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树民专利>正文

一种携带式影像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625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影像采集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携带式影像采集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筒,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采集装置本体。该携带式影像采集装置,可利用手持杆单手携带装置,便于装置的移动,以及可将采集装置本体检修包裹,实现了采集装置本体的防尘与防潮,大大提高了对采集装置本体的保护,并且实现了装置支撑的多节式设计,便于装置高度的调节,同时安装轴采用阻尼转轴,进而便于装置角度的调节,方便装置的使用,以及可将装置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避免震动导致采集装置本体无法正常进行采集,大大提高了装置采集的精度,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用性。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携带式影像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影像采集装置
,具体为一种携带式影像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影像采集是按一定间隔采集影像的灰度,获得以灰度数字矩阵表示的地面影像的过程,选择采样间隔的条件是在函数f(x)的最高频率的每周期中至少取得两个样本,可以根据采样数据完全恢复原函数,考虑到原影像有噪声,采样光点也不可能是理想的点,故实际采样间隔在最高频率中每周期至少取3个样本,影像采集装置可用来采集影像。
[0003]然而,现有的影像采集装置的携带一般是通过双手搬动,进而不便于装置的携带,以及装置裸露在外界,长时间使用容易吸附灰尘,也会有水汽进入,大大降低了对装置的保护,同时装置的高度以及角度无法进行调节,进而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也无法将装置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导致影像采集不清,大大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影像采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影像采集装置的携带一般是通过双手搬动,进而不便于装置的携带,以及装置裸露在外界,长时间使用容易吸附灰尘,也会有水汽进入,大大降低了对装置的保护,同时装置的高度以及角度无法进行调节,进而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也无法将装置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导致影像采集不清,大大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携带式影像采集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筒,所述支撑座的上端位于安装套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支撑座的边侧固定连接有插槽,所述安装套筒的边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插槽的内部安装有底杆,所述底杆的上端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所述底杆的下端延伸至插槽的外侧,所述活动杆的上端延伸至安装套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套筒,所述第一支撑套筒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支撑套筒,所述第二支撑套筒的内部安装有第三支撑套筒,所述第三支撑套筒的内部安装有第四支撑套筒,所述第四支撑套筒的上端延伸至第三支撑套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安装座,所述外安装座的内侧安装有内安装座,所述外安装座与内安装座通过安装轴相互连接,所述内安装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采集装置本体,所述固定板的的上端位于采集装置本体的外侧安装有保护外壳,所述固定板与保护外壳的一端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右端的槽口内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保护外壳右端的延伸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位于卡槽的内部,所述支撑座的下端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手持杆。
[0006]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呈等间距分布,所述缓冲弹簧上端的活动杆与安装套筒扣接,可将采集装置本体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提高了影像采集的精度。
[0007]优选的,所述插槽与限位槽分别关于支撑座与安装套筒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
四个,所述插槽、限位槽均与底杆卡合连接,所述插槽、限位槽均与底杆一一对应,便于底杆的拆装,进而确保装置的稳定支撑。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套筒与第二支撑套筒、第二支撑套筒与第三支撑套筒、第三支撑套筒与第四支撑套筒均采用螺纹连接,便于装置高度的调节。
[0009]优选的,所述外安装座与内安装座通过安装轴转动连接,所述安装轴采用阻尼转轴,所述外安装座呈凹字型结构设计,便于装置角度的调节。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保护外壳相互适配,所述固定板与保护外壳边侧的连接轴对称设置有两个,确保将采集装置本体进行包裹保护。
[0011]优选的,所述卡块与卡槽卡合连接,便于保护外壳的稳定固定。
[0012]优选的,所述收纳槽与手持杆相互适配,所述手持杆呈凹字型结构设计,便于手持杆的收纳,进而便于装置的携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携带式影像采集装置,通过收纳槽与手持杆的设置,在装置收缩整理之后,可利用手持杆单手携带装置,便于装置的移动,以及通过固定板、保护外壳、连接轴、卡块与卡槽的设置,可将采集装置本体检修包裹,实现了采集装置本体的防尘与防潮,大大提高了对采集装置本体的保护。
[0015]2、该携带式影像采集装置,通过第一支撑套筒、第二支撑套筒、第三支撑套筒、第四支撑套筒与安装轴的设置,实现了装置支撑的多节式设计,便于装置高度的调节,同时安装轴采用阻尼转轴,进而便于装置角度的调节,方便装置的使用,以及通过安装套筒、缓冲弹簧与活动杆的设置,可将装置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避免震动导致采集装置本体无法正常进行采集,大大提高了装置采集的精度,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安装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支撑座;2、安装套筒;3、缓冲弹簧;4、活动杆;5、插槽;6、限位槽;7、底杆;8、第一支撑套筒;9、第二支撑套筒;10、第三支撑套筒;11、第四支撑套筒;12、外安装座;13、内安装座;14、安装轴;15、固定板;16、采集装置本体;17、保护外壳;18、连接轴;19、卡块;20、卡槽;21、收纳槽;22、手持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携带式影像采集装置,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筒2,支撑座1的上端位于安装套筒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
缓冲弹簧3,缓冲弹簧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4,支撑座1的边侧固定连接有插槽5,安装套筒2的边侧开设有限位槽6,插槽5的内部安装有底杆7,底杆7的上端延伸至限位槽6的内部,底杆7的下端延伸至插槽5的外侧,活动杆4的上端延伸至安装套筒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套筒8,第一支撑套筒8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支撑套筒9,第二支撑套筒9的内部安装有第三支撑套筒10,第三支撑套筒10的内部安装有第四支撑套筒11,第四支撑套筒11的上端延伸至第三支撑套筒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安装座12,外安装座12的内侧安装有内安装座13,外安装座12与内安装座13通过安装轴14相互连接,内安装座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采集装置本体16,固定板15的的上端位于采集装置本体16的外侧安装有保护外壳17,固定板15与保护外壳17的一端通过连接轴18转动连接,固定板15右端的槽口内部固定连接有卡块19,保护外壳17右端的延伸端开设有卡槽20,卡块19位于卡槽20的内部,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携带式影像采集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筒(2),所述支撑座(1)的上端位于安装套筒(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3),所述缓冲弹簧(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4),所述支撑座(1)的边侧固定连接有插槽(5),所述安装套筒(2)的边侧开设有限位槽(6),所述插槽(5)的内部安装有底杆(7),所述底杆(7)的上端延伸至限位槽(6)的内部,所述底杆(7)的下端延伸至插槽(5)的外侧,所述活动杆(4)的上端延伸至安装套筒(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套筒(8),所述第一支撑套筒(8)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支撑套筒(9),所述第二支撑套筒(9)的内部安装有第三支撑套筒(10),所述第三支撑套筒(10)的内部安装有第四支撑套筒(11),所述第四支撑套筒(11)的上端延伸至第三支撑套筒(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安装座(12),所述外安装座(12)的内侧安装有内安装座(13),所述外安装座(12)与内安装座(13)通过安装轴(14)相互连接,所述内安装座(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采集装置本体(16),所述固定板(15)的的上端位于采集装置本体(16)的外侧安装有保护外壳(17),所述固定板(15)与保护外壳(17)的一端通过连接轴(18)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15)右端的槽口内部固定连接有卡块(19),所述保护外壳(17)右端的延伸端开设有卡槽(20),所述卡块(19)位于卡槽(20)的内部,所述支撑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树民徐亚明舒媛周祝生
申请(专利权)人:贾树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