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型电工仪器仪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57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尘型电工仪器仪表,包括仪器仪表本体和防尘外壳,仪器仪表本体设在防尘外壳中;防尘外壳包括壳体和壳盖,壳体侧壁设有散热槽,散热槽中设有散热风扇,散热槽的内侧壁上设有导热板,散热槽的外侧壁上可拆卸的设有防尘网,外壳底部可拆卸的设有挡板;散热槽上还设有接线收纳槽,接线收纳槽的内侧壁上设有接线口,接线口的内侧与仪器仪表本体一体连接;接线收纳槽的外侧壁上设有走线插槽,所走线插槽中可拆卸的设有插片;走线插槽中均布设有限位柱,限位柱中设有插孔,插片中均布设有第二限位柱,第二限位柱下方设有与插孔匹配的插销,限位柱之间和第二限位柱之间均布设有软密封垫。均布设有软密封垫。均布设有软密封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尘型电工仪器仪表


[0001]本技术属于仪器仪表
,具体涉及一种防尘型电工仪器仪表。

技术介绍

[0002]仪器仪表是用以检出、测量、观察、计算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数等的器具或设备。真空检漏仪、压力表、测长仪、显微镜、乘法器等均属于仪器仪表,广义来说,仪器仪表也可具有自动控制、报警、信号传递和数据处理等功能,例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中的气动调节仪表,和电动调节仪表,以及集散型仪表控制系统也皆属于仪器仪表。现有的电工仪器仪表防尘效果较差,长期使用容易因灰尘进入而影响仪器仪表的性能,同时防尘和散热无法兼顾。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防尘型电工仪器仪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尘型电工仪器仪表,防尘散热效果良好,便于清洁和维护。
[0004]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防尘型电工仪器仪表,其特征在于,包括仪器仪表本体和防尘外壳,所述仪器仪表本体设在所述防尘外壳中;所述防尘外壳包括壳体和壳盖,所述壳体侧壁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中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槽的内侧壁上设有导热板,所述散热槽的外侧壁上可拆卸的设有防尘网,所述外壳底部可拆卸的设有挡板;所述散热槽上还设有接线收纳槽,所述接线收纳槽的内侧壁上设有接线口,所述接线口的内侧与所述仪器仪表本体一体连接;所述接线收纳槽的外侧壁上设有走线插槽,所走线插槽中可拆卸的设有插片;所述走线插槽中均布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中设有插孔,所述插片中均布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下方设有与所述插孔匹配的插销,所述限位柱之间和所述第二限位柱之间均布设有软密封垫。
[0006]优选的,所述插片两侧设有限位条,所述走线插槽两侧设有与所述限位条匹配的限位滑槽。
[0007]优选的,所述插片的内侧壁和所述走线插槽的内侧壁上设有相互匹配的锯齿形密封垫。
[0008]优选的,所述壳盖包括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所述第一壳盖下方设有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和所述第二密封条分别与所述散热槽的内外壁相贴合;所述第一壳盖位于所述第二壳盖的内层。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壳盖上设有透明薄膜,所述仪器仪表本体上还设有显示面板和控制面板,所述透明薄膜的位置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控制面板位置相匹配。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壳盖和所述第二壳盖与所述壳体通过合页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防尘网与所述壳体通过螺栓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仪器仪表本体上设有防尘薄膜。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插片和走线插槽的插接,利用软密封垫实现接线收纳槽与外部的密封连接,有效防止灰尘通过走线插槽进入到接线口中;
