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进气道以及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01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进气道以及航空发动机,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用以优化航空发动机进气道的结构和性能。该航空发动机进气道包括进气道唇口、第一隔框、弧形板以及进气流道。进气道唇口被构造为弧形的。第一隔框与进气道唇口连接,以形成环形的腔体。弧形板安装于腔体中,弧形板与第一隔框固定连接;其中,弧形板将腔体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弧形板设置有第一气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第一气孔连通。进气流道与第一腔体连通。其中,第二腔体与进气流道连通,以使得第二腔体排出的气体至少部分再流回到进气流道中。上述技术方案集成了防冰功能和抗鸟撞功能,且采用循环流动的热气除冰,减少了从发动机高压压气机的引气量。压气机的引气量。压气机的引气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航空发动机进气道以及航空发动机


[0001]本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进气道以及航空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航空发动机进气道唇口的结冰会减少发动机空气吸入量,这会损失发动机一部分推力。同时,冰块集聚会破坏发动机进气流道流场型面,增加气动阻力。当冰块集聚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引起发动机喘振。更严重者,从进气道唇口脱落的冰还可能吸入发动机撞击损坏风扇叶片,造成机械损伤。因此,发动机进气道通常设计有防冰系统,对进气道唇口结冰区进行除冰保护。
[0003]现役的飞机发动机,进气道唇口的除冰方式为发动机热气防冰。而发动机进气道唇口热气除冰包括笛形管和直喷式。笛形管构型是热气防冰中较为常见的防冰方式。笛形管热气除冰方式针对进气道唇口360
°
环向结冰区采用点对点热气射流,效率更高同时对发动机引气量要求较低,故传统机型大量采用笛形管热气除冰方式。笛形管射流热气防冰构型,由于采用的360
°
环状笛形管及其固定支架结构,在提高防冰效率时付出很大程度的结构重量代价;同时,由于笛形管固定形式通常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道唇口(1),被构造为弧形的;第一隔框(2),与所述进气道唇口(1)连接,以形成环形的腔体(3);弧形板(4),安装于所述腔体(3)中,所述弧形板(4)与所述第一隔框(2)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弧形板(4)将所述腔体(3)分为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所述弧形板(4)设置有第一气孔(41),所述第一腔体(31)和所述第二腔体(32)通过所述第一气孔(41)连通;以及进气流道(5),与所述第一腔体(31)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腔体(32)与所述进气流道(5)连通,以使得所述第二腔体(32)排出的气体至少部分再流回到所述进气流道(5)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隔框(6),与所述第一隔框(2)间隔布置;第一壁板(7),连接所述第一隔框(2)和所述第二隔框(6);以及第二壁板(8),也连接所述第一隔框(2)和所述第二隔框(6);所述第二壁板(8)包围在所述第一壁板(7)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隔框(2)、所述第二隔框(6)、所述第一壁板(7)和所述第二壁板(8)围成过渡腔(9);所述第二腔体(32)通过所述过渡腔(9)与所述进气流道(5)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框(2)位于所述第二腔体(32)内的部分设置有第二气孔(21),所述过渡腔(9)与所述第二腔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打玉宝谭景磊刘海标孙利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