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密门气密性检验的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451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气密门气密性检验的密封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气密门上的可膨胀密封层;所述密闭层的边缘通过密封层固定带设置于所述气密门边的墙体上,用于设置所述密封层在墙面的压力密封边界;当进行气密门气密性检验时,通过抽气在密封层、密封层固定带及气密门组成的密封腔体内形成负压,所述密封层在负压的作用下对气密门进行密封;固定于所述气密门内的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密封层,防止所述密封层在负压的作用下收缩变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密封层固定带限制密封层的边界,充分保证装置的密封性能。通过横向设置横杆和钢丝网板结构提供支撑;利用负压泵通过接头抽气在密封腔体内形成负压,在现场实施过程中更为安全。在现场实施过程中更为安全。在现场实施过程中更为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气密门气密性检验的密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核电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气密门气密性检验的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密门是一种集气密、隔音、抗压、防辐射于一体的套装门,被广泛应用于工矿企业和核电站。在日常维护中,一般电站或相关工程对气密门的密封只是定性要求,不定量考核。而在核电站或是一些对密封效果要求严格的场合,通常要求在安装前和投用后的日常维护过程中定时对气密门进行泄漏率的定量检定。
[0003]现有的门扇密封检测主要方式主要包括如下几种:1、根据国标《GB/T7106

200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中通过调节气体流量稳定箱体气压来测定泄漏率(即恒压法)的检验方法。然而,对于气密门的在役检测,即对已安装且正处于使用过程中的气密门的实时检测,该检测方法不具备可操作性。2、一种可实现气密门密封性在役检测的方案。该方案在气密门门框周围与门扇部位设置了“U”型凹槽可嵌套固定两道相互平行且首尾相连的密封条,在门关闭时可形成密封腔体。该种特制的气密门和配套气密性检测装置已实现田湾核电站供货,据报使用情况良好;但该种方案仅适用于少数经过特殊改造过的带“U”型凹槽的特制气密门。3、关闭气密门将整个气密室作为密封腔体,对房间充压,经一段时间保压后测算压差再代入房间体积等参数后粗略得出;因为牵涉房间管道、通风等许多因素,这种方法实施起来异常困难,因此也不具备普适性。
[0004]因此,以上方法对于已经安装在现场的气密门进行气密性检验都不具备可操作性。而如何构建一个可供试验的密封腔体是其中最突出的难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气密门气密性检验的密封装置,解决现有无法对已经安装在现场的气密门进行气密性检验的技术问题。
[0006]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气密门气密性检验的密封装置,包括:
[0007]固定于所述气密门上的可膨胀密封层;所述密闭层的边缘通过密封层固定带设置于所述气密门边的墙体上,用于设置所述密封层在墙面的压力密封边界;当进行气密门气密性检验时,通过抽气在密封层、密封层固定带及气密门组成的密封腔体内形成负压,所述密封层在负压的作用下对气密门进行密封;
[0008]固定于所述气密门内的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密封层,防止所述密封层在负压的作用下收缩变形。
[0009]优选地,所述密封层铺设于所述气密门上并与所述气密门粘合固定于一起,所述密封层的侧边和上边通过密封层固定带粘合于与气密门相邻的墙体,所述密封层的下边通过密封层固定带粘合于与气密门相邻的地面。
[0010]优选地,所述密封层上设置接头,用于连接负压气泵,当进行气密门气密性检验
时,通过接头抽气形成负压。
[0011]优选地,所述密封层固定带的一面粘合于所述气密门边的墙体或地面上,所述密封层固定带的另一面粘合所述密封层,用于将密封层、密封层固定带及气密门组成用于检测气密性的密封腔体。
[0012]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网、多个横杆;所述横杆设置于所述气密门内并与所述密封层相邻,所述支撑网固定于所述横杆上并与所述密封层贴合,用于支撑所述密封层。
[0013]优选地,所述横杆两端分别设置调节接头,所述调节接头通过螺纹与所述横杆连接,用于调节所述横杆的长度,将所述横杆固定于所述气密门内。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网一面焊接于所述横杆上,所述支撑网另一面贴合于所述密封层的表面,用于保持所述密封层的形状。
