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350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原料:血清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培养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或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等几大类物质。培养基既是提供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增殖的基础物质,也是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培养基种类很多,根据配制原料的来源可分为自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根据培养功能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根据使用范围可分为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等。培养基配成后一般需测试并调节pH,还须进行灭菌,通常有高温灭菌和过滤灭菌。培养基由于富含营养物质,易被污染或变质。配好后不宜久置,最好现配现用。
[0003]目前现有的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间充质干细胞衰老过程中的microRNA异常表达,造成BMSC功能下降;二、不方便激活间充质干细胞的活力潜能,细胞的活性和分泌能力较低,影响细胞增殖速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原料:血清5

50μl/ml、miR

705antagomir8

16ng/mL、抗坏血酸30

60mg/L、金银花粉2

5ng/mL、木犀草素15

30μg/mL、表皮生长因子8

20ng/mL、青霉素40

60U/mL、链霉素70

80μg/mL、维生素C25

100μg/mL和细胞基础培养基。
[0006]优选的,包括以下组分原料:血清20μl/ml、miR

705antagomir12ng/mL、抗坏血酸40mg/L、金银花粉3ng/mL、木犀草素20μg/mL、表皮生长因子12ng/mL、青霉素50U/mL、链霉素75μg/mL、维生素C 50μg/mL和细胞基础培养基。
[0007]优选的,所述细胞基础培养基是DMEM、α

MEM、F12、DMEM/F12、RPMI1640、IMEM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血清为胎牛血清、人体血清中的任意一种。
[0008]优选的,所述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原料准备:按原组成准备原料,血清5

50μl/ml、miR

705antagomir8

16ng/mL、抗坏血酸30

60mg/L、金银花粉2

5ng/mL、木犀草素15

30μg/mL、表皮生长因子8

20ng/mL、青霉素40

60U/mL、链霉素70

80μg/mL、维生素C 25

100μg/mL和细胞基础培养基;
[0010]S2.原料初步混合:取400mL纯化水加热至45

65℃,然后向其中加入细胞基础培养
基、血清、miR

705antagomir和维生素C,搅拌混合均匀,得第一混合物;
[0011]S3.原料再次混合:将步骤S2所得第一混合物降温至30

40℃,向其中加入金银花粉、木犀草素、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搅拌均匀,得第二混合物;
[0012]S4.制备初品培养基:将步骤S3制得的第二混合物降温至20

30℃,然后加入表皮生长因子,混合搅拌均匀,加入纯化水,配制成1L的初品培养基;
[0013]S5.平衡酸碱度:将步骤S4得到的初品培养基在含4

6%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平衡至pH值为7.4,即得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
[0014]S6.灭菌:将得到的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放入高压灭菌柜中,在0.1

0.3MPa压强下灭菌1

3小时。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搅拌混合均匀的转速为200

400r/min,搅拌时间为30

40min;所述步骤S3中搅拌混合均匀的转速为100

200r/min,搅拌时间为20

30min;所述步骤S4中搅拌混合均匀的转速为80

120r/min,搅拌时间为10

20min。
[0016]优选的,所述金银花粉的制备过程为:取干燥的金银花,称量1g,用研磨器磨碎,然后过300目筛,即得。
[0017]优选的,所述木犀草素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01.原料清理:取花生壳,将所用花生壳用水进行淋洗处理、去除所带有的泥土杂质,然后干燥;
[0019]S102.制备浸膏:将上述洗涤过的花生壳不经粉碎,直接加入一定量的乙醇进行1

3h的黄酮类物质的回流提取,然后提取上清液进行浓缩,获得浸膏;
[0020]S103.制备黄酮类物质的有机溶剂溶液:向所述的浸膏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溶剂,超声溶解,得到黄酮类物质的有机溶剂溶液,通过过滤去除不溶物;
[0021]S104.制备木犀草素:将所述的溶液进行回收有机溶剂处理,得到木犀草素粗品,进一步用乙醇溶剂进行重结晶,获得木犀草素成品。
[0022]优选的,所述S101中的干燥选用自然晾干或烘箱烘干;所述S102中的乙醇,选用无水乙醇或者95%的乙醇;所述S103中一定量的有机溶剂选用的是浸膏重量的4

6倍乙酸丁酯或者正丁醇。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24]步骤一、准备培养箱:将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加入培养箱内;
[0025]步骤二、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骨髓单细胞悬液经密度梯度离心,收集含单个核细胞的上清液,将上清液离心重悬后经免疫磁珠分离,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0026]步骤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37℃下放入培养箱中培养,2

4天后通过全量换液去除非贴壁细胞,以后每3

4天换液一次,当细胞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原料:血清5

50μl/ml、miR

705antagomir8

16ng/mL、抗坏血酸30

60mg/L、金银花粉2

5ng/mL、木犀草素15

30μg/mL、表皮生长因子8

20ng/mL、青霉素40

60U/mL、链霉素70

80μg/mL、维生素C 25

100μg/mL和细胞基础培养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原料:血清20μl/ml、miR

705antagomir12ng/mL、抗坏血酸40mg/L、金银花粉3ng/mL、木犀草素20μg/mL、表皮生长因子12ng/mL、青霉素50U/mL、链霉素75μg/mL、维生素C 50μg/mL和细胞基础培养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基础培养基是DMEM、α

MEM、F12、DMEM/F12、RPMI1640、IMEM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血清为胎牛血清、人体血清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准备:按原组成准备原料,血清5

50μl/ml、miR

705antagomir8

16ng/mL、抗坏血酸30

60mg/L、金银花粉2

5ng/mL、木犀草素15

30μg/mL、表皮生长因子8

20ng/mL、青霉素40

60U/mL、链霉素70

80μg/mL、维生素C 25

100μg/mL和细胞基础培养基;S2.原料初步混合:取400mL纯化水加热至45

65℃,然后向其中加入细胞基础培养基、血清、miR

705antagomir和维生素C,搅拌混合均匀,得第一混合物;S3.原料再次混合:将步骤S2所得第一混合物降温至30

40℃,向其中加入金银花粉、木犀草素、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搅拌均匀,得第二混合物;S4.制备初品培养基:将步骤S3制得的第二混合物降温至20

30℃,然后加入表皮生长因子,混合搅拌均匀,加入纯化水,配制成1L的初品培养基;S5.平衡酸碱度:将步骤S4得到的初品培养基在含4

6%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平衡至pH值为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泽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