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48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片机,包括机架、用于切割物料的切割线、用于缠绕切割线的滚筒、滚筒移动机构、绕线机构、导轮组件、张力控制与调节机构及工作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切片机具有多个切割区域,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切割线在切割时,可通过滚筒移动机构驱动滚筒前后移动来控制切割线的张力,在切割线换向时,可通过张力控制与调节机构平衡切割线上的张力,使切割线上张力稳定,避免断线,也有利于提高切割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片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切割
,尤其是一种切片机。

技术介绍

[0002]机床对零件机械加工的材料涉及二大领域,即塑性材料和硬脆材料。塑性材料加工的机床即金属切割加工通用机床,机床性能范围广;硬脆材料零件加工的机床即为金刚钻工具加工的专用机床(电加工机床除外),该类机床中又有具备切片功能的金刚线工具机械加工硬脆材料零件的专用机床。
[0003]上述具有切片功能的机床切割范围包括钕铁硼磁性材料、铁氧体磁性材料、陶瓷、晶体、半导体、宝石、石英、玻璃、水晶、珍贵石材、硬质合金等硬脆材料,其发展情况如下:
[0004]1、最初的切片机为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外园切片机(包括多刀切片机),由于刀片较厚,加工效果较差,切割后的材料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导致加工成本高、材料浪费率高;2、锯弓形多带钢条切片机,由于其使用了颗粒粘磨砂,导致切割效率低下,而且带状钢条装夹精度高,难度大,费工;3、七十年代引进了日本的内园切片机,加工效果及效率都大大提高,但一位操作工只能操作2-3台机床,由于集成加工属于劳动密集行业,机床采用粗犷型开放加工,对环境污染大;4、二十世纪以来,全自动切片机开始投入国内市场,进行全封闭加工,解决了三废的环境问题;并且,一位操作工可操作20-30台机床,促进了硬脆材料的集成加工发展,全国拥有十万余台这样的全自动切片机沿用至今;5、砂浆钢线多线切片机出现,此种机床基本上为太阳能单品硅加工服务,由于环境污染、效率底、投资成本高等问题,现已退出市场;6、金刚线多线切片机出现。由于微颗粒金刚石涂覆高科技技术工艺的突破,金刚线多线切片机快速进入硬脆材料零件加工领域。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大批量产品的加工,目前该产品在市场中已经处于饱和的状态。由于该机床大型复杂、投资成本高,其每加工一种产品的规格,必须投入加工相应的切割辊(俗称“罗拉”),而且切割辊加工精度高,日常使用成本高。因此该产品对中小批量加工及中小企业难以普及。7、金刚线单线切片机。目前市场上的该切片机技术还是多线切片机的技术。投资成本和使用成本难以下降至中小企业能够普及的状态。
[0005](1)收放线结构采用和放线两个独立的金刚线同步收放线结构,因此结构复杂,同时,收放线筒钢制件需定制,金刚线在筒上绕制需要金刚线生产企业加工,使用不方便;每筒线重量在30公斤左右,旋转惯性大,配套驱动电机空载耗损大;(2)切割金刚线加工采用切割辊工艺,结构复杂,而且每加工一种产品规格必须更换切割辊。更换切割辊要配套专用液压工具,而且操作人员必须培训到合格水平,因此使用要求高、操作不方便;(3)由于收放线筒旋转惯性大,张力控制难度大(金刚线直径小),设备的控制成本上升。同时,张力采用开环控制,所以张力控制精度相对较低;(4)工作台升降结构采用滚动导轨付和滚珠螺杆付,安装在机架Z轴的位置,加上水平方向的调整结构,因此,结构复杂,对护罩的三废处理配套造成难度;(5)如果切割辊上绕线布线或在断线情况下进行绕线布线,采用操作人员(必须培训合格)手工方法,难度大而且费工费时。
[0006]因此,对于目前市场上的金刚线多线切片机和单线切片机的设备,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以满足适合中小企业的投资和使用。而解决以上5处金刚线多线、单线切片机的短处、缺陷,成为本金刚线单线切片机开发创新的条件和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的切片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切割线张力稳定、切割精度高的切片机。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切片机,包括机架及用于切割物料的切割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09]滚筒,能转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上,用于缠绕切割线,所述滚筒的第一侧为第一绕线侧,所述滚筒的第二侧为第二绕线侧,所述第一绕线侧与第二绕线侧随滚筒转动方向的转换而在排线状态与回线状态之间往复切换;以及
[0010]导轮组件,能转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上,用于引导切割线的走向,所述切割线绕过导轮组件形成至少两组间隔布置的切割区域。
[0011]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切片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滚筒沿轴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的滚筒移动机构及能检测切割线张力的传感器,所述滚筒移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滚筒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件、驱动滚筒沿轴向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传感器、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与同一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传感器可实时检测切割线张力,在切割过程中,可通过滚筒移动机构使滚筒移动快速实现滚筒上切割线的张力调节,保持切割线张力稳定。
[0012]优选地,所述切片机还包括用于将切割线缠绕至滚筒上或将滚筒上的废线回收的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线筒,能转动地设于滚筒一侧;支架,设于所述机架上;
