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薄型抗皱缩的尿失禁吊带网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370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7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轻薄型抗皱缩的尿失禁吊带网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吊带网片具有变化成圈双梳组织结构,厚度≤0.39mm,是由两组医用不可吸收合成单丝通过不同的垫纱轨迹编织而成,第一组单丝在一个导纱梳上一穿一空排列,且每根单丝都在其所对应的一个织针上沿纵向垫纱成圈;第二组单丝在另一个导纱梳上一穿一空排列,且每根单丝都在其所对应的第一组垫纱织针左右相邻的两个织针上沿纵向轮流垫纱成圈。本申请所述尿失禁吊带网片为轻薄的抗皱缩设计,可以显著降低异物感、膀胱等组织侵蚀及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舒适度。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舒适度。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薄型抗皱缩的尿失禁吊带网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尿失禁悬吊带,尤其涉及一种轻薄型抗皱缩的尿失禁吊带网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口漏出。我国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高达18.9%,50~59岁年龄段女性患病率高达28.0%,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由于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微创简便等特点,已经成为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一线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通常使用合成网带进行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网带无张力地置于尿道中段侧后方,腹压增加时网带在尿道中段形成压力而使得漏尿得到控制。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虽然提高了治愈率,但仍会有部分患者存在较强异物感、膀胱尿道阴道侵蚀及术后疼痛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严重不适。
[0003]为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授权公告号为CN 207012267 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编链结构的尿失禁悬吊带,该悬吊带包括网片,并且其网片上具有编织网孔和若干并排排列的编链结构,此编链结构在网片上的延伸方向与悬吊带植入后的受力方向一致。该悬吊带网片为矩形网孔,且具有较低的纵向伸长率,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术后部分并发症,但网片偏硬,会增加术后不适感的发生率。并且,市面吊带产品易皱缩变形导致对组织的施压切割作用,引发患者术后疼痛的事件也越来越多。
[0004]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轻薄的抗皱缩吊带网片以在保证治愈率的同时降低异物感、膀胱等组织侵蚀及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轻薄型抗皱缩的尿失禁吊带网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尿失禁吊带网片重量轻、厚度小,结构稳定且伸长低,可以显著降低异物感、侵蚀及术后疼痛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舒适度。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轻薄型抗皱缩的尿失禁吊带网片,所述吊带网片具有变化成圈双梳组织结构,厚度≤0.39mm,是由两组医用不可吸收合成单丝通过不同的垫纱轨迹编织而成,第一组单丝在一个导纱梳上一穿一空排列,且每根单丝都在其所对应的一个织针上沿纵向垫纱成圈;第二组单丝在另一导纱梳上一穿一空排列,且每根单丝都在其所对应的第一组垫纱织针左右相邻的两个织针上沿纵向轮流垫纱成圈。
[0007]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两组不同的垫纱轨迹的单丝在织针上的成圈形式为开口线圈和/或闭口线圈。
[0008]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吊带网片的孔径≥1mm,厚度≤0.39mm,克重≤38g/m2,断裂伸长率≤45%。
[0009]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吊带网片的横向密度≤29纵列/inch,纵向密度≤17横
列/cm。
[0010]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医用不可吸收合成单丝直径≤0.15mm,断裂强度≥3gf/d,断裂伸长率≥10%。
[0011]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医用不可吸收合成单丝包括聚丙烯单丝、聚酯单丝、聚酰胺单丝或聚偏二氟乙烯单丝。
[0012]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吊带网片厚度范围为0.23

