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设备余热回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584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设备余热回收设备,其与燃气辐射供暖设备使用配合,所述燃气辐射供暖设备包含用于输送热风的迂回设置的循环辐射管,包括反射槽、反射板、热回收分配管、若干换热器及热回收回流管,所述反射槽呈底面开口倒扣设置在所述循环辐射管上,所述反射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射槽内,且将所述反射槽分隔成设有循环辐射管的下开口部以及用于存放换热设备的上换热腔,所述热回收分配管及热回收回流管均设置在上换热腔内,且分别位于循环辐射管的两侧,若干所述换热器横跨所述循环辐射管并连通所述热回收分配管及热回收回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绿色环保。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设备余热回收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设备余热回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见图1

2红外线燃气辐射采暖是采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气体作热源,燃烧后的热量借助负压离心风机在辐射管内进行循环,利用辐射管散发红外线,直接穿透空气向固体、人等需要热量的物体进行加热。因此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设备具有能耗低、加热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共场所的取暖。目前,燃气辐射供暖设备的辐射源依靠迂回的循环辐射管进行热辐射,热辐射管所产生的热辐射通常是360
°
的,但是有用的热辐射多为热辐射管下方的区域,因此会造成部分热能无意义的损失,不利于现阶段的环保与能源节约回收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的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设备余热回收设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设计提出一种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设备余热回收设备,其与燃气辐射供暖设备使用配合,所述燃气辐射供暖设备包含用于输送热风的迂回设置的循环辐射管,包括反射槽、反射板、热回收分配管、若干换热器及热回收回流管,所述反射槽呈底面开口倒扣设置在所述循环辐射管上,所述反射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射槽内,且将所述反射槽分隔成设有循环辐射管的下开口部以及用于存放换热设备的上换热腔,所述热回收分配管及热回收回流管均设置在上换热腔内,且分别位于循环辐射管的两侧,若干所述换热器横跨所述循环辐射管并连通所述热回收分配管及热回收回流管。
[0005]进一步地,还包括蓄水罐,所述蓄水罐分别连通所述热回收分配管及热回收回流管,且所述热回收分配管及热回收回流管至少设有一个循环泵。
[0006]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换热器均为板式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且均紧贴所述反射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板与所述循环辐射管平行的左右两侧均呈向所述反射槽开口处倾斜。
[0008]进一步地,所述热回收分配管及热回收回流管均为回字形状。
[0009]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提出一种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设备余热回收设备,在燃气辐射供暖设备通过反射板反射大部分热辐射后,将其死角处无法反射的热辐射回收再利用,能够通过换热器均匀加热热回收分配管所提供的加热介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利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的原理减少化石燃料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一种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设备余热回收设备
技术介绍
的主视结构图。
[0011]图2是本技术一种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设备余热回收设备
技术介绍
的俯视结构图。
[0012]图3是本技术一种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设备余热回收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技术一种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设备余热回收设备的截面侧剖示意图。
[0014]图5是本技术一种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设备余热回收设备的水路原理简图。
[0015]如图所示:1、循环辐射管,2、燃烧装置,3、离心风机,4、反射槽,5、反射板,6、热回收分配管,7、换热器,8、热回收回流管,9、上换热腔,10、下开口部,11、蓄水罐,12、循环泵,13、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实施例1,见图3

5所示:本技术,一种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设备余热回收设备,其与燃气辐射供暖设备使用配合,所述燃气辐射供暖设备包含用于输送热风的迂回设置的循环辐射管1,循环辐射管1通过燃烧装置2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热量,并通过离心风机3带动空气流动在循环辐射管1内循环热风,从而产生热辐射,通常燃气辐射供暖设备的循环辐射管1为堆叠的S型结构或为直线、曲线状。
[0018]余热回收的部件主要包括反射槽4、反射板5、热回收分配管6、五个换热器7及热回收回流管8,所述反射槽4呈底面开口倒扣设置在所述循环辐射管1上,反射槽4与装置主体固定,循环辐射管1固定在反射槽4内。所述反射板5为铝合金或钢材料制成,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射槽4内,且将所述反射槽4分隔成设有循环辐射管1的下开口部10以及用于存放换热设备的上换热腔9,所述反射板5与所述循环辐射管1平行的左右两侧均呈向所述反射槽4开口处倾斜,因此下开口部10的截面为梯形,而上换热腔9的截面为四边形。所述热回收分配管6及热回收回流管8均设置在上换热腔9内,且分别位于循环辐射管1直边的最外圈或最内圈的两侧,所述热回收分配管6及热回收回流管8均为回字形状,回形的热回收分配管6及热回收回流管8能够更好地分配内部的加热介质,使其循环均匀通过换热器7。五个所述换热器7均横跨所述循环辐射管1并连通所述热回收分配管6及热回收回流管8,本实施例中,换热器7为列管式换热器7,其设有S状的换热管,换热管上涂覆红外线吸热涂层。
[0019]本实施例采用加热循环水进行余热回收,可持续为公共场所提供40

50℃热水,其水路设置为包括蓄水罐11、循环泵12及电磁阀13,其中,蓄水罐11连通进水水路及出水水路,所述热回收分配管6及热回收回流管8分别与蓄水罐11连通,热回收分配管6上设有循环泵12,所述热回收分配管6及热回收回流管8上均设有一个电磁阀13。
[0020]具体使用时,根据换热器7的流量合理设置循环泵12的流速,通常换热器7的流速保持在1.0m/s左右;循环泵12能够使蓄水罐11内的液体进入热回收分配管6内,热回收分配
管6环状的结构将液体同时送入五个换热器7内,换热器7横跨两根并列的循环辐射管1,因此可获得较大的热量交换,并且保存每个换热器7内液体温度趋于一致,换热后的液体进入热回收回流管8并进入蓄水罐11内,循环泵12可持续对液体进行重复地循环换热,保证水位可以至少提升至40℃以上。
[0021]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设备余热回收设备,其与燃气辐射供暖设备使用配合,所述燃气辐射供暖设备包含用于输送热风的迂回设置的循环辐射管(1),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槽(4)、反射板(5)、热回收分配管(6)、若干换热器(7)及热回收回流管(8),所述反射槽(4)呈底面开口倒扣设置在所述循环辐射管(1)上,所述反射板(5)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射槽(4)内,且将所述反射槽(4)分隔成设有循环辐射管(1)的下开口部(10)以及用于存放换热设备的上换热腔(9),所述热回收分配管(6)及热回收回流管(8)均设置在上换热腔(9)内,且分别位于循环辐射管(1)的两侧,若干所述换热器(7)横跨所述循环辐射管(1)并连通所述热回收分配管(6)及热回收回流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红外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拓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