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葚防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410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桑葚防虫装置,桑葚防虫装置包括第一半环体、第二半环体、电网、诱虫装置、固定装置和电源;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铰接,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连接使形成环状;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的中部均设置有电网,第一半环体内的电网垂直连接于第一半环体,第二半环体内的电网垂直连接于第二半环体;电网与电源连接,电网通过电流、电弧将害虫杀灼、击晕或击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的优点诱虫装置引诱害虫到电网上,通过电流、电弧将害虫杀灼、击晕或击毙,从而将诱惑的害虫减少害虫对桑葚的侵害。对桑葚的侵害。对桑葚的侵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桑葚防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桑葚防虫
,尤其涉及一种桑葚防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桑葚(s
ā
ng sh
è
n),又名桑椹子,桑树的成熟果实,为桑科植物桑树的果穗。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桑葚每年4

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也可来泡酒。具体成熟时间各地不一样,南方早一点,北方稍迟一点。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葚瘿蚊是目前为害桑葚的最主要和常见的害虫。发生特点:容易在地势低洼,通风透光差的密植桑园发生。以蛹态在桑园表土中越冬,翌年4月羽化后成虫产卵于桑葚上,孵化后以幼虫钻食成熟期的桑葚为害,葚瘿蚊有一定的驱光性,因此现在大多数均采用灯光诱虫,但是可能出现诱虫而杀不死虫的情况,实际效果并未有农药杀虫效果好。为了减少害虫对桑葚的侵害,以及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有必要开发一种灭虫效果好,能够降低环境污染的灭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目前桑葚防虫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桑葚防虫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桑葚防虫装置,所述桑葚防虫装置包括第一半环体、第二半环体、电网、诱虫装置、固定装置和电源;所述第一半环体和所述第二半环体铰接,所述第一半环体和所述第二半环体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半环体和所述第二半环体连接使形成环状;所述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的中部均设置有所述电网,所述第一半环体内的所述电网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半环体,所述第二半环体内的所述电网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半环体;所述电网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电网通过电流、电弧将害虫杀灼、击晕或击毙;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半环体上,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半环体固定到树干上,所述诱虫装置用于引诱害虫到所述电网。
[0006]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电网包括第一电网、第二电网和第三电网;所述第一电网、所述第二电网和所述第三电网依次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电网与所述电源的高电位连接,所述第一电网和所述第二电网与所述电源的低电位连接。
[0007]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杆、螺母和保护片,所述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的内侧均开设有螺杆孔,所述螺杆一端与所述保护片连接,所述螺杆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螺母、所述螺杆孔和另一个所述螺母。
[0008]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半环体和所述第二半环体内均设置有所述诱虫装置,所述诱虫装置包括诱虫灯和光钎,所述光钎一端朝向所述诱虫灯,所述光钎另一端弯曲设置。
[0009]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半环体和所述第二半环体的内侧均开设有虫孔,所述第一半环体和所述第二半环体的内侧均设置有弹性导虫杆,所述弹性导虫杆的
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环体或所述第二半环体的内侧,所述弹性导虫杆另一端连接于树干。
[0010]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弹性导虫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弹性导虫杆沿所述第一半环体的轴线均布。
[0011]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虫孔内设置有虫孔杆,所述弹性导虫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虫孔杆中部,所述弹性导虫杆另一端连接于树干。
[0012]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半环体的背离地面的一侧设置有水敏传感器,所述水敏传感器与所述电源连接。
[0013]本技术实施的优点:通过固定装置将所述第一半环体和所述第二半环体固定到树干上靠近桑葚的位置,诱虫装置引诱害虫到电网上,通过电流、电弧将害虫杀灼、击晕或击毙,从而将诱惑的害虫减少害虫对桑葚的侵害。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桑葚防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

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桑葚防虫装置,包括第一半环体1、第二半环体2、电网3、诱虫装置4、固定装置5和电源6;所述第一半环体1和所述第二半环体铰接,所述第一半环体1和所述第二半环体2 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半环体1和所述第二半环体2连接使形成环状;所述第一半环体1和第二半环体2的中部均设置有所述电网3,所述第一半环体1内的所述电网3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半环体1,所述第二半环体2内的所述电网3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半环体2;所述电网 3与所述电源6连接,所述电网3通过电流、电弧将害虫杀灼、击晕或击毙;所述固定装置5设置在所述第二半环体2上,所述固定装置5 用于将所述第一半环体1和所述第二半环体2固定到树干上,所述诱虫装置4用于引诱害虫到所述电网3。电源6通过升压电路将电压升高,从而通过电流、电弧将害虫杀灼、击晕或击毙。
[001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网3包括第一电网7、第二电网8和第三电网9;所述第一电网7、所述第二电网8和所述第三电网9依次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电网8与所述电源6的高电位连接,所述第一电网7 和所述第二电网8与所述电源6的低电位连接。两侧的第一电网7和第二电网8所述电源6的低电位连接,第二电网8与电源6的高电位连接,保护人员和其他动物,防止误杀和误伤。
[002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螺杆10、螺母和保护片11,所述第一半环体1和第二半环体2的内侧均开设有螺杆10孔,所述螺杆10一端与所述保护片11连接,所述螺杆10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螺母、所述螺杆10孔和另一个所述螺母。保护片11设置为弧形,弧形保护片11的凹向树木,弧形保护片11的背离所述树木的一侧与螺杆 10连接。
[002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半环体1和所述第二半环体2内均设置有所述诱虫装置4,所述诱虫装置4包括诱虫灯12和光钎13,所述光钎13一端朝向所述诱虫灯12,所述光钎13另一端弯曲设置。光纤将诱虫灯12的光导向更多的位置,降低光的强度,防止害虫只围绕在灯的外侧。
[002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半环体1和所述第二半环体2的内侧均开设有虫孔14,所述第一半环体1和所述第二半环体2的内侧均设置有弹性导虫杆15,所述弹性导虫杆1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环体 1或所述第二半环体2的内侧,所述弹性导虫杆15另一端连接于树干。弹性导虫杆15连接树干和第一半环体1;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桑葚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环体、第二半环体、电网、诱虫装置、固定装置和电源;所述第一半环体和所述第二半环体铰接,所述第一半环体和所述第二半环体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半环体和所述第二半环体连接使形成环状;所述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的中部均设置有所述电网,所述第一半环体内的所述电网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半环体,所述第二半环体内的所述电网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半环体;所述电网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电网通过电流、电弧将害虫杀灼、击晕或击毙;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半环体上,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半环体和所述第二半环体固定到树干上,所述诱虫装置用于引诱害虫到所述电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葚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包括第一电网、第二电网和第三电网;所述第一电网、所述第二电网和所述第三电网依次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电网与所述电源的高电位连接,所述第一电网和所述第二电网与所述电源的低电位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葚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杆、螺母和保护片,所述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的内侧均开设有螺杆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玲周小惠李一平颜新培黄仁志龙唐忠邵元元刘昌文陈璐蒋诗梦陈明华杨颖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