[0015]综上,实施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气密门气密性检验的密封装置,密封层固定带限制密封层的边界,充分保证装置的密封性能。通过横向设置横杆和钢丝网板结构提供支撑;横杆通过旋转螺纹接头调节长度使其能利用摩擦力固定在门洞内侧,现场简便易行且可靠。利用负压泵通过接头抽气在密封腔体内形成负压,在现场实施过程中更为安全。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技术的范畴。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气密门气密性检验的密封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0]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气密门气密性检验的密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气密门气密性检验的密封装置包括:
[0021]固定于所述气密门3上的可膨胀密封层1;所述密闭层的边缘通过密封层固定带2设置于所述气密门3边的墙体上,用于设置所述密封层1在墙面的压力密封边界;当进行气密门3气密性检验时,通过抽气在密封层1、密封层固定带2及气密门3组成的密封腔体内形成负压,所述密封层1在负压的作用下对气密门3进行密封;可以理解的是,在室内侧门洞上、侧和地面外围用厚度不小于0.5mm的带气路接头11的密封层1覆盖整个门范围。在密封层1外围与墙体和地面结合处紧密粘贴多道核电站现场专用密封层固定带2将密封层1固定并形成密封边界;在墙面与地面转角等不易密封处涂覆适量凡士林以保证密封边界的密封效果。
[0022]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层1铺设于所述气密门3上并与所述气密门3粘合固定于一起,所述密封层1的侧边和上边通过密封层固定带2粘合于与气密门3相邻的墙体,所述密封层1的下边通过密封层固定带2粘合于与气密门3相邻的地面。所述密封层1上设置接头
11,用于连接负压气泵,当进行气密门3气密性检验时,通过接头11抽气形成负压。所述密封层固定带2的一面粘合于所述气密门3边的墙体或地面上,所述密封层固定带2的另一面粘合所述密封层1,用于将密封层1、密封层固定带2及气密门3组成用于检测气密性的密封腔体。
[0023]固定于所述气密门3内的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密封层1,防止所述密封层1在负压的作用下收缩变形。可以理解的是,在试验门门洞内侧横向设置四至五道横杆31和钢丝网板(支撑网32)结构提供支撑。横杆31可通过旋转螺纹接头11调节长度使其能利用摩擦力固定在门洞内侧,根据门扇尺寸选择多个钢丝网板并利用扎带绑扎在横杆31上以完全覆盖整个门扇表面;在室内侧门洞上、侧和地面外围用厚度不小于0.5mm的带气路接头11的密封层1覆盖整个门范围。
[0024]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网32、多个横杆31;所述横杆31设置于所述气密门3内并与所述密封层1相邻,所述支撑网32固定于所述横杆31上并与所述密封层1贴合,用于支撑所述密封层1。所述横杆31两端分别设置调节接头,所述调节接头通过螺纹与所述横杆31连接,用于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密门气密性检验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所述气密门上的可膨胀密封层;所述密封层的边缘通过密封层固定带设置于所述气密门边的墙体上,用于设置所述密封层在墙面的压力密封边界;当进行气密门气密性检验时,通过抽气在密封层、密封层固定带及气密门组成的密封腔体内形成负压,所述密封层在负压的作用下对气密门进行密封;固定于所述气密门内的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密封层,防止所述密封层在负压的作用下收缩变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密门气密性检验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铺设于所述气密门上并与所述气密门粘合固定于一起,所述密封层的侧边和上边通过密封层固定带粘合于与气密门相邻的墙体,所述密封层的下边通过密封层固定带粘合于与气密门相邻的地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气密门气密性检验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上设置接头,用于连接负压气泵,当进行气密门气密性检验时,通过接头抽气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招瑞江彬宋永军宋彦霖凌学会王季能王建国吴振龙何金群曾勇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