0.39mm;其孔径范围为1

2.5mm。
[0013]本申请还提供如前所述的尿失禁吊带网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在经编机上安装前后两把导纱梳,两组单丝分别穿在这两把导纱梳上,且均为一穿一空排列,第一组的每根单丝都在其所对应的一个织针上沿纵向垫纱成圈;第二组的每根单丝都在其所对应的第一组垫纱织针左右相邻的两个织针上沿纵向轮流垫纱成圈,编织得到轻薄型抗皱缩的尿失禁吊带网片。
[0015]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单丝穿纱在前导纱梳上,第二组单丝穿纱在后导纱梳上;
[0016]或者所述第一组单丝穿纱在后导纱梳上,第二组单丝穿纱在前导纱梳上。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吊带网片由医用不可吸收合成单丝通过两组不同的垫纱轨迹编织而成,第一组单丝在同一个导纱梳上一穿一空排列,且每根单丝都在其所对应的一个织针上沿纵向垫纱成圈;第二组单丝在另一个导纱梳上一穿一空排列,且每根单丝都在其所对应的第一组垫纱织针左右相邻的两个织针上沿纵向轮流垫纱成圈,即为轻薄型的变化成圈双梳组织,厚度≤0.39mm。本申请所述尿失禁吊带网片为轻薄的抗皱缩设计,可以显著降低异物感、侵蚀及术后疼痛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第一类实施例的两组单丝均闭口成圈的垫纱运动图;
[0019]图2为本申请第二类实施例的第一组单丝闭口成圈、第二组单丝开口成圈的垫纱运动图;
[0020]图3为本申请第三类实施例的第一组单丝闭口成圈、第二组单丝开口加闭口成圈的垫纱运动图;
[0021]图4为本申请第五类实施例的两组单丝均开口成圈的垫纱运动图;
[0022]图5为本申请第四类实施例的第一组单丝开口成圈、第二组单丝闭口成圈的垫纱运动图;
[0023]图6为本申请第六类实施例的第一组单丝开口成圈、第二组单丝闭口加开口成圈的垫纱运动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轻薄型抗皱缩的尿失禁吊带网片,所述吊带网片具有变化成圈双梳组织结构,厚度≤0.39mm,是由两组医用不可吸收合成单丝通过不同的垫纱轨迹编织而成,第一组单丝在一个导纱梳上一穿一空排列,且每根单丝都在其所对应的一个织针上沿纵向垫纱成圈;第二组单丝在另一个导纱梳上一穿一空排列,且每根单丝都在其所对应的第一组垫纱织针左右相邻的两个织针上沿纵向轮流垫纱成圈。
[002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如前所述的尿失禁吊带网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在经编机上安装前后两把导纱梳,两组单丝分别穿在这两把导纱梳上,且均为一穿一空排列,根据所设计的垫纱轨迹,第一组的每根单丝都在其所对应的一个织针上沿纵向垫纱成圈;第二组的每根单丝都在其所对应的第一组垫纱织针左右相邻的两个织针上沿纵向轮流垫纱成圈,编织得到轻薄型抗皱缩的尿失禁吊带网片。
[0028]本申请提供的尿失禁吊带网片的重量轻、厚度小,可降低体内异物感,另外,网片结构稳定且伸长低,可明显减少由于吊带变形所引起的膀胱等组织侵蚀,降低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舒适度。
[0029]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独创编织工艺制备所述经编组织的尿失禁吊带网片,可以使吊带既轻薄又抗皱缩,可以显著降低异物感、侵蚀及术后疼痛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舒适度。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单丝穿纱在前导纱梳上,第二组单丝穿纱在后导纱梳上;或者所述第一组单丝穿纱在后导纱梳上,第二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薄型抗皱缩的尿失禁吊带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带网片具有变化成圈双梳组织结构,厚度≤0.39mm,是由两组医用不可吸收合成单丝通过不同的垫纱轨迹编织而成,第一组单丝在一个导纱梳上一穿一空排列,且每根单丝都在其所对应的一个织针上沿纵向垫纱成圈;第二组单丝在另一个导纱梳上一穿一空排列,且每根单丝都在其所对应的第一组垫纱织针左右相邻的两个织针上沿纵向轮流垫纱成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失禁吊带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不同的垫纱轨迹的单丝在织针上的成圈形式为开口线圈和/或闭口线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失禁吊带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带网片的孔径≥1mm,厚度≤0.39mm,克重≤38g/m2,断裂伸长率≤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失禁吊带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带网片的横向密度≤29纵列/inch,纵向密度≤17横列/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失禁吊带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不可吸收合成单丝直径≤0.15mm,断裂强度≥3gf/d,断裂伸长率≥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纹龙张耀光吴刚李春明王建业殷敬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舒瑞康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