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医用粪便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633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医用粪便收集装置,包括承接管和收集袋,承接管的外端与收集袋连接,里端的外壁上设有外气囊,承接管的管壁中设有第一通气管和通液管,第一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外气囊连通,另一端伸出承接管外部与阀门一连接,所述通液管的一端在所述承接管的里端与承接管的外部连通,另一端伸出承接管外部与阀门三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管上设有开关阀,用于控制承接管排放的打开和关闭,开关阀在靠近承接管外端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取下装满的收集袋到换上新的收集袋之间的时间里,开关阀是关闭的,承接管中不会有排出物排出,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负担,并且使病人的生活空间更加干净清洁,病人感觉更加舒适。加舒适。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医用粪便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器械
,特别是一种一次性医用粪便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那些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病人,特别是大便失禁的病人,通常需要从病人的肛门插入承接管,承接管再连接收集袋,引导病人的排泄物排出到收集袋中。承接管中设有水管,通过水管往病人肠道体内通入液体清洗直肠和承接管。承接管插入病人肠道体内的一端设有气囊,承接管插入病人体内后,往气囊中充气,使气囊膨胀大,卡在肛门处,以使承接管不会掉出来,当需要取出承接管时,再把气囊中的气体抽出来。收集袋收集满需要更换时,通常是先把装满的收集袋先处理掉,然后再换上新的收集袋,而在取下装满的收集袋到换上新的收集袋之间的时间里,承接管中还会有排泄物排出,而且这些排出物会污染了病人的生活空间,清理这些排出物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在使用中,因为不知道病人何时会排便,收集袋也一直处在收集状态,短时间即收集满,需要及时更换,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同时也增强了病人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一次性医用粪便收集装置,以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并净化病人的生活空间,提高病人的舒适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医用粪便收集装置,包括承接管和收集袋,承接管的外端与收集袋连接,里端的外壁上设有外气囊,承接管的管壁中设有第一通气管和通液管,第一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外气囊连通,另一端伸出承接管外部与阀门一连接,所述通液管的一端在所述承接管的里端与承接管的外部连通,另一端伸出承接管外部与阀门三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管上设有开关阀,用于控制承接管排放的打开和关闭,开关阀在靠近承接管外端的位置。
[0005]进一步地,还包括内气囊、第二通气管和阀门二,所述内气囊设置在承接管的内壁上,并且在所述外气囊的外侧,所述第二通气管设置在承接管的管壁中,其一端与所述内气囊连通,另一端伸出承接管外部与阀门二连接。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医用粪便收集装置,在取下装满的收集袋到换上新的收集袋之间的时间里,开关阀是关闭的,承接管中不会有排出物排出,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负担,并且使病人的生活空间更加干净清洁,病人感觉更加舒适。
[0007]往内气囊中充入气体可以使膨胀大的内气囊封堵住承接管,让液体在病人的肠道内停留一段时间,以软化粪便,能更好地帮助病人排便,需要排出时,再抽出内气囊中的气体,承接管不是一直在排出,排出时间是可控的,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病人的使用舒适感。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一次性医用粪便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承接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图1中承接管的A

