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385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包括:主机和刺激线圈组件;主机包括壳体、触控屏、控制板、升压电路板模块、储能电容模块、刺激模块和液冷组件;触控屏、升压电路板模块、储能电容模块、刺激模块和液冷组件均连接于控制板;控制板、升压模块、刺激模块和液冷组件均设置在壳体内部;升压电路板模块用于为储能电容提供电压;刺激模块与刺激线圈组件连接,刺激线圈组件用于将储能电容的电压转化为磁场能量;液冷组件包括半导体散热器组件和液冷箱,半导体散热器组件的冷端连接于液冷箱内的液体,液冷箱连接于刺激线圈组件,以实现液冷箱内的液体与刺激线圈组件之间的热量交换。冷箱内的液体与刺激线圈组件之间的热量交换。冷箱内的液体与刺激线圈组件之间的热量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经颅磁刺激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作用于大脑皮质的非侵入性技术,其主要是利用时变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将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使皮质神经元去极化而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影响大脑皮质电活动的一项物理神经调控技术。
[0003]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经颅磁刺激已经被证明在治疗帕金森病、癫痫及相关运动障碍、抑郁症及情绪障碍、脑卒中、精神分裂症以及慢性痛等疾病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除此之外,经颅磁刺激还可以进行客观、直接的运动神经系统或感觉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可进行评价皮质脊髓束的传导性、评价运动皮质的兴奋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功能及预后评估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评定。
[0004]现有的经颅磁刺激仪存在体积大,功率密度小的缺点。再加上多个脉冲电流经过刺激线圈后,刺激线圈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需要对刺激线圈进行冷却,现有的常用方法有风冷和液冷,从临床反馈看液冷较风冷效果强很多,但是液冷经颅磁刺激仪需要增加液冷循环系统体积上更加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000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包括:包括主机和刺激线圈组件;所述主机包括壳体、触控屏、控制板、升压电路板模块、储能电容模块、刺激模块和液冷组件;所述触控屏、升压电路板模块、储能电容模块、刺激模块和液冷组件均连接于所述控制板,通过控制板控制所述升压模块、储能电容模块、刺激模块和液冷组件的运行;所述控制板、升压电路板模块、刺激模块和液冷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升压电路板电路板模块用于为所述储能电容提供电压;所述刺激模块与所述刺激线圈组件连接,所述刺激线圈组件用于将储能电容的电压转化为磁场能量;所述液冷组件包括半导体散热器组件和液冷箱,所述半导体散热器组件的冷端连接于所述液冷箱内的液体,液冷箱连接于所述刺激线圈组件,以实现液冷箱内的液体与刺激线圈组件之间的热量交换。
[0007]在本技术的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中,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和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方,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半导体散热器组件和液冷箱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0008]在本技术的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中,所述安装支架为L型,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所述竖直板靠近中部位置处向内凹陷形成U型凹槽部,所述竖直板远离水平板的端部位置向内翻边形成L型凹槽部;所述水平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L型凹槽部和所述U型凹槽部之间形成一U型槽,所述半导体散热器组件安装于所述U型槽内。
[0009]在本技术的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中,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L型凹槽部和所述U型凹槽部的底壁上且正对所述半导体散热器组件设置。
[0010]在本技术的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中,还包括内壳组件和第二安装板,所述升压电路板模块、刺激模块和储能电容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内壳组件内;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内壳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0011]在本技术的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中,所述内壳组件包括底壳和壳盖,所述底壳为U型,底壳包括垂直壁和两个水平壁,其中一个水平壁安装于第二安装板上;所述壳盖为相邻两侧面开口的方形壳,所述壳盖盖住所述底壳的开口。
[0012]在本技术的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中,所述壳盖的侧壁上排布有多个通孔部。
[0013]在本技术的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中,所述刺激模块包括:可控硅Q1、 RC电路和二极管D1,所述储能电容模块包括储能电容C1,所述刺激线圈组件包括线圈L1,所述储能电容C1通过可控硅Q1和二极管D1与线圈L1串联,在控制板给到触发脉冲时,可控硅Q1导通,线圈L1产生磁场。
[0014]在本技术的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中,所述升压电路板模块包括:后级升压电路模块、前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模块、通信电路模块、后级驱动电路模块、接口部分外接DSP主控模块、后级输出电压采样模块。
[00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将液冷组件集成在主机内,减小整体调的体积。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经颅磁刺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经颅磁刺激装置的爆炸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经颅磁刺激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经颅磁刺激装置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经颅磁刺激装置的内壳组件部分的爆炸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经颅磁刺激装置的液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经颅磁刺激装置的液冷组件的爆炸图;
[002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经颅磁刺激装置的刺激模块部分的电路图;
[0025]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经颅磁刺激装置的后级升压电路的电路图;
[0026]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经颅磁刺激装置的前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路图;
[0027]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经颅磁刺激装置的升压电路的其它模块的电路图。
[0028]标号说明:
[0029]10、主机;11、壳体;12、触控屏;13、控制板;14、升压电路板模块;15、储能电容模块;16、刺激模块;17、液冷组件;171、半导体散热器组件;172、液冷箱;173、第一安装板;
174、安装支架;1741、水平板;1742、竖直板; 1743、U型凹槽部;1744、L型凹槽部;175、风扇;18、内壳组件;181、底壳; 1811、垂直壁;1812、水平壁;182、壳盖;19、第二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和刺激线圈组件;所述主机包括壳体、触控屏、控制板、升压电路板模块、储能电容模块、刺激模块和液冷组件;所述触控屏、升压电路板模块、储能电容模块、刺激模块和液冷组件均连接于所述控制板,通过控制板控制所述升压电路板模块、储能电容模块、刺激模块和液冷组件的运行;所述控制板、升压电路板模块、刺激模块和液冷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升压电路板模块用于为所述储能电容提供电压;所述刺激模块与所述刺激线圈组件连接,所述刺激线圈组件用于将储能电容的电压转化为磁场能量;所述液冷组件包括半导体散热器组件和液冷箱,所述半导体散热器组件的冷端连接于所述液冷箱内的液体,液冷箱连接于所述刺激线圈组件,以实现液冷箱内的液体与刺激线圈组件之间的热量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和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方,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半导体散热器组件和液冷箱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为L型,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所述竖直板靠近中部位置处向内凹陷形成U型凹槽部,所述竖直板远离水平板的端部位置向内翻边形成L型凹槽部;所述水平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L型凹槽部和所述U型凹槽部之间形成一U型槽,所述半导体散热器组件安装于所述U型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景焱王智博刘行卢冠男刘新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英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