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多纤耦合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356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多纤耦合器及其使用方法,该耦合器由上盖、转轴、盒体、安装平台、面板组成外壳,盒体是所有部件的容器,上盖与通过转轴固定在盒体的一边,面板上层有进纤键、复位键、电源指示、USB供电接口、耦合压板下固定装置、耦合压板、耦合压板转轴、耦合区域外框、尾纤引出孔,面板下层设有供电接口,容纳控制电路、供电连接线,安装平台设有电机固定槽、电机轨道、轨道固定孔、耦合模块固定孔,安装大磁铁、测试模块底板、耦合模块底板、尾纤模块底板,电机固定槽安装步进电机,在盒体与盒体前端的倾斜面安装尾纤接口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携带,耦合器自身不配电源,使用充电宝供电,插USB接口的LED灯提供照明,适合多种施工环境。环境。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多纤耦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多纤耦合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外光缆线路通信工程的不断开展,光缆线路工程中的单盘检测、布放后72小时内检测、接续实时监测、光缆障碍查找等质量检验环节需要使用测试仪表完成光缆性能测试。在检测过程中,光纤耦合器在被测光缆纤芯与测试纤芯之间起耦合连接的作用。
[0003]目前通用的以金属块为主要材料制作的光纤耦合器存在重量重、需要眼睛贴近观察、操作过程易受灰尘影响、单次操作不易重复等问题。耦合时的光纤是两段透明的玻璃柱,纤芯对接必须靠眼睛“瞄准”分辨它们的间距,耦合过程必须靠眼睛全神贯注盯住耦合槽,整个过程极易出错导致纤芯“对不准”,导致耦合成功率低。
[0004]目前有的队伍使用熔接机耦合对纤,虽然效果较好,但是熔接机使用成本高,导致测试成本提升;熔接机耦合对光纤端面制作要求高,需要专用切割刀操作,操作时间延长;熔接机耦合需要时间进行微调对纤,导致操作时间延长;熔接机耦合对纤,两个光纤端面存在间隙,测试图像中会产生“圆弧”现象,会造成图像不合格影响数据判定。
[0005]目前有的队伍在监测时使用大量一体化熔纤盘解决了耦合难的问题,但是一些干线工程144芯就需要12个一体化熔纤盘盘片,盘片体积较大,不便于妥善安置,露天摆放容易造成偷盗、浸水、霜冻等问题,由于测试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盘片一般不重复使用。如果按一个中继段消耗12个盘片计算,5个中继段就得一次性消耗60个盘片,这还不包括熔接成端的时间和费用。
[0006]好的耦合器应该不影响测试过程,不增加测试难度,方便携带和使用。普通单芯耦合器,除了以上问题外,一次只能耦合一根纤,遇到返工时需要频繁更换光纤进行耦合测试,造成测试人员手忙脚乱影响返工效率。而本专利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动多纤耦合器,该耦合器重量轻,耦合效果稳定、衰耗小,适合多种施工环境,很好地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多纤耦合器,该耦合器由上盖1、转轴2、盒体3、安装平台21、面板23组成外壳;盒体3是所有部件的容器,上盖1与通过转轴2固定在盒体3的一边;面板23上层有进纤键10、复位键11、电源指示12、USB供电接口18、耦合压板下固定装置19、耦合压板22、耦合压板转轴25、耦合区域外框26、尾纤引出孔27,面板23下层设有供电接口17,容纳控制电路15、供电连接线16;安装平台21设有电机固定槽4、电机轨道8、轨道固定孔9、耦合模块固定孔20,安装大磁铁24、测试模块底板29、耦合模块底板37、尾纤模块底板45,电机固定槽4安装步进电机5;在盒体3与盒体前端14的倾斜面安装尾纤接口模块13。
[0009]本专利技术测试模块底板28、测试纤引入槽29、测试滑轨30、小磁铁31、压纤轴32、压纤