[0013]摆动体,能往复摆动地设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摆动体的摆动轴线与滚筒轴向相垂直;导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摆动体上并随摆动体同步摆动,所述导轮在静态下的轴心线与滚筒的轴向相平行;切割线的出线端自所述线筒上伸出绕过导轮上边缘、导轮组件约束在滚筒上,所述导轮顶部边缘处的切割线与摆动体的摆动中心线大致在同一直线上。在向滚筒上绕线时,线筒上的切割线在出线时沿缠绕方向不断变换位置,采用上述结构,切割线在经过导轮之后,由于导轮可在切割线的偏转力作用下垂直滚筒的轴向往复摆动,但在摆动过程中,导轮顶部边缘处的切割线始终与摆动体的摆动中心线共线,因此可确保经过导轮之后的切割线位置恒定,从而避免在向滚筒上绕线时发生背线问题,进而提高绕线精度及切割线张力稳定性。
[0014]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轮组件包括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及第五导轮,该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及第五导轮的轴心线前后延伸且均位于第一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间隔布置在第三导轮的第一侧下方,所述第四导轮、第五导轮间隔布置在第三导轮的第二侧下方并与第一导轮、第二导轮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切割线依次绕过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第五导轮构成“几”字形结构,该“几”字形结构的第一侧横边位于第一切割区域内且形成第一切割工位,该“几”字形结构的第二侧横边位于第二切割区域内且形成第二切割工位。采用上述结构,分别在两
个切割区域内形成切割工位,且并排布置的两切割区域相邻布置,便于一个操作人员兼顾两个切割区域的工作,提高加工效率。
[0015]作为改进,所述第三导轮能上下浮动地设于机架上并位于“几”字形结构的顶部,所述切割线绕过第三导轮的上边缘布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能使第三导轮始终保持向上移动趋势的弹性件。本专利技术利用第三导轮将同一输送方向上的一股切割线分为两个切割工位,在切割线启用或换向时,容易存在切割线各处张紧力不均、切割线局部张紧力过松或过紧的问题,如果切割线局部过松就无法满足切割需求,影响切割质量;如果切割线局部过紧就极易导致切割线断线。采用上述结构,当切割线较松时,弹性件驱使第三导轮带动切割线向上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片机,包括机架(1)及用于切割物料的切割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筒(3),能转动地设于所述机架(1)上,用于缠绕切割线(2),所述滚筒(3)的第一侧为第一绕线侧,所述滚筒(3)的第二侧为第二绕线侧,所述第一绕线侧与第二绕线侧随滚筒(3)转动方向的转换而在排线状态与回线状态之间往复切换;以及导轮组件(4),能转动地设于所述机架(1)上,用于引导切割线(2)的走向,所述切割线(2)绕过导轮组件(4)形成至少两组间隔布置的切割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滚筒(3)沿轴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的滚筒移动机构(5)及能检测切割线(2)张力的传感器,所述滚筒移动机构(5)包括用于驱动滚筒(3)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件(510)、驱动滚筒(3)沿轴向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件(520),所述传感器、第一驱动件(510)、第二驱动件(520)与同一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切割线(2)缠绕至滚筒(3)上或将滚筒(3)上的废线回收的绕线机构(6),所述绕线机构(6)包括线筒(63),能转动地设于滚筒(3)一侧;支架(64),设于所述机架(1)上;摆动体(65),能往复摆动地设于所述支架(64)上,且所述摆动体(65)的摆动轴线与滚筒(3)轴向相垂直;导轮(66),能转动地设于所述摆动体(65)上并随摆动体(65)同步摆动,所述导轮(66)在静态下的转动轴线与滚筒(3)轴向相平行;切割线(2)自所述线筒(63)上伸出绕过导轮(66)上边缘并经滚筒(3)上边缘缠绕在滚筒(3)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组件(4)包括第一导轮(401)、第二导轮(402)、第三导轮(403)、第四导轮(404)及第五导轮(405),该第一导轮(401)、第二导轮(402)、第三导轮(403)、第四导轮(404)及第五导轮(405)的轴心线前后延伸且均位于第一竖直平面(100)内,所述第一导轮(401)、第二导轮(402)间隔布置在第三导轮(403)的第一侧下方,所述第四导轮(404)、第五导轮(405)间隔布置在第三导轮(403)的第二侧下方并与第一导轮(401)、第二导轮(402)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切割线(2)依次绕过第一导轮(401)、第二导轮(402)、第三导轮(403)、第四导轮(404)、第五导轮(405)构成“几”形结构,该“几”形结构的第一侧横边位于第一切割区域(4a)内且形成第一切割工位(41),该“几”形结构的第二侧横边位于第二切割区域(4b)内且形成第二切割工位(4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组件(4)还包括第六导轮(406)、第七导轮(407)、第八导轮(408)、第九导轮(409)、第十导轮(410)及第十一导轮(411),所述第六导轮(406)、第八导轮(408)、第九导轮(409)及第十一导轮(411)的轴心线前后延伸且均位于第二竖直平面(200)内,该第二竖直平面(200)位于第一竖直平面(100)的后侧,所述第六导轮(406)对应第一导轮(401)布置,所述第七导轮(407)设于第一切割区域(4a)的上方或下方且用于使第一导轮(401)、第六导轮(406)之间的切割线(2)换向,所述第八导轮(408)对应第二导轮(402)布置,所述第六导轮(406)、第八导轮(408)之间的切割线(2)位于第一切割区域(4a)内且形成第三切割工位(43),所述第九导轮(409)对应第五导轮(405)布置,所述第十导轮(410)设于第二切割区域(4b)的上方或下方且用于使第五导轮
(405)、第九导轮(409)之间的切割线(2)换向,所述第十一导轮(411)对应第四导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新宁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