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充放电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605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电充放电管理系统,具有信号处理模块;还包括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充放电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家居、办公以及医疗护理床的锂电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充放电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电动沙发座椅、升降办公桌、医疗护理床等线性驱动系统产品的供电电源选择要求与越来越高。除了常规交流转直流的开关电源外,还需要电池包作为应急备用电源满足日常生活工作需求。由于锂电池包的优良特性众多,使得其已在电动沙发座椅、升降办公桌、医疗护理床的领域广泛应用。
[0003]当前锂电池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锂电充电器给电池包充电,电池包输出给系统供电;另一类是专用开关电源给电池包充电,开关电源与电池包同时给系统供电。
[0004]针对专用开关电源给电池包充电这一类,当前技术是电池包可同时充放电,属于不可靠应用。因此设计一种可靠的锂电充放电管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靠的锂电充放电管理系统。
[0006]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电充放电管理系统,具有信号处理模块;还包括DC

DC充电模块、电池放电模块以及开关电源放电模块;所述DC

DC充电模块、电池放电模块以及开关电源放电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选用SH88F2051AL/016LU芯片。
[0008]进一步地,所述SH88F2051AL/016LU芯片的9号引脚、12号引脚以及15号引脚与DC

DC充电模块连接;所述SH88F2051AL/016LU芯片的4号引脚和5号引脚与电池放电模块连接;所述SH88F2051AL/016LU芯片的2号引脚与开关电源放电模块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SH88F2051AL/016LU芯片的1号引脚和13号引脚还外接LED发光二极管电路。
[0010]进一步地,所述SH88F2051AL/016LU芯片的11号引脚外接BUZZER蜂鸣器电路。
[0011]进一步地,所述DC

DC充电模块选用XL4301芯片。
[0012]进一步地,所述XL4301芯片的8号引脚一路通过F2熔断器连接到VIN,一路通过CHAGER_AD1支路连接到信号处理模块,一路通过两个并联电容和D14二极管接GND;所述VIN端和GND端之间连接D3二极管;所述XL4301芯片的3号引脚通过二极管D14从正到负接GND;所述XL4301芯片的2号引脚一路通过L1电感、Q13MOS管以及D5二极管连接到PACK+;所述Q13MOS管的2号引脚外接有CHARGE_AD支路并通过CHARGE_AD支路连接到信号处理模块;所述Q13MOS管的1号引脚通过Charge_sw支路连接到信号处理单元;所述XL4301芯片的3号引脚通过Rcs3电阻接GND1,XL4301芯片的5号引脚接GND1。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源放电模块包括Q11MOS管;所述Q11MOS管的1号引脚通过
Q15三极管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Q11MOS管的2号引脚接GND;所述Q11MOS管的3号引脚通过CN4连接到负载的负端,负载的正端连接到D13二极管的负极,D13二极管的正极接负载的负端;所述负载的正端和D13二极管的负极的连接端为Vout+;所述Q11MOS管的1号引脚通过R46电阻连接到VIN,VIN和Vout+还连接有D11二极管。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放电模块包括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8MOS管以及Q10MOS管;所述Q2MOS管的3号引脚通过R21电阻与Q1MOS管和Q3MOS管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Q1MOS管的1号引脚、Q2MOS管的2号引脚、Q3MOS管的1号引脚与锂电池PACK保护芯片连接;所述锂电池PACK保护芯片与电池组相连;所述电池组的1、3、4号引脚接BGND,Q1MOS管的2号引脚通过Rcs1电阻接BGND;所述Q3MOS管的2号引脚接GND1;所述Q8MOS管的1号引脚通过电阻连接到信号处理模块,2号引脚通过Rcs2接GND1,Q8MOS管的3号引脚与Q10MOS管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Q8MOS管的2号引脚和3号引脚之间连接有R42电阻;所述Q10MOS管的1号引脚和2号引脚通过Q14三极管连接到信号处理模块;所述Q10MOS管的3号引脚通过D13二极管到Vout+。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本技术DC

DC充电模块与开关电源放电模块之间连接的D14二极管,信号模块控制Q10MOS与Q11MOS不会有同时开启的情况,可保证开关电源放电模块的放电与电池组放电有效隔离;即充电时,电池组不可放电,仅开关电源放电模块输出供电;开关电源放电模块不供电时,电池组才可输出供电;此外本技术还可实现电池组充电与放电隔离,确保充放电安全进行。
附图说明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信号处理模块电路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DC

DC充电模块电路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电池放电模块和开关电源放电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见图1,本技术具有信号处理模块;还包括DC

DC充电模块、电池放电模块以及开关电源放电模块;DC

DC充电模块、电池放电模块以及开关电源放电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
[0022]见图2,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信号处理模块选用SH88F2051AL/016LU芯片。
[0023]见图2,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SH88F2051AL/016LU芯片的9号引脚、12号引脚以及15号引脚与DC

DC充电模块连接;SH88F2051AL/016LU芯片的4号引脚和5号引脚与电池放电模块连接;SH88F2051AL/016LU芯片的2号引脚与开关电源放电模块连接。
[0024]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SH88F2051AL/016LU芯片的1号引脚和13号引脚还外接LED发光二极管电路。
[0025]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SH88F2051AL/016LU芯片的11号引脚外接BUZZER蜂鸣器电路。
[0026]见图3,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DC

DC充电模块选用XL4301芯片。XL4301芯片的8号引脚一路通过F2熔断器连接到VIN,一路通过CHAGER_AD1支路连接到信号处理模块(SH88F2051AL/016LU芯片的15号引脚),一路通过两个并联电容(C24电容、C32电容)和D14二极管接GND;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充放电管理系统,具有信号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DC

DC充电模块、电池放电模块以及开关电源放电模块;所述DC

DC充电模块、电池放电模块以及开关电源放电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DC

DC充电模块选用XL4301芯片;所述XL4301芯片的8号引脚一路通过F2熔断器连接VIN端,一路通过CHAGER_AD1支路连接到信号处理模块,一路通过两个并联电容和D14二极管接GND;所述VIN端和GND端之间连接D3二极管;所述XL4301芯片的3号引脚通过二极管D14从正到负接GND;所述XL4301芯片的2号引脚一路通过L1电感、Q13MOS管以及D5二极管连接到PACK+;所述Q13MOS管的2号引脚外接有CHARGE_AD支路并通过CHARGE_AD支路连接到信号处理模块;所述Q13MOS管的1号引脚通过Charge_sw支路连接到信号处理单元;所述XL4301芯片的3号引脚通过Rcs3电阻接GND1,XL4301芯片的5号引脚接GND1;所述开关电源放电模块包括Q11MOS管;所述Q11MOS管的1号引脚通过Q15三极管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Q11MOS管的2号引脚接GND;所述Q11MOS管的3号引脚通过CN4连接到负载的负端,负载的正端连接到D13二极管的负极,D13二极管的正极接负载的负端;所述负载的正端和D13二极管的负极的连接端为Vout+;所述Q11MOS管的1号引脚通过R46电阻连接到VIN,VIN和Vout+还连接有D11二极管;所述电池放电模块包括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8MOS管以及Q10MOS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龙聂伟王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凯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