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器及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02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23
一种过滤器及离心泵,该过滤器应用于离心泵中,离心泵包括泵壳,泵壳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与进水口连通的过滤器腔、与出水口连通的叶轮腔,过滤器腔中设有连通过滤器腔和叶轮腔的过滤器;过滤器包括下端板和中心圆筒,下端板中央开孔,形成用以连通过滤器腔和叶轮腔的吸水口,中心圆筒自吸水口的边沿轴向向上伸出设置。位于或靠近于吸水口的周边设有连通过滤器腔和叶轮腔的气流通道,中心圆筒的外壁上设有径向伸出的隔挡部,所述隔挡部的外缘与泵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空隙。在离心泵工作时,异物随水流堆积在过滤器腔末端的下端板上。隔挡部可以阻隔异物,防止气流通道被堵塞,保持过滤器腔和叶轮腔之间的气流畅通。器腔和叶轮腔之间的气流畅通。器腔和叶轮腔之间的气流畅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器及离心泵


[0001]本技术属于过滤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过滤器及应用该过滤器的离心泵,IPC分类属于D06F39/08。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洗衣机用离心泵,一般在泵腔进水端前设有过滤器,用于过滤水中的硬币、毛线等异物。中国专利CN105673521B公开了一种洗衣机用的离心泵,其具有过滤器腔、叶轮腔及分隔过滤器腔和叶轮腔的分隔部件,过滤器腔设置有离心泵进水口,叶轮腔设置有离心式的叶轮,分隔部件设置有叶轮腔吸水口,所述过滤器腔内设置有用于阻隔异物的过滤体,过滤体出水口与叶轮腔吸水口之间具有贯通过滤器腔与叶轮腔的气流通道。根据离心泵的原理,叶轮的中心位置为负压区,泵壳内腔的气和水,在负压的吸力下分别快速通过气流通道和中心滤芯进入叶轮腔里,气体无需绕过过滤体,可以直接地进入到泵壳的叶轮腔,即刻可以满管排水,减少机器的排水排气时间,更好地防止排水初期的困气现象。但该方案存在的技术缺陷是,气流通道本身处于过滤器中而不受遮挡,容易被异物堵塞,影响气流通道的功能实现。
[0003]有关术语和知识,除本说明书指明外,参见《IEC电工电子标准术语词典》(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年第1版)、《电器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年第1版)、《机械工程手册》和《电机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78年第1版和1997年第2版)以及以及国家标准GB/T7021

2019《离心泵名词术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中国专利CN105673521B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供一种不容易被异物堵塞的过滤器。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过滤器,应用于离心泵中,所述离心泵包括泵壳,所述泵壳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过滤器腔、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叶轮腔,所述过滤器腔中设有连通过滤器腔和叶轮腔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下端板和中心圆筒,所述下端板中央开孔,形成用以连通所述过滤器腔和叶轮腔的吸水口,所述中心圆筒自所述吸水口的边沿轴向向上伸出设置,位于或靠近于所述吸水口的周边设有连通所述过滤器腔和叶轮腔的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圆筒的外壁上设有径向伸出的隔挡部,所述隔挡部的外缘与泵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空隙。
[0006]具体地,所述气流通道为周向分布设置于中心圆筒和下端板交接处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
[0007]具体地,所述过滤器还包括上端盖,所述上端盖和隔挡部之间跨接有连接壁体;所述连接壁体靠近隔挡部的一端与隔挡部的外沿连接,靠近上端盖的一端与上端盖的底部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连接壁体和上端盖底部的交接处设有肋板。
[0009]优选地,下端板的外沿位置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
[0010]优选地,所述上端盖下侧设有柱体,所述柱体轴向向下伸入至所述中心圆筒内。更优选地,所述柱体上周向分布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凸筋,所述凸筋的轴向剖面形状为三角形或鱼骨形。