[0015]2.通过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双层设置,第一壳盖上设置透明薄膜,不影响仪器仪表使用的同时,还能够防止灰尘通过显示面板和控制面板进入到仪器仪表中;
[0016]3.通过导热板、散热风扇和防尘网的设置,能够保证仪器仪表的散热效果,防止仪器仪表过热损坏;
[0017]4.通过可拆卸的防尘网和挡板的设置,方便对散热槽中的灰尘的定期清洁。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插片拔出时的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尘型电工仪器仪表,包括仪器仪表本体1和防尘外壳,仪器仪表本体1设在防尘外壳中;防尘外壳包括壳体2和壳盖3,壳盖3包括第一壳盖31和第二壳盖32,第一壳盖31和第二壳盖32与壳体2通过合页连接;第一壳盖31下方设有第一密封条16和第二密封条17,第一密封条16和第二密封条17分别与散热槽4的内外壁相贴合,保证密封性,防止灰尘进入仪器仪表本体1中;第一壳盖31位于第二壳盖32的内层(正常使用时,第一壳盖31保持关闭,仪器仪表本体1检修时再打开)。第一壳盖31上设有透明薄膜18,仪器仪表本体1上还设有显示面板19和控制面板20,透明薄膜18的位置与显示面板19和控制面板20位置相匹配。仪器仪表本体1上设有防尘薄膜;
[0023]壳体2侧壁设有散热槽4,散热槽4中设有散热风扇5,散热槽4的内侧壁上设有导热板,散热槽4的外侧壁上可拆卸的设有防尘网6,防尘网6与壳体2通过螺栓连接;外壳底部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设有挡板(图中未示出),挡板与壳体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正常情况挡板安装在壳体2上,当需要清理散热槽4中的灰尘时将其拆下,方便清洁;散热槽4上还设有接线收纳槽7(仪器仪表连接线收纳在接线收纳槽7中),接线收纳槽7的内侧壁上设有接线口8,接线口8的内侧与仪器仪表本体1一体连接;接线收纳槽7的外侧壁上设有走线插槽9,所走线插槽9中可拆卸的设有插片10;插片10两侧设有限位条15,走线插槽9两侧设有与限位条15匹配的限位滑槽;插片10的内侧壁和走线插槽9的内侧壁上设有相互匹配的锯齿形密封垫16,保证插接牢固和防尘效果。走线插槽9中均布设有限位柱11,限位柱11中设有插孔,插片10中均布设有第二限位柱12,第二限位柱12下方设有与插孔匹配的插销13,限位柱11之间和第二限位柱12之间均布设有软密封垫14。
[0024]接线时,将第二壳盖32打开,然后将插片10拔出,将仪器仪表外壳连接线从接线收纳槽7中取出接在接线口8上,然后将插片10插入到走线插槽9中,即:限位条15插入到限位插槽中、插销13插入到限位柱11上的插孔中、插片10的内侧壁和走线插槽9的内侧壁上的锯
齿形密封垫相互啮合,限位柱11之间和第二限位柱12之间软密封垫在连接线的挤压下产生形变将连接线紧密压合,保持密封状态完成连接;通过透明薄膜18调节控制面板20上的操控按钮同时观察显示面板10的数值,使用过程中,导热板将仪器仪表本体1产生的热量导出,通过散热风扇5将热量从防尘网6处排出,保证其散热性能。当需要清洁时,将防尘网6和壳体2底部的挡板从壳体2上取下,对散热槽4中的灰尘进行清洁。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尘型电工仪器仪表,其特征在于,包括仪器仪表本体(1)和防尘外壳,所述仪器仪表本体(1)设在所述防尘外壳中;所述防尘外壳包括壳体(2)和壳盖(3),所述壳体(2)侧壁设有散热槽(4),所述散热槽(4)中设有散热风扇(5),所述散热槽(4)的内侧壁上设有导热板,所述散热槽(4)的外侧壁上可拆卸的设有防尘网(6),所述外壳底部可拆卸的设有挡板;所述散热槽(4)上还设有接线收纳槽(7),所述接线收纳槽(7)的内侧壁上设有接线口(8),所述接线口(8)的内侧与所述仪器仪表本体(1)一体连接;所述接线收纳槽(7)的外侧壁上设有走线插槽(9),所走线插槽(9)中可拆卸的设有插片(10);所述走线插槽(9)中均布设有限位柱(11),所述限位柱(11)中设有插孔,所述插片(10)中均布设有第二限位柱(12),所述第二限位柱(12)下方设有与所述插孔匹配的插销(13),所述限位柱(11)之间和所述第二限位柱(12)之间均布设有软密封垫(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型电工仪器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10)两侧设有限位条(15),所述走线插槽(9)两侧设有与所述限位条(15)匹配的限位滑槽。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青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