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77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排水排汽装置——双排斗,主要应用于屋面防水保温排水排汽系统,旨在解决屋面保温层内积水不能及时排泄和湿气排放缓慢的难题。双排斗由底座和盖板两部分组成,底座安装在屋面结构中,盖板支撑柱朝下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下端连接在室内厨房、卫生间排气筒上,排气筒下端与下水管网连接,上端高出屋面与大气连通,当屋面保温层内积水过多时,双排斗通过厨房、卫生间下水管网把保温层内积水排出,当屋面保温层内有积汽有压力时,气体也会通过挤塑板缝隙进入双排斗,通过排气筒排放到空中。排气筒排放到空中。排气筒排放到空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排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水、排汽装置——双排斗,主要应用在建筑屋面上,用来排出屋面保温层内积水和湿气。

技术介绍

[0002]《GB50345

2012屋面工程技术规范》4.4.5中指出,屋面排汽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找平层设置的分格缝可兼作排汽道,排汽道的宽度宜为40mm;(2)排汽道应纵横贯通,并应与大气连通的排汽管相通,排汽孔可设在檐口下或纵横排汽道的交叉处;(3)排汽道纵横间距宜为6m,屋面面积每36m2宜设置一个排汽孔,排汽孔应作防水处理;(4)在保温层下也可铺设带支点的塑料板。
[000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2018及倒置式屋面技术规程》JGJ230

2018讲座课件第二章常用规范常识中一般规定的第8条指出,屋面排汽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找平层设置的分格缝可兼作排气道,排气道的宽度宜为40mm;(2)排气道应纵横贯通,并应与大气连通的排气管相通,排气孔可设在檐口下或纵横排气道的交叉处;(3)排气道纵横间距宜为6m,屋面面积每36m2宜设置一个排气孔,排气孔应作防水处理;(4)在保温层下也可铺设带支点的塑料板,通过空腔层排水、排气。
[0004]可以看到,《GB50345

2012屋面工程技术规范》中的



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2018及倒置式屋面技术规程》JGJ230

2018讲座课件中
ꢀ‘


是一个意思,在建筑领域,

隔汽层



隔气层

也经常混用,所以,本专利技术中写到的







也是一个意思。以上两个规范中排汽构造的第(1)(2)(3)项基本相同,第(4)项中,后者在

在保温层下也可铺设带支点的塑料板

后加了

通过空腔层排水、排气

。可以看出两规范的目的都是控制保温层内水、汽聚集到保温层下,且后一个规范表达地更为明确。目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都只设计了排汽孔,虽然湿气可以通过排汽孔从排汽管向上排出,但是积水却是要往下走的,所以排汽孔无法排出积水。
[0005]通过以上规范条例可以看出,屋面保温层内的积水、湿气,都是等它们变为气体后,靠排汽孔慢慢排出,如果只有少量的湿气,通过排汽孔还可以解决排汽问题,但是事实上,很多渗漏屋面,保温层内均有大量积水,靠蒸发排放远远不够。这些技术规范,都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引用下来的,当时保温层使用的保温材料是水泥珍珠岩或沥青珍珠岩,积水在水泥珍珠岩或沥青珍珠岩里基本不会流动,只能通过蒸发从排汽孔慢慢排出。现在的屋面保温层材料,使用挤塑板取代了水泥珍珠岩,挤塑板不吸水,积水或湿气在挤塑板缝隙中水动性和汽动性都很好,湿气能通过保温板缝隙上返,积水也会自然聚集在保温层下。从现实屋面渗漏情况看,渗漏屋面保温层内皆有积水,情况严重的,保温层内积水能深达
100mm以上,而排汽孔无快速排水功能,不能满足排水、排汽需要。
[0006]本专利技术排水排汽装置——双排斗,由底座和盖板两部分组成,底座安装在屋面结构层中,底座稳固条镶嵌在结构找坡层或找平层中,隔汽层或倒置防水层做到底座面板平面上。底座排水口在室内与厨房、卫生间出屋面排汽筒连接,盖板盖在底座上,盖板过滤柱下面是倒置防水层,保温层内水、汽通过双排斗底座收集排放,在排气筒中分流,汽往上走,从排汽口排出,水向下流,进入排气筒下水通道,流向建筑物下水管网。
[0007]《GB50345

