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面穿刺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517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五面穿刺采血针,包括穿刺部、连接管、采血部,连接管的一端与穿刺部相连接、另一端与采血部相连接,连接管的表面设有呈开口式扣合连接的卡扣;穿刺部包括中空的穿刺针管、塑料固定管,塑料固定管的一端插接于连接管内、另一端通过穿刺针柄封装有穿刺针管;穿刺针管的端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采血针尖,采血针尖由五个斜面组成,采血针尖包括一对尖部斜面、一个背斜面和一对背尖部斜面,尖部斜面对称设置于采血针尖尖端的两侧,背斜面设置在采血针尖尖端的对侧,背斜面的两侧设置有背尖部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容易固定,减少了针头脱出血管的风险,而且降低了血液渗漏的风险,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泛的适用性。泛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面穿刺采血针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采血针,尤其涉及一种五面穿刺采血针。

技术介绍

[0002]采血针是一种在医疗检验过程中用于采集血样的仪器。在医疗检验中,很多检验都需要检测血液。因此,采血针是一种具有重要作用的医疗器械。临床上所使用的一次性采血针与真空采血管配套使用,采血针包括依次连接的静脉穿刺针、连接管和瓶塞穿刺针,静脉穿刺针用于穿刺人体血管,瓶塞穿刺针用于穿刺真空采血管密封胶塞,医院护理人员通过将瓶塞穿刺针刺透密封胶塞进入采血管中,从而使静脉穿刺针与采血管连通。
[0003]对于ICU病人来说,可能会存在只能在特定部位采血,且该部位的血管细小或深不易掌握,采血时,必须要在血管中转动穿刺针才能回血。目前仅单翼类型的采血针在穿刺入血管中后可转动,但单翼类型的采血针,针柄不容易固定,容易增加针头脱出血管的风险;而且在现实采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在采集血液时,血液依次经静脉穿刺针、连接管、瓶塞穿刺针到达真空采血管中,会存在血液渗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五面穿刺采血针。
[000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五面穿刺采血针,包括穿刺部、连接管、采血部,
[0006]连接管的一端与穿刺部相连接、另一端与采血部相连接,连接管的表面设有呈开口式扣合连接的卡扣;
[0007]穿刺部包括中空的穿刺针管、塑料固定管,塑料固定管的一端插接于连接管内、另一端通过穿刺针柄封装有穿刺针管,塑料固定管外活动套设有双翼件,穿刺针管贯穿穿刺针柄与塑料固定管相连通;
[0008]穿刺针管的端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采血针尖,采血针尖由五个斜面组成,采血针尖包括一对尖部斜面、一个背斜面和一对背尖部斜面,尖部斜面对称设置于采血针尖尖端的两侧,背斜面设置在采血针尖尖端的对侧,背斜面的两侧设置有背尖部斜面;
[0009]采血部包括采血连接管、塑料针头,采血连接管的一端插接于连接管内、另一端连接有塑料针头,采血连接管的外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挡块。
[0010]进一步地,塑料固定管可相对于双翼件周向转动,进一步带动穿刺针管周向转动。
[0011]进一步地,塑料固定管插接于连接管内部的端部设置有缩口部,缩口部的外部等间距设有若干凸圈,凸圈的上方一体设置有挡圈,挡圈位于凸圈与双翼件之间。
[0012]进一步地,连接管与采血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的连接头,采血部通过采血连接管插接于连接头内。
[0013]进一步地,穿刺针管、塑料针头外分别套置有防护针套。
[0014]本技术不仅容易固定,减少了针头脱出血管的风险,提升采血速度,而且降低
了血液渗漏的风险,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采血针尖的正面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采血针尖的背面示意图。
