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和志耿专利>正文

一种伞型多环差转式全风叶双同步高效风轮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519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伞型多环差转式全风叶双同步高效风轮发电装置,具有顺风向凹陷的伞体,伞体由不同直径的多个叶片环组成,布满整个风轮的小片风叶处在迎风角度相同,环转的线速度相同,每一个环的转速与其它的环不同,伞型风轮可分出四五六个环,甚至十几个环;具体环数以发电机的配置输入功率而定,几十几百片小风叶设置满轮能起到捕捉最多的风能并把捕捉到的能量转换率提升到最高。这个横持伞式风轮发动机还有利用风吹伞体时的离心力达到自迎风向功能;可转动360度角;伞型多环差转式全风叶双同步高效风轮发动机还具有构件易做且牢固可靠,制造、运输、安装、维修都十分的简便,效率大提升的同时还可降低很多成本。效率大提升的同时还可降低很多成本。效率大提升的同时还可降低很多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伞型多环差转式全风叶双同步高效风轮发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伞型多环差转式全风叶双同步高效风轮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风力发电是通过将风的动能转换为机械动能,然后将机械动能转化为电能,传统的风力发电采用叶片式风机进行发电,现有叶片式风力发电机能耗较大,电能转化率低且结构巨大,灵活性较低。
[0003]现有常见的风轮最多的是三叶式和垂直轴式,而这些风轮最大的缺陷是捕风率极低,特别是三叶式的风轮,它的叶片做得越长,捕风率就越低,直径50米以上的风轮的捕风率小于20%;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最多也不超过45%。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个可以做实验来证实)。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伞型多环差转式全风叶双同步高效风轮发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一种伞型多环差转式全风叶双同步高效风轮发电装置,包括塔架、发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型多环差转式全风叶双同步高效风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架(1)、发电机舱(2)、传动组件、第二叶片组件(4)和多个第一叶片组件(3),所述发电机舱(2)设置在所述塔架(1)的顶部,所述发电机舱(2)内设置有发电机,所述第二叶片组件(4)和多个所述第一叶片组件(3)均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发电机的动力轴传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叶片组件(3)的直径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叶片组件(4)的直径小于多个所述第一叶片组件(3)中直径最小的所述第一叶片组件(3),所述第二叶片组件(4)和与之相邻的所述第一叶片组件(3)之间设置有间隙,相邻所述第一叶片组件(3)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二叶片组件(4)和多个所述第一叶片组件(3)的转速均不相同;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发电机轴(9)、第二传动齿轮(10)、中心转轴(5)、多个第一传动齿轮(7)以及多个管状转轴(6),所述中心转轴(5)的外周侧依次套设有多个所述管状转轴(6),多个所述管状转轴(6)中位于最内侧的所述管状转轴(6)与所述中心转轴(5)之间转动连接,相邻所述管状转轴(6)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叶片组件(3)固定在所述中心转轴(5)的一端,每个所述管状转轴(6)靠近所述第一叶片组件(3)的端部均固定有所述第二叶片组件(4),所述中心转轴(5)背离所述第一叶片组件(3)的一端以及每个所述管状转轴(6)背离所述第二叶片组件(4)的一端均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相邻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之间均设置有间隙,多个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的转速均不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0)上设置有多个传动齿,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0)上传动齿的数量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同时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0)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0)套设固定在所述发电机轴(9)上;还包括轴承(8),多个所述管状转轴(6)中位于最内侧的所述管状转轴(6)与所述中心转轴(5)之间通过所述轴承(8)转动连接,相邻所述管状转轴(6)之间通过所述轴承(8)转动连接;所述中心转轴(5)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轴承(8),每个所述管状转轴(6)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轴承(8);所述中心转轴(5)的长度大于多个所述管状转轴(6)中位于最内侧的所述管状转轴(6)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志耿
申请(专利权)人:和志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