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内肺膜氧合多功能球囊扩张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99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体内肺膜氧合多功能球囊扩张导管,包括位于导管近端的导管座、位于导管远端的扩张球囊和位于导管内的M个通道,M个通道至少包括球囊扩张通道、定位检测通道、供给通道、分泌物排除通道;导管座为多通道连接装置,M个通道分别通过导管座连接至导管外部的治疗装置;导管插入至肺部细支气管中,球囊扩张通道用于扩张气道狭窄部分,定位检测通道用于在插入过程中进行定位,供给通道用于对患者进行持续给氧或给药,分泌物排除通道用于排除气道中的分泌物。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管对肺炎病人,特别是新冠肺炎的急救时,可以同时实现气道扩张、给氧、吸痰及活检等措施同步进行,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肺部损害。降低肺部损害。降低肺部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内肺膜氧合多功能球囊扩张导管
[0001]优先权申明
[0002]本申请要求以2020年02月1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US62977325 (In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BalloonCatheterSystemforRapidTreatmentofNovelCoronavirusDisease(COVID

19))的美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0003]本技术涉及膜肺氧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内肺膜氧合多功能球囊扩张导管。

技术介绍

[0004]2019年12月以来,新冠肺炎(COVID)疫情在世界各国陆续爆发,成为全世界亟需解决的重大医疗问题。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是COVID

19 (novelCoronavirusDisease2019)冠状病毒,该病毒主要通过呼吸、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后,与粘膜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受体(ACE2)结合。ACE2 受体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粘膜细胞上。病毒入侵人体后,潜伏2

3周,之后迅速繁殖并激发患者的自身免疫机制而发病,初期类似于普通感冒症状,若不能有效控制,约20%的病人在1周左右转为重症。
[0005]重症病人主要起源于肺部炎症风暴导致的呼吸道快速衰竭,临床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及血氧饱和度快速下降。CT片显示双侧肺脏局限(早期)或弥漫(晚期)的毛片状阴影(白肺)。病理显示患者肺部开始由末端出现炎症反应,大量粘性炎症分泌物覆盖于细支气管及肺泡内(形成了CT片中看到的白肺)阻隔肺膜的正常的气体交换,导致血氧饱和度的快速下降。缺氧又进一步加剧其他器官的损害,特别在老年人或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尤为严重。
[0006]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的治疗方法目前尚不完善,临床以各种支持治疗为主。针对危重症患者抢救措施仅有机械给氧和人工肺(ECMO)),且成功率非常低。最新的病理分析结果表明危重期患者肺部积攒的大量粘性分泌物阻塞呼吸道,阻碍肺脏通气功能,更使机械输氧无法到达支气管末梢而缺氧,末梢、肺泡长期缺氧使得肺泡损伤导致换气功能障碍。
[0007]目前较为通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为采用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的维持治疗,当患者呼吸窘迫和氧饱和度下降时,辅助呼吸成为必要措施。由于新冠后期呼吸道表皮细胞分泌的黏蛋白增多,黏性分泌物阻塞气道从而使输入的氧气无法有效到达肺泡进行气体交换,造成肺泡损伤。此外,高流量、高压氧疗可能会将患者气道中堵塞的黏性分泌物向下呼吸道推送形成痰栓,进一步堵塞微细支气管,并可由此引发细菌感染。因此,在进行氧疗前,对患者气道中黏性分泌物进行稀释、溶解及排除是必要的。
[0008]目前较为通用的另一种治疗方法为体外肺膜氧合(ECMO)急救治疗;当呼吸机无法维持患者血氧水平时,患者需移入ICU进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 ECMO是在病人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有效接受机械通气时的最后治疗手段。使用时,在患者股静脉穿刺将血液引出并通过股静脉穿刺将血液引出并通ECMO机器对缺氧血液进行人工氧合,富氧血液再由
颈机器对缺氧血液进行人工氧合,富氧血液再由颈静脉静脉输回患者心脏。ECMO代替出现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的新冠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血液净化氧合,从而使患者的心肺得到休息,争取自愈的时间。长期使用ECMO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副作用,如凝血功能异常,肾脏功能损害,循环功能损伤(组织灌注能力下降)及呼吸功能损伤(灌注肺)。ECMO的使用费用也是非常昂贵的,因其必须在ICU内使用,每日的ICU使用费用也非常可观(10 万人民币左右次)。此设备价格高昂,小型城镇医院几乎没有配备。
[0009]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呼吸道介入治疗是经气管镜支气管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狭窄。该方法通过支气管镜,将特殊的三级扩张球囊导管插到狭窄的呼吸道内进行逐级扩张。主要用于治疗手术瘢痕,肺移植吻合口、先天发育异常、肉芽肿疾病、气管插管术后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支气管狭窄。多项临床数据证明球囊扩张术对良性气道狭窄的术后扩张率为90%