[0019]图中:1、穿刺部;2、连接管;21、连接头;3、采血部;31、采血连接管;32、塑料针头;33、挡块;4、塑料固定管;41、缩口部;42、凸圈;43、挡圈;5、穿刺针管;51、尖部斜面;52、背斜面;53、背尖部斜面;54、采血针尖;6、穿刺针柄;7、双翼件;71、套筒;72、双翼部;8、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如图1所示的一种五面穿刺采血针,包括穿刺部1、连接管2、采血部3,采血部3用于将患者的血液引入用于送检的试管内部,通过穿刺部1和采血部3相配合可方便的完成采血工作,从而提升采血速度,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22]连接管2的一端与穿刺部1相连接、另一端与采血部3相连接,连接管2的表面设有呈开口式扣合连接的卡扣8;在采集患者的血液时,在需要更换用于储存送检血样的试管时,可用卡扣8扣于连接管2的表面,对连接管2的通路进行阻断,进而使得连接管2被堵塞,可防止患者的血液流失,以减小患者血液的用量。
[0023]其中,穿刺部1包括中空的穿刺针管5、塑料固定管4,塑料固定管4的一端插接于连接管2内、另一端通过穿刺针柄6封装有穿刺针管5,塑料固定管4外活动套设有双翼件7,穿刺针管5贯穿穿刺针柄6与塑料固定管4相连通;
[0024]其中,如图3、图4所示,穿刺针管5的端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采血针尖54,采血针尖54由五个斜面组成,采血针尖54包括一对尖部斜面51、一个背斜面52和一对背尖部斜面53,尖部斜面51对称设置于采血针尖54尖端的两侧,背斜面52设置在采血针尖54尖端的对侧,背斜面52的两侧设置有背尖部斜面53;本设计通过将采血针尖54设置成五个斜面结构,可以更好地缩小刃口线的高度,从而提高了针尖的锋利度,降低了患者的痛感;在与血管接触时,增加了血管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通过形成背向切面,使穿刺时的疼痛感降低到最低点。
[0025]其中,采血部3包括采血连接管31、塑料针头32,采血连接管31的一端插接于连接管2内、另一端连接有塑料针头32,采血连接管31的外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挡块33。两个挡块用于限制采血连接管31插入连接头21内部的长度。连接管2与采血连接管31的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的连接头21,采血部3通过采血连接管31插接于连接头21内。
[0026]其中,塑料固定管4可相对于双翼件7周向转动,进一步带动穿刺针管5周向转动。双翼件7活动套设在塑料固定管4上,用于贴敷至皮肤表面。通过设置双翼可转动的采血针尖54,通过塑料固定管4与可贴敷在皮肤表面的双翼件7活动连接后,使塑料固定管4可相对双翼件7在周向转动,即可使穿刺针管5在刺入血管中可以在血管中转动,从而可以在无需重新穿刺的前提下回血,回血之后双翼件贴敷在皮肤表面,固定更加稳固。
[0027]其中,双翼件7包括套设在塑料固定管4上的套筒71和与套筒71相连的双翼部72。双翼部72设置在套筒71用于贴敷皮肤表面的一侧,且沿套筒71的径向延伸。套筒71与塑料固定管4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成本低廉等优点。具体地,套筒71的内壁设置螺纹结构,塑料固定管4的外壁设置相应的螺纹结构。双翼部72对称分布在塑料固定管4的两侧。双翼部72用于贴敷皮肤的表面,即双翼部72的下表面设置多个规则排列的防滑槽(图未视)。防滑槽的设置可以增大摩擦,提高双翼部72贴合在皮肤表面的稳固性。双翼部72的上表面设置有输液粘贴(图未视),以便于出血成功后,直接将双翼件72固定在皮肤表面。
[0028]其中,如图2所示,塑料固定管4插接于连接管2内部的端部设置有缩口部41,缩口部41的外部等间距设有若干凸圈42,凸圈42的上方一体设置有挡圈43,挡圈43位于凸圈42与双翼件7之间。凸圈42具有较好的防滑作用,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面穿刺采血针,包括穿刺部(1)、连接管(2)、采血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的一端与穿刺部(1)相连接、另一端与采血部(3)相连接,连接管(2)的表面设有呈开口式扣合连接的卡扣(8);所述穿刺部(1)包括中空的穿刺针管(5)、塑料固定管(4),所述塑料固定管(4)的一端插接于连接管(2)内、另一端通过穿刺针柄(6)封装有穿刺针管(5),塑料固定管(4)外活动套设有双翼件(7),所述穿刺针管(5)贯穿穿刺针柄(6)与塑料固定管(4)相连通;所述穿刺针管(5)的端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采血针尖(54),所述采血针尖(54)由五个斜面组成,所述采血针尖(54)包括一对尖部斜面(51)、一个背斜面(52)和一对背尖部斜面(53),所述尖部斜面(51)对称设置于采血针尖(54)尖端的两侧,所述背斜面(52)设置在采血针尖(54)尖端的对侧,背斜面(52)的两侧设置有背尖部斜面(53);所述采血部(3)包括采血连接管(31)、塑料针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勇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卡尔玛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