轴固定凸起33、盖板固定轴34、盖板轴凸起35、压纤橡胶块36、测试纤盖板37组成测试模块,测试模块的测试滑块30与电机滑块6相连,测试滑块30和电机轨道8形成滑动部件。耦合模块底板38、耦合底板固定孔39、左引导支架40、左引导孔41、耦合槽42、右引导孔43、右引导支架44组成耦合模块,由耦合模块固定孔20固定在安装平台21上,耦合压板22经耦合压板转轴25向下转动,在耦合压板下固定装置19处锁定。尾纤模块底板45、尾纤引入槽47、小磁铁48、压纤轴固定凸起49、压纤轴50、盖板固定轴51、盖板轴凸起52、压纤橡胶块53、尾纤盖板54组成尾纤模块,安放在大磁铁24上方。连接法兰55由连接法兰固定孔56固定在尾纤接口模块13上,尾纤端头固定于尾纤连接法兰55背面,尾纤在盒体3内部盘绕,从面板2上尾纤引出孔27引出。
[0010]本专利技术上盖1、盒体3、安装平台21、面板23可以由塑料板、有机玻璃或者环氧树脂板制作。耦合模块固定后不可移动,安装时应保证左引导支架40与左引导孔41,右引导支架44与右引导孔43应和耦合槽42保持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测试模块的测试纤引入槽29应对准耦合模块的右引导支架44,尾纤模块的尾纤引入槽47应对准耦合模块的左引导支架40,使得左右光纤能在耦合槽42中相连接。
[0011]测试模块底板28采用塑料块制成,靠近耦合模块底板38的左侧低,另一端高,测试模块底板28上测试纤引入槽29深度为0.1mm;在测试模块底板28表面嵌有5颗小磁铁31与铁质尾纤盖板37一起固定测试光纤,小磁铁31直径为4mm;测试纤盖板37和测试模块底板28在盖板轴凸起35位置通过盖板固定轴34进行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尾纤模块底板45采用塑料块制成,靠近耦合模块底板38的左侧高另一端低,尾纤引入槽52深度为0.5mm;尾纤模块底板45底部覆盖铁皮,安装平台21安装大磁铁24的两处,大磁铁24直径8mm,尾纤模块底板45吸附在安装平台21上,手推尾纤模块底板45能左右短距离移动;在尾纤模块底板45表面嵌有5颗小磁铁48与铁质尾纤盖板54一起固定尾纤,小磁铁47直径为4mm。尾纤盖板56和尾纤模块底板45、在盖板轴凸起51位置通过盖板固定轴50进行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测试模块的测试滑块30在步进电机5的电机滑块6带动下在电机轨道8左右移动;通过按进纤键10操作,由控制电路15对步进电机5的动作进行控制,驱动测试模块底板28向耦合模块移动;通过复位按键11操作,驱动测试模块底板28向远离耦合模块方向移动,实现被测光纤的进纤和复位。
[0014]本专利技术电动多纤耦合器为了实现12芯光纤耦合,多处安装磁铁,利用磁力间接压住光纤,磁力力量大小固定,不会因人为原因增加或减小,保证了恰到好处将光纤压住,不会因失误力量过大压断光纤,提高了测试成功率;在压紧12个耦合槽42过程中,利用耦合压板22经耦合压板转轴25向下转动,在耦合压板下固定装置19处锁定的方式将压力均匀分散到12个受力点,保证了12处耦合质量相同。
[0015]本专利技术在没有电源时也可使用,将测试模块向耦合模块移动,插入被测光纤,发现被测光纤有微弯就可以下压耦合压板22,形成传光通道实现耦合。耦合压板压紧耦合槽41的力量来自耦合压板22的弹性形变。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多纤耦合器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第一步:耦合器接电复位;
[0018]使用充电线连接充电宝和电动多纤耦合器的Micro USB供电接口17,向耦合器供
电,电源指示12灯亮;测试模块底板28应位于槽道的右侧,如果测试模块在左侧应按复位键11使测试模块位于安装平台21的电机轨道8的右侧。
[0019]第二步:制作光纤端面安装模块;
[0020]将工具配套尾纤从尾纤引出孔27拉出,去除30mm的塑料紧套层,去除涂覆层,将尾纤沿着尾纤模块的尾纤引入槽47从压纤轴50下穿出,裸光纤应在指示刻度以外,将剩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多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器的外壳由上盖(1)、转轴(2)、盒体(3)、安装平台(21)、面板(23)组成;上盖(1)与通过转轴(2)固定在盒体(3)的一边;面板(23)上层有进纤键(10)、复位键(11)、电源指示(12)、USB供电接口(18)、耦合压板下固定装置(19)、耦合压板(22)、耦合压板转轴(25