗水路面11固定连接;所述蓄水机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绿化带2下方的蓄水池41,所述蓄水池41内间隔均匀设有若干引水棉线42,所述引水棉线42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绿化带2的土壤层内,所述导水网格槽31与所述蓄水池41连通。
[0019]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中,承重路基12支撑整个道路,雨天,雨水落到渗水路面11上,然后往下渗透,经过渗水棉层32落入导水网格槽31内流入蓄水机构4的蓄水池41内,混凝土支柱33用于实现热胀冷缩,当温度正常的时候,混凝土支柱33保持正常,带着渗水棉层32远离导水网格槽31,当夏天或者温度过高的时候,混凝土支柱33膨胀,将渗水棉层32压向导水网格槽31吸水,然后将水提供给渗水路面,方便其蒸发带走路面热量,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蓄水池41和导水网格槽31连通,时刻保持水位;蓄水池41内的引水棉线42利用渗透平衡时刻保持绿化带2内土壤的水分,使得绿化带2无需人工浇水。本道路结构完整,能自动提供绿化用水,且能收集雨水进行利用,在高温天气还能字形降温,保护路面。
[0020]如图1所示,所述混凝土支柱33的下端与所述渗水棉层3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混凝土支柱33的热胀冷缩能够带动渗水棉层32上下,高温时候,混凝土支柱33膨胀,推动渗
水棉层32下沉吸水,方便路面进行降温。
[0021]如图1所示,所述承重路基12上设有若干支撑柱13,所述支撑柱13贯穿所述导水网格槽31和渗水棉层32支撑所述渗水路面11;本实施例中,支撑柱13用于支撑路面,使得渗水棉层32与导水网槽31之间能形成分离空间。
[0022]如图1所示,所述渗水棉层32与所述导水网格槽31的上表面设有间隔空间;本实施例中,间隔空间用于大雨天气,雨水渗入地面后流入导水网格槽31流走。
[0023]如图1所示,所述蓄水池41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所述蓄水池41内设有液位计43,所述蓄水池41与市政排水系统的连通管路上设有双向水泵;本实施例中,液位计43能随时监测水位,便于及时控制水泵进行加水和排水的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工程海绵道路结构及绿化带排蓄水池结构,包括道路本体(1),所述道路本体两侧设有绿化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本体(1)的下方设有排水机构(3),所述绿化带(2)下方设有蓄水机构(4),所述排水机构(3)与所述蓄水机构(4)连通;所述道路本体(1)包括渗水路面(11),所述渗水路面(11)下方设有承重路基(12),所述排水机构(3)安装在所述渗水路面(11)和承重路基(12)之间,所述排水机构(3)包括铺设在所述承重路基(12)上的导水网格槽(31),所述导水网格槽(31)上方设有渗水棉层(32),所述渗水棉层(32)上表层铺间隔均匀设有混凝土支柱(33),所述混凝土支柱(33)的上端与所述渗水路面(11)固定连接;所述蓄水机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绿化带(2)下方的蓄水池(41),所述蓄水池(41)内间隔均匀设有若干引水棉线(42),所述引水棉线(42)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绿化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容华翁毅闫杰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启创荣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