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靖刚专利>正文

一种可避免损伤神经根和硬膜囊的腰椎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5351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避免损伤神经根和硬膜囊的腰椎穿刺针,包括穿刺针管(1)和穿刺针芯(2),穿刺针芯(2)包括可互相更换的两支,一支为普通斜口针芯(3),一支为圆钝头针芯(4),穿刺针管(1)包括针座(12)和针管(11),穿刺针芯(2)包括针芯座(22)和针芯(21),针管(11)的头部(14)为导向锥面结构,针管(11)的止端部(13)为圆环结构,应用过程中,先用普通斜口针芯(3)穿透黄韧带、硬脊膜等组织,形成小的穿刺口,再用圆钝头针芯(4)撑开穿刺组织,因圆钝头无法刺破光滑的神经外膜,因此最大可能地避免了神经根和硬膜囊损伤。避免了神经根和硬膜囊损伤。避免了神经根和硬膜囊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避免损伤神经根和硬膜囊的腰椎穿刺针


[0001]本技术涉及穿刺针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避免损伤神经根和硬膜囊的腰椎穿刺针。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腰椎手术时,经常会用到腰椎穿刺针,因穿刺针是锐头,有时候穿刺位置不正确经常会触碰到神经根和硬膜囊,一旦刺破可能会导致神经损伤和脑脊液外漏,留下神经痛、麻木或者颅内压过低导致头痛的并发症。
[0003]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11381646U公开了一种低创型腰椎穿刺针,该装置针芯的头部为圆锥体状,针管的头部为空心圆台状,针芯与针管配合时,头部构成一个类似铅笔头的结构,其虽然改进了斜口针芯的结构,把斜口针芯改为圆锥头针芯,但其并没有采用圆钝头结构针芯,而且锋利圆锥头针芯在取得脑脊液后需要再插入针管中,与针管一起拔出,这样圆台的锋利边和圆锥头针芯仍然会停留在蛛网膜下腔中,所以仍存在刺破神经根和硬膜囊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避免损伤神经根和硬膜囊的腰椎穿刺针。
[0005]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技术所述可避免损伤神经根和硬膜囊的腰椎穿刺针包括穿刺针管和穿刺针芯,所述穿刺针管包括针座和针管,所述穿刺针芯包括针芯座和针芯,所述针管的尾部与针座固定连接,所述针芯的尾部与针芯座固定连接,所述穿刺针芯插入所述穿刺针管中,所述针管头部为圆环结构,所述针芯包括可以进行互相更换的两支,一支为普通斜口针芯,一支为圆钝头针芯。
[0007]可选的,所述针管的头部为导向锥面结构。
[0008]可选的,所述针管的头部导向锥面的止端部为圆环结构。
[0009]可选的,所述针管为空心圆管状。
[0010]可选的,所述针管的内外表面均为光滑表面。
[0011]可选的,所述普通斜口针芯为外表光滑实心管状。
[0012]可选的,所述圆钝头针芯为外表光滑实心管状。
[0013]可选的,所述普通斜口针芯的头部为圆管斜切形状。
[0014]可选的,所述圆钝头针芯的头部为弹头形。
[0015]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将锐头穿刺改为圆钝头穿刺,在经皮穿刺时应用普通斜口针芯,穿刺针可轻松穿透皮肤、脊上韧带、脊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等组织结构,刺破黄韧带和硬脊膜有空落感时此时刚进入椎管,立刻更换为圆钝头针芯,此时可缓慢加压直至脑脊液流出,在
此过程中,一旦圆钝头接触到神经根和硬膜囊,患者会出现下肢发胀发麻现象,通过可见的症状提醒穿刺人员停止继续穿刺,又因圆钝头无法刺破光滑的神经外膜,从而避免了神经根和硬膜囊损伤。
[0017]本技术的操作全过程只有一次使用斜口针芯。其余操作全部使用圆钝头针芯,无任何锋利结构与人体组织接触,因而消除了损伤人体组织的隐患。
[0018]尤其是本技术的针管头部的圆环结构,使得针管头部不存在任何的尖角和平面,既保护人体组织,又具有引流功能。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穿刺针管与穿刺针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穿刺针管头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普通斜口针芯与针管装配结构俯视图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普通斜口针芯与针管装配结构主视图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圆钝头针芯与针管装配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穿刺针管,