100%,且6个月后复狭窄率低于20%。
[0010]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通过支气管镜向肺内输入生理盐水后用负压吸出,收集肺泡表面液体进行多种肺部疾病,如肺泡炎、肺纤维化、石棉肺、肺癌、肺囊虫病、肺泡蛋白沉积症进行鉴别诊断的一种手段,近年来也逐渐用于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术后患者临床表现均有提升,氧饱和度及氧分压明显上升,同时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
[0011]介入治疗在目前的新冠肺炎病人治疗中还未见报道,这是由于国际范围内用于肺部介入治疗的任何单一器械功能有限,无法满足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之复杂、快速演变的病程需要。最新尸检结果表明:造成目前治疗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肺组织内大量的粘性炎症分泌物堆积在支气管内及肺底部的肺膜表面,阻碍着肺膜的正常氧合。因而快速有效的清理支气管及肺膜上的“淤泥”是新冠肺炎急救的关键。目前支气管镜及常规吸痰技术虽然可以用来清洗排痰,但仅限于高位大气管,且功能单一,对新冠病人的肺部炎症风暴基本无效,因而临床上急需一集“气管扩张、排痰、肺泡灌洗、持续给氧、雾化与给药”于一体的多功能器械用于新冠病人的急救。

技术实现思路

[001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体内肺膜氧合多功能球囊扩张导管。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体内肺膜氧合多功能球囊扩张导管,包括位于导管近端的导管座、位于导管远端的扩张球囊和位于导管内的M个通道,所述M个通道至少包括球囊扩张通道、定位检测通道、供给通道、分泌物排除通道;M为大于等于4的整数;所述导管座为多通道连接装置,所述M个通道分别通过导管座连接至导管外部的治疗装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球囊扩张通道通过导管座连接球囊充气装置;所述扩张球囊内部包括扩张气口;
[0015]所述分泌物排除通道通过导管座连接吸痰机或压力注射器,所述分泌物排除通道包括冲洗气口;
[0016]所述供给通道通过导管座连接供给装置,所述供给通道包括供给气口;
[0017]所述定位检测通道贯穿导管两端,可供导引导丝、活检钳子或光纤内窥镜通过。
[001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检测通道为圆柱状通道;所述定位检测通道的内径大于 0.1mm,且小于等于5.0mm。
[0019]进一步的,所述扩张球囊为三级扩张球囊,所述三级扩张球囊的扩张压力范围为3

18atm,所述三级扩张球囊外径在充气条件下为3mm

24mm。
[0020]进一步的,所述扩张球囊为单级扩张球囊,所述单级扩张球囊的扩张压力范围为3

30atm,所述单级扩张球囊外径在充气条件下为3mm

30mm。
[0021]进一步的,所述导管座连接鲁尔接头,所述鲁尔接头和导管座使得M个通道与外部相对应的治疗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内肺膜氧合多功能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导管近端的导管座、位于导管远端的扩张球囊和位于导管内的M个通道,所述M个通道至少包括球囊扩张通道、定位检测通道、供给通道、分泌物排除通道;M为大于等于4的整数;所述导管座为多通道连接装置,所述M个通道分别通过导管座连接至导管外部的治疗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内肺膜氧合多功能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扩张通道通过导管座连接球囊充气装置;所述扩张球囊内部包括扩张气口;所述分泌物排除通道通过导管座连接吸痰机或压力注射器,所述分泌物排除通道包括冲洗气口;所述供给通道通过导管座连接供给装置,所述供给通道包括供给气口;所述定位检测通道贯穿导管两端,可供导引导丝、活检钳子或光纤内窥镜通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内肺膜氧合多功能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检测通道为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天根毕玉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天天向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