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95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2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该远红外医用绷带包括:绷带本体,所述绷带本体内设置有远红外加热装置,所述远红外加热装置包括多根发热丝、正极极芯、负极极芯、电源和温度控制机构,所述发热丝用于电源开启时释放远红外线;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设置在所述绷带本体的下表面上,所述隔离机构包括具有碳纳米管层的纱线本体编织的织物。发热丝在电源开启时释放红外线,释放的红外线能够被碳纳米管反射,可均匀的作用于受伤部位,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同时碳纳米管的多孔结构能够增加绷带的透气性,减少细菌滋生。生。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属于医疗用品


技术介绍

[0002]绷带在医疗行业必不可少,通常用于包扎或固定受伤部位,常用于外科手术中,对于简单的伤口,会采用由纱布或棉布支撑的单绷带进行包扎,对于骨折或骨损伤等需要固定受伤部位时,常使用石膏绷带进行固定。
[0003]无论是包扎或者固定,现有的绷带均没有治疗或改善的效果,对于恢复时间较长的病人,长时间使用绷带存在透气性差,无法活动的现象,进而导致包扎处出现发痒或肌肉萎缩,影响患者的康复过程。远红外线的波长在8

14微米之间,人体受到远红外线作用时,体内的水分子能够产生共振,从而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组织生产。然而在远红外线作用时,由于往往会出现局部发热过高,易造成人体烫伤等现象,无法对受伤部位起到均匀的治疗效果;同时远红外作用时血液循环加快,人体会不可避免的出汗,绷带内部的汗液无法及时散发,导致细菌滋生,影响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该远红外医用绷带通过发热丝在电源开启时释放红外线,隔离机构中的具有碳纳米管层的纱线本体编织的织物含有碳纳米管成分,释放的红外线能够被碳纳米管反射,可均匀的作用于受伤部位,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同时碳纳米管的多孔结构能够增加绷带的透气性,减少细菌滋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000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该医用绷带包括:
[0006]绷带本体,所述绷带本体内设置有远红外加热装置,所述远红外加热装置包括多根发热丝、正极极芯、负极极芯、电源和温度控制机构,所述发热丝用于电源开启时释放远红外线;
[0007]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设置在所述绷带本体的下表面上,所述隔离机构包括具有碳纳米管层的纱线本体编织的织物。
[0008]可选地,所述织物的厚度为0.5

0.7mm,所述碳纳米管涂覆在纱线本体的表面,所述纱线本体上碳纳米管层的厚度为0.1

0.3mm。
[0009]优选的,所述织物的厚度为0.6mm,所述纱线本体上碳纳米管层的厚度为0.1mm。
[0010]可选地,所述隔离机构还包括抗菌层和防水透气层,所述抗菌层、防水透气层、织物和绷带本体依次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抗菌层至少包括两层抗菌纱布和设置在所述抗菌纱布内的抗菌微粒,所述抗菌微粒为天然提取物。
[0012]优选的,所述抗菌微粒的粒径为5

10μm,所述天然提取物包括蒲公英提取物、马齿苋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连翘提取物、艾草提取物或薄荷提取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13]优选的,所述天然提取物为蒲公英提取物、连翘提取物和薄荷提取物,所述蒲公英提取物、连翘提取物和薄荷提取物的比例为1

5:1

5:1,优选为2:3:1。
[0014]优选的,所述抗菌纱布内还包括多个吸水性树脂微球,所述微球的粒径为160

180nm,所述微球的平均孔径为4.2

4.8nm。
[0015]可选地,所述防水透气层包括无菌棉,所述无菌棉表面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防水透气层与所述织物连接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隔离凸起。
[0016]所述隔离机构通过魔术贴、按扣或缝线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绷带本体的下表面上。
[0017]可选地,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包括温度输入模块和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输入模块用于输入设定温度,并将设置温度发送到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于将所述绷带表面温度调节至所述设定温度。
[0018]可选地,所述温度控制机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
[0019]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试所述绷带本体下表面的实际温度,并将所述实际温度传输至所述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根据所述实际温度进行温度调节。
[0020]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至少为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绷带本体的下表面。
[0021]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所述绷带本体上,且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绷带本体的中心位置。
[0022]可选地,所述远红外加热装置设置有一个正极极芯及两个负极极芯,所述正极极芯处于两个负极极芯之间;
[0023]所述正极极芯与负极极芯平行排列,所述正极极芯与任一负极极芯的距离相等。
[0024]可选地,所述发热丝表面涂覆远红外导电涂料,所述多根发热丝平行且等间距排列,并与正极极芯垂直排列。
[0025]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0026]1.本申请所提供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发热丝用于电源开启时释放远红外线,该释放的远红外线能够被隔离机构中的碳纳米管反射,经反射后的远红外线能够均匀的照射到患者的受伤部位,从而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将人体内积攒的废物垃圾清理干净,同时促进血管扩张,促使受伤组织的快速再生,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0027]2.本申请所提供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具有碳纳米管层的纱线本体编织的织物,碳纳米管通过其自身的多孔结构,在受伤部位流出组织液或者汗液的时候能够及时将其吸收并挥发,从而来增加绷带的透气性,减少细菌滋生。
[0028]3.本申请所提供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隔离机构中的抗菌层和防水透气层能够初步将受伤部位流出的组织液或汗液进行吸收,增加医用绷带的抗菌能力和透气性,减少医用绷带内的细菌滋生,避免用户皮肤出现瘙痒或发白的现象。
[0029]4.本申请所提供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无菌棉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透气孔,能够增加绷带的透气性,无菌棉与织物的连接表面设置有多个隔离凸起,该隔离凸起能够进一步增加绷带内部的透气性,也能便于远红外线穿过隔离机构达到人体皮肤表层,促使人体组织的自身康复。
[0030]5.本申请所提供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温度控制机构中的温度传感器至少为两个,能够采集医用绷带表面多个地方的温度,将采集到的温度传输至温度控制器,便于调节
医用绷带表面的温度,避免局部温度过高,防止产生烫伤,提高患者的使用感。
附图说明
[003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远红外医用绷带示意图;
[0033]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远红外医用绷带的侧截面图;
[0034]部件和附图标记列表:
[0035]10、绷带本体;11、发热丝;12、电源;13、温度输入模块;14、温度控制器;15、温度传感器;21、织物、22、抗菌层;23、抗菌微粒;24、吸水性树脂微球;25、防水透气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绷带本体,所述绷带本体内设置有远红外加热装置,所述远红外加热装置包括多根发热丝、正极极芯、负极极芯、电源和温度控制机构,所述发热丝用于电源开启时释放远红外线;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设置在所述绷带本体的下表面上,所述隔离机构包括具有碳纳米管层的纱线本体编织的织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的厚度为0.5

0.7mm,所述碳纳米管涂覆在纱线本体的表面,所述纱线本体上碳纳米管层的厚度为0.1

0.3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机构还包括抗菌层和防水透气层,所述抗菌层、防水透气层、织物和绷带本体依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至少包括两层抗菌纱布和设置在所述抗菌纱布内的抗菌微粒,所述抗菌微粒为天然提取物;和/或所述防水透气层包括无菌棉,所述无菌棉表面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防水透气层与所述织物连接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隔离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红外加热医用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包括温度输入模块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昭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光翌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