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头可调多指标水分入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516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头可调多指标水分入渗系统,涉及土壤水分入渗试验领域,该系统包括:水分入渗装置,所述水分入渗装置包括马氏瓶、受水体,所述马氏瓶用于根据预设水头,向所述受水体供水;升降调节台,用于支撑至少一组所述水分入渗装置中的所述马氏瓶,以对所支撑的所有所述马氏瓶的预设水头同时进行调节;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升降调节台上且位于所述马氏瓶之下,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马氏瓶一一对应,所述称重传感器用于计量所对应的所述马氏瓶的质量变化数据;称重传感器无纸记录仪,与所述称重传感器连接,用于记录所述称重传感器所传输的所述质量变化数据。本系统具有调节方便,功能多样化,数据精确,节省人力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头可调多指标水分入渗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土壤水分入渗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头可调多指标水分入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土壤水分入渗是水从土壤表面渗入土壤内部的物理过程。是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转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水分入渗参数是水文预报的关键参数。土壤水分入渗试验是研究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水分入渗规律,往往需要开展多组对比试验,或者对多个指标(累积入渗量、气体阻力、温度、湿润峰、含水率、盐分等)同时进行测量。
[0003]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土壤水分入渗装置大多具有功能单一、水头调整不灵敏等缺点。且试验数据需人工读数,这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往往导致试验数据不精准,数据采集间距大,使得关键数据信息缺失。因此设计一种集数据采集、水头可调于一体的多指标入渗测量系统成为该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头可调多指标水分入渗系统,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头可调多指标水分入渗系统,包括:
[0006]水分入渗装置,所述水分入渗装置包括马氏瓶、受水体,所述马氏瓶用于根据预设水头,向所述受水体供水;
[0007]升降调节台,用于支撑至少一组所述水分入渗装置中的所述马氏瓶,以对所支撑的所有所述马氏瓶的预设水头同时进行调节;
[0008]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升降调节台上且位于所述马氏瓶之下,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马氏瓶一一对应,所述称重传感器用于计量所对应的所述马氏瓶的质量变化数据;
[0009]称重传感器无纸记录仪,与所述称重传感器连接,用于记录所述称重传感器所传输的所述质量变化数据。
[0010]可选的,所述升降调节台包括:
[0011]承重平板,与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下端连接,用于支撑所述马氏瓶和所述称重传感器;
[0012]可调节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承重平板下方且与所述承重平板连接,用于调节所述承重平板的高度,所述可调节升降机构上设置有升降台刻度尺;
[0013]底座,设置于所述可调节升降机构下方且与所述可调节升降机构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受水体为土柱,所述土柱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多个圆孔,所述多个圆孔沿管壁竖直方向等间隔设置;
[0015]其中,所述马氏瓶与同一组所述水分入渗装置中的所述土柱上的进水口通过导水管连接;
[0016]还包括电子测量仪器,所述电子测量仪器与所述多个圆孔中的至少一个圆孔连接;
[0017]还包括记录仪器,所述记录仪器与所述电子测量仪器连接,以接收所述电子测量仪器测量的数据。
[0018]可选的,所述水分入渗装置还包括:托盘,设置于所述马氏瓶和相应的所述称重传感器之间;所述托盘的下表面与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上端固定,上表面用于放置所述马氏瓶。
[0019]可选的,所述承重平板包括: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相互匹配;
[0020]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下端与所述滑块固定。
[0021]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加固件,所述加固件用于将所述底座与所述可调节升降机构进行加固。
[0022]可选的,所述可调节升降机构上设置有高度调节旋钮和高度锁定按钮;
[0023]其中,所述高度调节旋钮用于调节所述可调节升降机构的升降高度;
[0024]所述高度锁定按钮用于锁定所述可调节升降机构的升降高度。
[0025]可选的,当所述电子测量仪器为差压计时,所述记录仪器为气阻无纸记录仪;