[001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离心泵,包括传动叶轮的电机、容纳所述叶轮的泵壳,以及安置于泵壳内的所述过滤器。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在离心泵工作时,水在过滤器中形成涡流从进水口往吸水口流动,异物随水往下端板方向移动。又由于涡流中心的流速快,压强小,异物在水压的作用下贴在中心圆筒的外壁。隔挡部设置于吸水口前,隔挡部尺寸足够大,隔挡部和泵壳之间的空隙只能通过水和空气,因此异物会集中堆积在隔挡部上,不会进入隔挡部和下端板之间的空间,不会堵塞下端板上的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保持过滤器腔和叶轮腔之间的气流畅通。
[0014](2)第二通孔连通过滤器腔和叶轮腔,在离心泵排水结束的初期,叶轮腔中处于所述水汽混合状态的水和空气可以通过第二通孔回流至过滤器腔,消除叶轮腔中的困气现象,有效减少叶轮腔中水的残留,降低噪音。
[0015](3)柱体可以有效阻隔块状杂物对中心圆筒顶部开口的吸附,保证中心圆筒内的水流畅通。另外,凸筋可以使毛线、发丝等条状杂物缠绕到柱体上,避免条状杂物进入叶轮腔后缠绕住叶轮,继而导致离心泵堵转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所述离心泵的剖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所述过滤器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所述过滤器的剖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优选设计中过滤器带柱体的离心泵的剖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优选设计中带三角形凸筋的过滤器的立体图;
[0021]图6是本技术优选设计中带三角形凸筋的过滤器的剖视图;
[0022]图7是本技术优选设计中带鱼骨形凸筋的过滤器的立体图;
[0023]图8是本技术优选设计中带鱼骨形凸筋的过滤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过滤器应用于离心泵中,该离心泵包括传动叶轮300的电机30、容纳叶轮300的泵壳10以及安置于泵壳10内的过滤器20。
[0026]泵壳10整体呈一圆筒状,泵壳10的轴向两端分别为第一安装接口11和第二安装接口12,泵壳10的筒壁设有径向伸出的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泵壳10的筒体内部轴向分布有过滤器腔15和叶轮腔16,过滤器腔15与第一安装接口11和进水口13直接连通,叶轮腔16与第二安装接口12和出水口14直接连通。泵壳10通过第二安装接口12与电机30连接,并将叶轮300容纳在叶轮腔16中。
[0027]为方便本技术在方向上的描述,本说明书所提及的“轴向”应统一理解为泵壳10的筒体轴线方向,“径向”应统一理解为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方向。“上”、“上侧”、“向上”、“顶部”等应统一理解为朝向泵壳10第一安装接口11的方向,“下”、“下侧”、“向下”、“底部”等应统一理解为朝向泵壳10第二安装接口12的方向。
[0028]过滤器20从第一安装接口11安置入过滤器腔15中,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端盖21和下端板22,上端盖21呈斗状,其上侧与一旋盖30通过卡扣方式连接,其下侧在外缘围设有一环形橡胶垫40,环形橡胶垫40与过滤器腔15的第一卡位151密封抵接,旋盖30沿第一安装接口11的螺纹向下移动并压紧固定上端盖21。下端板22的底部与过滤器腔15的第二卡位152抵接,使得过滤器20轴向固定在过滤器腔15中。
[0029]如图1所示,下端板22中央开孔作为叶轮腔16的吸水口220,吸水口220的边沿轴向向上伸出形成中心圆筒23,中心圆筒23具有一定的轴向长度。中心圆筒23和下端板22的交接处设有周向分布、呈弧形的第一通孔221,第一通孔221连通过滤器腔15和叶轮腔16,处于离心泵运行时的叶轮中心负压区。第一通孔221主要起到气流通道的作用,在离心泵运行时,叶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器,应用于离心泵中,所述离心泵包括泵壳(10),所述泵壳(10)设有进水口(13)、出水口(14)以及与所述进水口(13)连通的过滤器腔(15)、与所述出水口(14)连通的叶轮腔(16),所述过滤器腔(15)中设有过滤器(20);所述过滤器(20)包括下端板(22)和中心圆筒(23),所述下端板(22)中央开孔,形成连通所述过滤器腔(15)和叶轮腔(16)的吸水口(220),所述中心圆筒(23)自所述吸水口(220)的边沿轴向向上伸出设置,位于或靠近于所述吸水口(220)的周边设有连通所述过滤器腔(15)和叶轮腔(16)的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圆筒(23)的外壁上设有径向伸出的隔挡部(24),所述隔挡部(24)的外缘与泵壳(1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为周向分布设置于中心圆筒(23)与下端板(22)交接处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22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20)还包括上端盖(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键安廖勇
申请(专利权)人: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