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含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是现在建材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可塑性强,操作方便,能适合大量工程所需。
[0003]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凝胶材料与骨料,通过凝胶材料将骨料粘结,形成固体结构,通常,凝胶材料多采用水泥,水泥与水接触,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水化反应,从而生成胶体物质以实现对骨料的粘结,胶体物质持续发育会形成结晶,从而变成固态,即当水泥水化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混凝土拌和料的可塑性就会大幅下降直至完全丧失,在一些特殊的工程环境下,需要混凝土拌和料能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可塑性,而一般的混凝土拌和料难以满足,因此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以实现缓凝效果。
[0004]但是,现有的缓凝剂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延缓水泥水化反应,但延缓的效果一般,对于需要混凝土拌和料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可塑性的特殊工程而言,现有的缓凝剂难以满足需求,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使混凝土拌和料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可塑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含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含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的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含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的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料制成;
[0008]所述混凝土拌和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0009]水100份;
[0010]水泥315r/>‑
318份;
[0011]粉煤灰35
‑
36份;
[0012]砂410
‑
420份;
[0013]石770
‑
780份;
[0014]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5.7
‑
6.1份;
[0015]所述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为油酸三乙醇胺、四聚乙二醇单辛醚、聚乙二醇单油酸酯、聚氧乙基甘油醚的复配。
[0016]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拌和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0017]水100份;
[0018]水泥316
‑
317份;
[0019]粉煤灰35.2
‑
35.6份;
[0020]砂415
‑
418份;
[0021]石773
‑
776份;
[0022]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5.8
‑
6份。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由油酸三乙醇胺、四聚乙二醇单辛醚、聚乙二醇单油酸酯、聚氧乙基甘油醚复配而成的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使得混凝土拌和料的初凝时间得以获得较大的延长,更好地适应各种特殊工程的需求。
[0024]对此,专利技术人猜测,油酸三乙醇胺、四聚乙二醇单辛醚、聚乙二醇单油酸酯、聚氧乙基甘油醚的相互配合,使得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复杂、多元化的保护层,使得水与水泥颗粒之间接触较少,水化反应较慢,并且使得所有水泥颗粒的水化反应速度趋于相近的状态,减少部分水泥颗粒水化反应速度较快导致过早搭建形成大面积水泥胶体结构的情况,使得水泥颗粒虽然缓慢水化,但是绝大多数水泥颗粒在缓凝期间均开始形成一定的小范围水泥胶体结构,当所有小范围水泥胶体结构相互接触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较为完整且大范围的水泥胶体结构,使得混凝土拌和料的早期强度在缓凝效果结束后会得到快速的提高,而不会影响水泥胶体结构的成长,使得混凝土拌和料在较长时间的缓凝作用后,不易出现强度缓慢增长的弊端,而更容易以更快的速度达到初凝及终凝,以使得制得的混凝土物理性能较佳。
[0025]优选的,所述油酸三乙醇胺、四聚乙二醇单辛醚、聚乙二醇单油酸酯、聚氧乙基甘油醚的质量比例为1:0.7
‑
1:0.1
‑
0.3:1.4
‑
1.6。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油酸三乙醇胺、四聚乙二醇单辛醚、聚乙二醇单油酸酯、聚氧乙基甘油醚以特定比例配合,形成特殊的保护体系,使得对水泥颗粒的包裹性较好、保护性能较佳,延缓水化反应的效果较佳且较为平均,使得前期水化较慢,较好的保持混凝土拌和料的可塑性,且当缓凝效果失效后,早期强度提升迅速,制得的混凝土材料性能较佳。
[0027]优选的,所述油酸三乙醇胺、四聚乙二醇单辛醚、聚乙二醇单油酸酯、聚氧乙基甘油醚的质量比例为1:0.8:0.2:1.5。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油酸三乙醇胺、四聚乙二醇单辛醚、聚乙二醇单油酸酯、聚氧乙基甘油醚选用最优比例,使得缓凝时间得以更好地延长,早期强度提升速度更快,制得的混凝土的质量更佳。
[0029]优选的,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
[0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硅酸盐水泥,与由油酸三乙醇胺、四聚乙二醇单辛醚、聚乙二醇单油酸酯、聚氧乙基甘油醚复配而成的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配合时,缓凝效果更佳,早期强度提升效果更好。
[0031]优选的,所述粉煤灰为一级粉煤灰。
[00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一级粉煤灰,使得混凝土的质量更佳。
[0033]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含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34]一种上述的含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步骤1),将水泥、粉煤灰、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混合均匀,获得预混物;
[0036]步骤2),将预混物、砂、石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物;
[0037]步骤3),将混合物、水混合均匀,获得混凝土拌和料;
[0038]步骤4),将混凝土拌和料浇筑至模板中,养护,脱模,得含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的混凝土。
[00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先将水泥、粉煤灰、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混合均匀,使得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充分包裹水泥颗粒,缓凝效果较佳。
[0040]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通过搅拌以使水泥、粉煤灰、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混合均匀,搅拌时间≥10min。
[00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搅拌足够的时间,使得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包裹水泥颗粒的效果更佳,缓凝效果更好。
[0042]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3]1、由于本申请采用油酸三乙醇胺、四聚乙二醇单辛醚、聚乙二醇单油酸酯、聚氧乙基甘油醚的相互配合,使得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复杂、多元化的保护层,使得水与水泥颗粒之间接触较少,水化反应较慢,并且使得所有水泥颗粒的水化反应速度趋于相近的状态,减少部分水泥颗粒水化反应速度较快导致过早搭建形成大面积水泥胶体结构的情况,使得水泥颗粒虽然缓慢水化,但是绝大多数水泥颗粒在缓凝期间均开始形成一定的小范围水泥胶体结构,当所有小范围水泥胶体结构相互接触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较为完整且大范围的水泥胶体结构,使得混凝土拌和料的早期强度在缓凝效果结束后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混凝土拌和料制成;所述混凝土拌和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水100份;水泥315
‑
318份;粉煤灰35
‑
36份;砂410
‑
420份;石770
‑
780份;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5.7
‑
6.1份;所述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为油酸三乙醇胺、四聚乙二醇单辛醚、聚乙二醇单油酸酯、聚氧乙基甘油醚的复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拌和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水100份;水泥316
‑
317份;粉煤灰35.2
‑
35.6份;砂415
‑
418份;石773
‑
776份;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5.8
‑
6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酸三乙醇胺、四聚乙二醇单辛醚、聚乙二醇单油酸酯、聚氧乙基甘油醚的质量比例为1:0.7
‑
1:0.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云,林凯辉,陈卓,邱育邦,林海峰,杨福康,梁邦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信强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