2012屋面工程技术规范》5.3.4节第4项中指出,屋面纵横排汽道的交叉处可埋设金属或塑料排汽管,排汽管宜设置在结构层上,穿过保温层及排汽道的管壁四周应打孔。在寒冷的冬季,屋面排汽管内壁会凝结厚厚一层霜冻,霜冻化成水后,会从排汽孔流进保温层中。安装本专利技术装置——双排斗后,屋面不再留排汽孔,也不再安装排汽管,可以避免冷凝水流进保温层的情况。
[0008]在面积较小的屋面,双排斗可以完全取代排汽孔,在面积较大的屋面,双排斗可以辅佐其它排水排汽装置——如三排斗等,部分取代排汽孔(三排斗是基于同一理念研发的另一个排水排汽装置,其具有收集排放屋面雨水、排除保温层内积水湿气、为保温层换气等功能)。因双排斗是安装在保温层内,借助厨房、卫生间排汽筒向外排汽,屋面不留排汽孔,也不再安装排汽管,排除了排汽管年久失修反变成屋面渗漏点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屋面保温层内积水不能及时排泄和湿气排放缓慢的难题。本专利技术解决该难题的方案是,设计了一种水、汽双排装置——双排斗。
[0010]积水、湿气在屋面保温层下的聚集,以及水、汽在挤塑板缝隙中的流动性,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双排斗的安装使用提供了可行性。相比排汽孔,双排斗排汽面积更大,1个双排斗可以替代多个排汽孔,通过安装双排斗,取消屋面排汽孔,使排汽孔明排汽变为双排斗暗排汽,更利于排出保温层内积水和湿气。
[0011]双排斗由底座和盖板两部分组成,底座安装在屋面结构中,底座排水口在室内与厨房、卫生间出屋面排气筒连接,底座面板与结构找坡层同高,盖板支撑柱朝下安装在底座中,受盖板过滤柱、支撑柱、叶片及底座内壁共同作用,在盖板和底座之间(隔汽层或倒置防水层之上)形成排水排汽通道,同时可以利用盖板过滤柱过滤杂物。底座上粗下细,有一个变径,上粗利于收集积水,下细利于与排气筒连接。底座面板下面有底座稳固条,底座稳固条镶嵌在结构找坡层中,起稳定底座作用。底座下端连接在室内厨房、卫生间的排气筒上,排气筒下端与下水管网连接,上端高出屋面与大气连通,当屋面保温层内积水过多时,双排斗通过排气筒下水通道把保温层内积水排出(保温层内积水有限,流量远小于厨房、卫生间流水量,不会影响厨房、卫生间的正常使用功能),当屋面保温层内有蒸汽压力时,气体也会通过挤塑板缝隙进入双排斗,通过排气筒排放到空中。过滤柱既能过滤杂物不流进底座,又能支撑盖板与底座保持一定距离,保证积水排放畅通。支撑柱和叶片可保证盖板稳定在底座上方中心位置。
[0012]保温层内水、汽通过双排斗流经排气筒时,水、汽分流,汽往上走,水向下流,这和厨房、卫生间下水流到排气筒后,水、汽分流的原理是一样的。这样,双排斗就做到了水、汽双排。及时排出保温层内积水和湿气,不但能减轻房屋渗漏隐患,还能提高保温层保温性
能,延长屋面防水保温使用年限。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双排斗盖板示意图。
[0014]图2是双排斗盖板前视图,其中1是盖板面板,2是过滤柱,3是支撑柱,4是叶片。
[0015]图3是双排斗盖板仰视图。
[0016]图4是双排斗底座示意图,其中1是底座面板,2是面板沟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排汽装置——双排斗,包括底座和盖板,其特征在于,双排斗由底座和盖板两部分组成,底座安装在屋面结构层中,盖板支撑柱朝下安装在底座上,受盖板过滤柱、支撑柱、叶片及底座内壁共同作用,在盖板盖和底座之间形成排水排汽通道,同时利用盖板过滤柱过滤杂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斗,其特征在于,底座上粗下细,有一个变径,底座上檐有底座面板,面板上平面有面板沟槽,下平面有底座稳固条,面板沟槽有利于牢固粘接倒置防水层,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梅位春雷位学长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科健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