[0026]当所述电子测量仪器为温度传感器时,所述记录仪器为温度传感器无纸记录仪;
[0027]当所述电子测量仪器为土壤水分传感器时,所述记录仪器为水分传感器无纸记录仪;
[0028]当所述电子测量仪器为土壤盐分传感器时,所述记录仪器为盐分传感器无纸记录仪。
[0029]可选的,当所述电子测量仪器为差压计时,所述差压计与多个圆孔中的至少一个圆孔通过测压管连接;
[0030]所述测压管包括测压硬管和测压软管,其中,
[0031]所述测压硬管的一端与所述圆孔密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测压软管连接,所述测压软管与所述差压计的进气口连接;
[0032]其中,所述测压硬管的孔径朝远离所述圆孔的方向缩小。
[0033]可选的,还包括:实时数据显示器,所述实时数据显示器与所述称重传感器无纸记录仪连接,以及与所述气阻无纸记录仪、所述温度传感器无纸记录仪、所述水分传感器无纸记录仪或所述盐分传感器无纸记录仪分别连接。
[0034]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0035]本技术通过水分入渗装置、升降调节台、称重传感器以及称重传感器无纸记录仪的设置,至少可以在室内或室外实现对多组水分入渗试验的同时开展,便捷地调节多个马氏瓶的水头,水头调节精度高;所述水分入渗装置包括马氏瓶、受水体,所述马氏瓶用于根据预设水头,向所述受水体供水;称重传感器用于计量所对应的所述马氏瓶的质量变化数据,称重传感器将计量到的质量变化数据实时传输给称重传感器无纸记录仪,称重传感器无纸记录仪对该质量变化数据进行记录,以此实现了对马氏瓶出流水量的实时监测、自动记录;相比现有技术,有效节省了人力,能完整、准确地记录马氏瓶的出流水量情况。
[0036]在本技术,受水体可以为土柱,土柱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多个圆孔,多个圆孔沿管壁竖直方向等间隔设置;其中,马氏瓶与同一组水分入渗装置中土柱上的进水口通过导水管连接;还包括电子测量仪器和记录仪器,所述电子测量仪器与所述多个圆孔中的至少一个圆孔连接;所述记录仪器与所述电子测量仪器连接,以接收所述电子测量仪器测量的数据;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本技术能在马氏瓶按预设水头供水的基础上,开展其他试验,如土壤气体阻力测量试验、土壤温度测量试验、土壤水盐运移试验。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水头可调多指标水分入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是本技术马氏瓶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3a是本技术水分入渗装置安装在升降调节台上的结构示意图一;
[0041]图3b是本技术水分入渗装置安装在升降调节台上的结构示意图二;
[0042]图4a是本技术可调节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4b是本技术可调节升降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44]图5a是本技术可调节升降机构安装在底座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5]图5b是本技术可调节升降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头可调多指标水分入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分入渗装置(1),所述水分入渗装置(1)包括马氏瓶(101)、受水体(102),所述马氏瓶(101)用于根据预设水头,向所述受水体(102)供水;升降调节台(2),用于支撑至少一组所述水分入渗装置(1)中的所述马氏瓶(101),以对所支撑的所有所述马氏瓶(101)的预设水头同时进行调节;称重传感器(3),设置于所述升降调节台(2)上且位于所述马氏瓶(101)之下,所述称重传感器(3)与所述马氏瓶(101)一一对应,所述称重传感器(3)用于计量所对应的所述马氏瓶(101)的质量变化数据;称重传感器无纸记录仪(4),与所述称重传感器(3)连接,用于记录所述称重传感器(3)所传输的所述质量变化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台(2)包括:承重平板(201),与所述称重传感器(3)的下端连接,用于支撑所述马氏瓶(101)和所述称重传感器(3);可调节升降机构(202),设置于所述承重平板(201)下方且与所述承重平板(201)连接,用于调节所述承重平板(201)的高度,所述可调节升降机构(202)上设置有升降台刻度尺(204);底座(203),设置于所述可调节升降机构(202)下方且与所述可调节升降机构(20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水体(102)为土柱,所述土柱上设置有进水口(1021)和多个圆孔(1022),所述多个圆孔(1022)沿管壁竖直方向等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马氏瓶(101)与同一组所述水分入渗装置(1)中的所述土柱上的进水口通过导水管(103)连接;还包括电子测量仪器(5),所述电子测量仪器(5)与所述多个圆孔(1022)中的至少一个圆孔(1022)连接;还包括记录仪器(6),所述记录仪器(6)与所述电子测量仪器(5)连接,以接收所述电子测量仪器(5)测量的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入渗装置(1)还包括:托盘(205),设置于所述马氏瓶(101)和相应的所述称重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长江林升朱宇龙肖智星孙清何丽军苏裕培王薪怡杨俊勇邱健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