[0027]11.针管,
[0028]12.针座,
[0029]13.止端部,
[0030]14.头部,
[0031]2.穿刺针芯,
[0032]21.针芯,
[0033]22.针芯座,
[0034]3.斜口针芯,
[0035]4.圆钝头针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从图1中所示腰椎穿刺针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可知,此腰椎穿刺针包括穿刺针管1和穿刺针芯2,针管11的尾部与针座12固定连接,针芯21的尾部与针芯座22固定连接。从图2中所示穿刺针管1的头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可知,针管的头部14为导向锥面结构,针管的头部14的止端部13的为圆环结构。图3和图4所示第一种斜口针芯3的针尖放大图,针芯的头部为斜口型。图5所示第二种圆钝头针芯的针尖放大图,针芯的头部为圆钝头型。
[0037]本实施例在具体操作时,让病人侧卧硬板床上,嘱其头部向前胸尽量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胸部,使棘突间隙增宽,以利穿刺,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皮肤,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在穿刺点皮肤处,右手先用第一种斜口针芯3和针管11配合进行穿刺,当刺破人体的黄韧带和硬脊膜时会产生落空感,此时斜口针芯3的作用已经完成,立刻缓慢拔出斜口针芯3,然后立刻改用第二种圆钝头针芯4,利用圆钝头针芯4的钝性撑开穿刺组织,直至有脑脊液流出。穿刺结束后,将圆钝头针芯4插
入针管11中,然后一起拔出穿刺针,以消毒纱布覆盖穿刺处并用胶布固定,嘱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以免出现腰穿后头痛等症状。用圆钝头针芯4撑开穿刺组织时,因圆钝头针芯4无法刺破光滑的神经外膜,所以在整个的抽取脑脊液的过程中最大可能的避免了神经根和硬膜囊损伤。
[0038]可选的,穿刺针芯完全插入穿刺针管之后,穿刺针芯的头部刚好露出针管,使穿刺口达到最小。
[0039]可选的,穿刺针管的针管为空心圆管状,用于引流脑脊液。
[0040]可选的,针芯的头部较针管小,形成的切口小,所以针管与人体组织为紧密接触,有效避免了脑脊液的外漏。
[0041]可选的,穿刺针管的内外表面均为光滑表面,光滑的内表面减少与穿刺针芯的摩擦,光滑的外表面减少与人体组织的摩擦,利于穿刺进针操作和针芯多次进出针管操作。
[0042]可选的,穿刺针芯为外表面光滑的实心管状,光滑的外表面减少与穿刺针管光滑内表面的摩擦,利于针芯多次进出针管操作。
[0043]可选的,穿刺针管的头部为导向锥面结构,利于穿刺进针操作。
[0044]可选的,穿刺针管的头部为圆环光滑表面,不会对人体组织产生任何切割伤害,且具有引流脑脊液的作用。
[0045]可选的,整个穿刺过程中,只有一次使用斜口针芯,使针芯与人体组织的锐性接触时间达到最少,产生空落感之后全部使用圆钝头针芯,保证了人体组织不被二次刺伤。
[0046]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例,只要在穿刺过程中使用圆钝头针芯、圆钝头针管,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避免损伤神经根和硬膜囊的腰椎穿刺针,其特征在于:该腰椎穿刺针包括穿刺针管(1)和穿刺针芯(2),所述穿刺针管(1)包括针座(12)和针管(11),所述穿刺针芯(2)包括针芯座(22)和针芯(21),所述针管(11)的尾部与针座(12)固定连接,所述针芯(21)的尾部与针芯座(22)固定连接,所述穿刺针芯(2)插入所述穿刺针管(1)中,所述针管(11)的止端部(13)为圆环结构,所述针芯(21)包括可以进行互相更换的两支,一支为普通斜口针芯(3),一支为圆钝头针芯(4),当所述针芯(21)完全插入所述针管(11)时,所述普通斜口针芯(3)和圆钝头针芯(4)的头部完全露出于所述针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免损伤神经根和硬膜囊的腰椎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11)的头部(14)为导向锥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避免损伤神经根和硬膜囊的腰椎穿刺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靖刚
申请(专利权)人:靖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