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散热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70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3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主动散热模组,所述主动散热模组包括:第一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风扇、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在所述风扇的底部,且,所述风扇与所述第一散热片之间具有第一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一侧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散热口连通;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一模块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风扇连接处具有第二散热口,所述第二模块远离所述第一模块一侧端设置有出风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现有散热模组的设计不完善,使得风道散热面积不够,以及冷热交叉风导致的热风回流,从而影响散热使用性能的技术问题。从而影响散热使用性能的技术问题。从而影响散热使用性能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散热模组


[0001]本申请涉及散热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主动散热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在空间狭小的特种通信车,舰船等应用领域,数据处理服务器被要求做到结构紧凑。原本大功率,大体积的板卡模块,要安装到紧凑的空间中。与之矛盾的是散热设计的需求。因为散热的能力与空间是成正比的,在狭小的空间内解决散热问题越发成为整个电子行业的挑战。空间减小意味着散热面积会被压缩,或者进出风的通道减小,风量减小。需要思考在狭小的空间内,散热模组怎么排放,风道怎么走,设计要做得非常紧俏。不留任何一片多余的空间。
[0003]但是本技术申请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4]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现有散热模组的设计不完善,使得风道散热面积不够,以及冷热交叉风导致的热风回流,从而影响散热使用性能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动散热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现有散热模组的设计不完善,使得风道散热面积不够,以及冷热交叉风导致的热风回流,从而影响散热使用性能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优化散热模组结构,增加散热面积,从而优化风道避免热风回流,进而提高散热性能的技术效果。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动散热模组,所述主动散热模组包括:第一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风扇、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在所述风扇的底部,且,所述风扇与所述第一散热片之间具有第一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一侧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散热口连通;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一模块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风扇连接处具有第二散热口,所述第二模块远离所述第一模块一侧端设置有出风口;其中,当所述风扇转动时,风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扇,再通过第二散热口由所述风扇吹出进入所述第二模块中,最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出。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模块包括第二散热片。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片为高度为1U的鳍片。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二模块高度相同。
[0010]优选的,所述风扇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高度之和为1U。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片为高度为0.5U的鳍片。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二模块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二模块底部固定连接。
[0014]本申请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001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动散热模组,所述主动散热模组包括:第一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风扇、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在所述风扇的底部,且,所述风扇与所述第
一散热片之间具有第一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一侧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散热口连通;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一模块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风扇连接处具有第二散热口,所述第二模块远离所述第一模块一侧端设置有出风口;其中,当所述风扇转动时,风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扇,再通过第二散热口由所述风扇吹出进入所述第二模块中,最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现有散热模组的设计不完善,使得风道散热面积不够,出现冷热交叉风导致的热风回流现象,从而影响散热使用性能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优化散热模组结构,增加散热面积,从而优化风道避免热风回流,进而提高散热性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主动散热模组具体实例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主动散热模组具体实例的侧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主动散热模组具体实例的俯视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第一模块1,风扇11,第一散热片12,第一散热口13,进风口14,第二模块2,第二散热口21,出风口22,第二散热片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的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予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技术构思
[002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动散热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现有散热模组的设计不完善,使得风道散热面积不够,以及冷热交叉风导致的热风回流,从而影响散热使用性能的技术问题。
[0026]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总体结构如下:第一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风扇、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在所述风扇的底部,且,所述风扇与所述第一散热片之间具有第
一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一侧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散热口连通;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一模块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风扇连接处具有第二散热口,所述第二模块远离所述第一模块一侧端设置有出风口;其中,当所述风扇转动时,风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扇,再通过第二散热口由所述风扇吹出进入所述第二模块中,最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出。达到了通过优化散热模组结构,增加散热面积,从而优化风道避免热风回流,进而提高散热性能的技术效果。
[0027]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动散热模组,所述主动散热模组包括:第一模块1,所述第一模块1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散热模组包括:第一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风扇、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在所述风扇的底部,且,所述风扇与所述第一散热片之间具有第一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一侧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散热口连通;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一模块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风扇连接处具有第二散热口,所述第二模块远离所述第一模块一侧端设置有出风口;其中,当所述风扇转动时,风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扇,再通过第二散热口由所述风扇吹出进入所述第二模块中,最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散热模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剑文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长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