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层间距及壳厚可调节的中空碳碗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层间距及壳厚可调节的中空碳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已从石墨、金刚石等传统碳材料发展到今日的活性炭、石墨烯、碳纤维、纳米碳管、富勒烯等被称为第四类工业材料的新型碳材料。由于碳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大、热膨胀小、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导电性和生理相容性好以及耐酸碱腐蚀性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污水处理、能源储存、药物的储存与释放、冶金、建筑、机械等领域,因此开发具有独特结构、组分和功能的碳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0003]中空结构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可以容纳客体分子等特点,因此被应用于药物缓释、催化剂载体、储能材料等诸多领域。基于中空碳球发展而来的中空碳碗不仅继承了中空碳球的结构和功能,而且其还具备中空碳球所不具有的凹陷、开口以及非球形的弱对称结构等特点,使其在光学、药物缓释、催化、超级电容器、可控释放、锂离子电池、分子印刷等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r/>[0004]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间距及壳厚可调节的中空碳碗,其特征在于,碳碗为双壳层碗状结构,内部中空,碳碗内层为部分石墨化的普通碳层,外层为N原子掺杂的部分石墨化的碳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层间距及壳厚可调节的中空碳碗,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碗的内壳层碗口外径可在160
‑
500nm之间进行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层间距及壳厚可调节的中空碳碗,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碗的内壳层厚度可在5
‑
20nm之间进行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层间距及壳厚可调节的中空碳碗,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碗外壳层厚度可在10
‑
100nm之间进行调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层间距及壳厚可调节的中空碳碗,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碗内外壳层间距可在10
‑
100nm之间进行调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层间距及壳厚可调节的中空碳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过程包括下述步骤:
①
软核/硬壳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取2
‑
7mL苯乙烯,将其与140mL去离子水混合,通入高纯氮气搅拌30min,加热至70℃,然后加入10mL含0.08
‑
0.32g过硫酸钾的去离子水溶液作为引发剂,在70℃下搅拌3
‑
6小时,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
‑
2mL的交联剂二乙烯基苯,反应24h,即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民,任红宾,王瑞娟,刘浩彬,邵普,曹凤阳,陈加福,付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