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机构及电动脚踏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557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机构及电动脚踏凳,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脚凳;升降机构,包括与脚凳可拆卸相连的罩壳和底板,且在罩壳和底板之间设置有实现罩壳升降的升降组件,其中,在底板上安装有用以驱动电动脚踏凳在地面移动的行走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升降机构及电动脚踏凳,通过升降机构改变脚凳的离地高度,从而使得医务人员能够在不同的位置对病患进行相应的医疗操作,提高医务人员治疗的便捷性,另外,升降机构与脚凳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且升降机构上设置有行走轮,从而方便电动脚踏凳的搬运,同时减少电动脚踏凳的占用空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机构及电动脚踏凳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升降机构,特别是一种升降机构及电动脚踏凳。

技术介绍

[0002]手术脚踏凳是外科手术必要的一个辅助配合工具,适度的高度有利于手术医护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和配合。
[0003]由于手术医务人员身高、手术体位、手术台的高度差异因素,实际工作中有手术情况变化时,如患者出现临时突发的心脏骤停,需要医务人员在更高的位置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又如在进行深度探查或深部手术时,也需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位置以使其有更好的操作视野;又如身高矮小的医务人员,在配合手术过程中需要全程踏脚凳辅助支持,更完美的进行手术操作配合。
[0004]目前手术当中使用的脚踏凳,为方铁凳,铁凳上为软皮面,需要使用时,将脚踏凳搬至合适的位置,然后站在脚踏凳上进行操作。但是这种手术脚踏凳存在许多问题:
[0005]其一,手术方铁凳的凳腿长度是固定的,如要配合不同高度的脚踏凳,就需要两个或多个脚踏凳摞在一起,即便如此也常常不能调整到合适的高度,而且多个脚踏凳累叠时,稳定性差,有时候可能需要人扶住凳子保持其稳定;
[0006]其二,手术室空间有限,如在手术室中配备过多的手术凳,无疑会非常占用有限的空间资源;
[0007]其三,方铁凳重量大,而方铁凳的移动必须依靠搬动,在搬动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体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升降,且方便搬运的脚踏凳。
[0009]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升降机构,包括:
[0010]罩壳,作为医务人员的踩踏部位;
[0011]底板,与罩壳之间设置有实现罩壳升降的升降组件,其中,在底板上安装有用以驱动升降组件在地面移动的行走轮。
[0012]在上述的一种升降机构中,罩壳内设置有与底板平行并与升降组件相连的顶板,其中,通过升降组件改变顶板与底板之间的相对距离。
[0013]在上述的一种升降机构中,在底板或者顶板上设置有限位部,其中,该限位部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限位条,升降组件的一端与限位条相连,升降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滚轮。
[0014]在上述的一种升降机构中,升降组件包括叉臂结构,且该叉臂结构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其中,通过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之间的相对转动,改变顶板与底板之间的相对距离。
[0015]在上述的一种升降机构中,叉臂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呈上下分布,分别为第一叉臂结构和第二叉臂结构,其中,第一叉臂结构与第二叉臂结构同步伸展与同步回缩。
[0016]在上述的一种升降机构中,第一叉臂结构与第二叉臂结构之间设置有固定板和动力板,通过动力板与固定板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实现第一叉臂结构和第二叉臂结构的同步伸展与同步回缩。
[0017]在上述的一种升降机构中,升降组件包括安装于固定板上的电机,且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皮带轮,其中,皮带轮上连接有螺杆,且动力板螺接于螺杆上。
[0018]在上述的一种升降机构中,在底板的上方设置有与底板平行的基板,且基板与底板之间通过拉杆相连,其中,行走轮的一端与基板相连,行走轮的另一端位于贯穿底板。
[0019]在上述的一种升降机构中,行走轮包括与基板相连的支座,且在支座内嵌装有相互抵靠配合的弹性件和限位杆,其中,限位杆上连接有移动轮。
[002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脚踏凳,包括脚凳,且该脚凳所述的升降机构可拆卸连接。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脚踏凳,通过升降机构改变脚凳的离地高度,从而使得医务人员能够在不同的位置对病患进行相应的医疗操作,提高医务人员治疗的便捷性,另外,升降机构与脚凳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且升降机构上设置有行走轮,从而方便电动脚踏凳的搬运,以及对医务人员更加的省力、节力,同时减少电动脚踏凳的占用空间。
[0023](2)、通过设置顶板,提高罩壳的强度,使得医务人员站于脚踏凳上时罩壳的受力更为均匀,医务人员的站立也更为平稳。
[0024](3)、通过该限位部限定升降组件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保证升降组件在上升或者下降过程中不发生偏移,提高升降的可靠性。
[0025](4)、在第二连接臂上设置滚轮,减少第二连接臂与限位条之间的摩擦,提高第一叉臂结构运行的顺畅性。
[0026](5)、行走轮内设置弹性件和限位杆,保证了医务人员站立于电动脚踏凳上时,避免了电动脚踏凳在地面上的移动,提高电动脚踏凳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一种电动脚踏凳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一种电动脚踏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2所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图3所示的剖视图A

A。
[0031]图中,100、脚凳;200、升降机构;210、罩壳;220、底板;230、升降组件;231、固定板;232、电机;233、皮带轮;234、螺杆;235、动力板;236、第一叉臂结构;2361、第一连接臂;2362、第二连接臂;2363、滚轮;2364、活动轴;237、第二叉臂结构;240、顶板;250、限位条;260、通孔;270、拉杆;280、基板;300、行走轮;310、支座;320、弹性件;330、限位杆;340、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3]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4]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脚踏凳,包括:脚凳100;升降机构200,包括与脚凳100可拆卸相连的罩壳210和底板220,且在罩壳210和底板220之间设置有实现罩壳210升降的升降组件230,其中,在底板220上安装有用以驱动电动脚踏凳在地面移动的行走轮300。
[003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脚踏凳,通过升降机构200改变脚凳100的离地高度,从而使得医务人员能够在不同的位置对病患进行相应的医疗操作,提高医务人员治疗的便捷性,另外,升降机构200与脚凳10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且升降机构200上设置有行走轮300,从而方便电动脚踏凳的搬运,同时减少电动脚踏凳的占用空间。
[0036]优选地,罩壳210内设置有与底板220相互平行并与升降组件230相连的顶板240,其中,通过升降组件230调整顶板240与底板220之间的相对位置。
[003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顶板240,提高罩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壳,作为医务人员的踩踏部位;底板,与罩壳之间设置有实现罩壳升降的升降组件,其中,在底板上安装有用以驱动升降组件在地面移动的行走轮;罩壳内设置有与底板平行并与升降组件相连的顶板,其中,通过升降组件改变顶板与底板之间的相对距离;在底板或者顶板上设置有限位部,其中,该限位部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限位条,升降组件的一端与限位条相连,升降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滚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升降组件包括叉臂结构,且该叉臂结构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其中,通过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之间的相对转动,改变顶板与底板之间的相对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叉臂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呈上下分布,分别为第一叉臂结构和第二叉臂结构,其中,第一叉臂结构与第二叉臂结构同步伸展与同步回缩。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军徐晓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海曙区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