A向截面图。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见图1,一次性医用粪便收集装置包括承接管1和收集袋2,收集袋2与承接管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用于收集灌肠时从病人体内排出的物体,如粪便和冲洗液体等,当一个收集袋装满后可方便地换上另一个收集袋。承接管1的外端与收集袋2连接,里端可以从人体肛门插入人体内。承接管1为中空的管体,由硅胶材料制作,具有挠性。承接管1里端的外壁上设有外气囊3,外气囊3充入气体后可以膨胀变大,图1所示为胀大后的状态,图2所示为没有充气的状态。为了减少承接管1的体积,并保障管内腔的空间,通常管壁做得不厚。参见图2和图3,承接管1包括凸出部11,凸出部11向承接管的内部凸出,第一通气管41、第二通气管51和通液管61设置在凸出部11中,凸出部11可增大其所在位置处的承接管内壁厚度,便于设置第一通气管41、第二通气管51和通液管61。第一通气管41的一端与外气囊3连通,另一端伸出承接管外部与阀门一42连接。承接管1的里端从病人肛门插入体内后,外气囊3在人体内,将阀门一42与充气装置连接,然后打开阀门一42,可往外气囊3中充入气体,使外气囊3膨胀变大,充气完成后,关闭阀门一42,使得外气囊3保持膨胀状态,从而使外气囊3卡在人体肛门处,在排出病人体内废物过程中,承接管1无需人工扶持也不会掉出来。使用结束需要拔掉承接管1时,阀门一42连接抽气装置,打开阀门一42,把外气囊3中的气体排出,外气囊3由图1状态恢复到图2状态,就可把承接管1从人体取出。通液管61的一端在承接管1的里端与承接管的外部连通,另一端伸出承接管外部与阀门三 62连接,承接管1的里端插入病人体内且外气囊3充胀后,阀门三62连接灌肠袋9,通过通液管61往病人体内通入液体,液体可以是水、润滑液、医用无菌水等,病人体内的废弃物从承接管1排出到收集袋2。通液管61伸出承接管1的里端,能使液体更好地流入病人体内,能更好地帮助病人排便。阀门三62可以是开关阀,只控制开和关,也可以是流量控制阀,可以控制灌肠袋9中液体流入通液管61中的流量。
[0013]参见图3,承接管1的内壁上设有内气囊7,具体是内气囊7与凸出部11的壁面连接,内气囊7充入气体后可以膨胀变大,内气囊7在承接管1内部,并且在外气囊3的外侧,在承接管1插入病人肛门后,外气囊3在病人体内,内气囊7在病人体外靠近肛门的位置。第二通气管51的一端与内气囊7连通,另一端伸出承接管外部与阀门二52连接。将阀门二52与充气装置连接,然后打开阀门二52,可往内气囊7中充入气体,使内气囊7膨胀变大,直至内气囊7在径向充满承接管1的管腔,把承接管1的管腔堵住,停止充气,关闭阀门二52,让内气囊7保持充气胀大状态,使通过通液管61进入病人体内的液体在病人体内停留一段时间,使干结的粪便软化,能更好地帮助病人排便。在需要排出时,将阀门二52与抽气装置连接,然后打开阀门二52,把内气囊7中的气体抽出来,使承接管1的管腔畅通,把病人体内的废弃物排出。承接管不是一直在排出,排出时间是可控的,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病人的使用舒适感。在承接管1插入病人肛门后,内气囊7在病人体外靠近肛门的位置,在内气
囊7封堵承接管1时,在内气囊7至承接管1里端的承接管1部分储存有液体,可以给承接管1向病人外部方向的力量,使外气囊3与病人肛门贴合,防止泄漏,同时承接管储存的液体也不至于太多,不至于增加病人的负担。
[0014]第一通气管41、第二通气管51和通液管61均设置在凸出部11中,除凸出部11外,承接管1的其他内壁均是圆柱形壁面,而且内气囊7与凸出部11的壁面连接,充气时内气囊7 向圆柱形壁面膨胀,能够与管内壁形成良好的接触,内气囊7封堵承接管的密封性能良好,防止渗漏。
[0015]参见图1,承接管1上设有开关阀8,用于控制承接管1排放的打开和关闭。开关阀8在内气囊7的外侧,并且在靠近承接管外端的位置,非常便于医护人员操作。在实施例中,开关阀8为管夹,因为承接管1为软管,管夹可以简单快捷地实现承接管1排放的打开和关闭。收集袋2收集满需要更换时,先关闭开关阀8,再把装满的收集袋2取下来拿取处理掉,处理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医用粪便收集装置,包括承接管和收集袋,承接管的外端与收集袋连接,里端的外壁上设有外气囊,承接管的管壁中设有第一通气管和通液管,第一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外气囊连通,另一端伸出承接管外部与阀门一连接,所述通液管的一端在所述承接管的里端与承接管的外部连通,另一端伸出承接管外部与阀门三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管上设有开关阀,用于控制承接管排放的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关阀在靠近所述承接管外端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医用粪便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气囊、第二通气管和阀门二,所述内气囊设置在承接管的内壁上,并且在所述外气囊的外侧,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欣王晨曦邓晓航邓若岚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漫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