)、耦合区域外框(26)、尾纤引出孔(27),面板(23)下层设有供电接口(17),容纳控制电路(15)、供电连接线(16);安装平台(21)设有电机固定槽(4)、电机轨道(8)、轨道固定孔(9)、耦合模块固定孔(20),安装大磁铁(24)、测试模块底板(29)、耦合模块底板(37)、尾纤模块底板(45),电机固定槽(4)安装步进电机(5);在盒体(3)与盒体前端(14)的倾斜面安装尾纤接口模块(13);测试模块底板(28)、测试纤引入槽(29)、测试滑轨(30)、小磁铁(31)、压纤轴(32)、压纤轴固定凸起(33)、盖板固定轴(34)、盖板轴凸起(35)、压纤橡胶块(36)、测试纤盖板(37)组成测试模块,测试模块的测试滑块(30)与电机滑块(6)相连,测试滑块(30)和电机轨道(8)形成滑动部件;耦合模块底板(38)、耦合底板固定孔(39)、左引导支架(40)、左引导孔(41)、耦合槽(42)、右引导孔(43)、右引导支架(44)组成耦合模块,由耦合模块固定孔(20)固定在安装平台(21)上,耦合压板(22)经耦合压板转轴(25)向下转动,在耦合压板下固定装置(19)处锁定;尾纤模块底板(45)、尾纤引入槽(47)、小磁铁(48)、压纤轴固定凸起(49)、压纤轴(50)、盖板固定轴(51)、盖板轴凸起(52)、压纤橡胶块(53)、尾纤盖板(54)组成尾纤模块,安放在大磁铁(24)上方;连接法兰(55)由连接法兰固定孔(56)固定在尾纤接口模块(13)上,尾纤端头固定于尾纤连接法兰(55)背面,尾纤在盒体(3)内部盘绕,从面板(2)上尾纤引出孔(27)引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多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测试模块的测试滑块(30)在步进电机(5)的电机滑块(6)带动下在电机轨道(8)左右移动,通过按进纤键(10)操作,由控制电路(15)对步进电机(5)的动作进行控制,驱动测试模块底板(28)向耦合模块移动;通过复位按键(11)操作,驱动测试模块底板(28)向远离耦合模块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多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测试模块底板(28)表面嵌有5颗小磁铁(31)与铁质尾纤盖板(37)一起固定测试光纤,小磁铁(31)直径4mm;尾纤模块底板(45)底部覆盖铁皮,安装平台(21)安装大磁铁(24)两处,大磁铁(24)直径8mm,尾纤模块底板(45)吸附在安装平台(21)上,手推尾纤模块底板(45)能左右短距离移动;在尾纤模块底板(45)表面嵌有小磁铁(48)5颗与铁质尾纤盖板(54)一起固定尾纤,小磁铁(48)直径4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多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上盖(1)由塑料板、有机玻璃或者环氧树脂板制作,上盖(1)长180mm,宽190mm,高80mm,盒体(3)由塑料板、有机玻璃或者环氧树脂板制作,盒体(3)长180mm,宽190mm,高8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多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测试模块底板(28)采用塑料块制成,长度为80mm、宽度为30mm,靠近耦合模块底板(38)一端高度为4mm,另一端高度为5mm,测试模块底板(28)上测试纤引入槽(29)深度为0.1mm;尾纤模块底板(45)采用塑料块制成,长度为80mm、宽度为30mm,靠近耦合模块底板(38)一端高度为4mm,另一端高度为5mm,尾纤模块底板(45)上尾纤引入槽(47)深度为0.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多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耦合模块固定后不可移动,安装时应保证左引导支架(40)与左引导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李勇方恒武吴旌周兵张志方费孔鹤
申请(专利权)人: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