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及具有其的断路器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336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及具有其的断路器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断路器本体、壳体和缓冲装置;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套接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顶部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两个并排的半圆形凹槽,并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套接在一起时形成两个圆形的过线孔;所述断路器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的腔体内,且所述断路器本体顶部的导线由所述过线孔穿出后与其他设备相连;所述缓冲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断路器本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配电网设备领域。用于配电网设备领域。用于配电网设备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及具有其的断路器组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及具有其的断路器组。

技术介绍

[0002]断路器是一种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下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器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而且在分断故障电流后一般不需要变更零部件。
[0003]断路器作为配电网设备资产的重要设备,现有的一些智能断路器可以确定并记录断路器故障,但只能获取简单的故障信息,例如故障时刻、故障时的电流值。当面临维修或者更换操作时,零部件拆卸难度较大,操作复杂并且浪费时间,将带来不必要的人、财、物的资源浪费,不符合配电网精益运维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及具有其的断路器组,该断路器结构简单,拆卸方便,设计合理,实用性较强,可以有效的降低断路器组的运行检修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其包括:断路器本体、壳体和缓冲装置;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套接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顶部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两个并排的半圆形凹槽,并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套接在一起时形成两个圆形的过线孔;所述断路器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的腔体内,且所述断路器本体顶部的导线由所述过线孔穿出后与其他设备相连;所述缓冲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断路器本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顶部的半圆形凹槽的半径为4mm。
[0008]进一步,所述缓冲装置采用橡胶或弹簧。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前侧中部还设置有由透明材质制作的观察窗。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结构,所述第一通孔结构内设置有一插排;所述插排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一端为并列设置的两个第一插孔,所述插排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外部的一端为两个并列设置的插针,且两所述插针由所述第一壳体穿出后向水平方向延伸预设长度;所述第一壳体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通孔结构,所述第二通孔结构内并列设置有两个用于与其他断路器第二壳体上的插针相连的第二插孔;所述断路器本体通过铜导线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一插孔和一个第二插孔相连,当断路器本体带电时,所述插排的对应插针也同时带电,通过将插针插设到另一断路器的第二插孔实现取电电能传输。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通孔结构和第二通孔结构的尺寸为长8.5mm
×
宽 8.5mm。
[0012]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组,其包括若干所述的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各所述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之间通过将插针插设到另一断路器的第二插孔内实现连接。
[0013]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技术层面而言,相较于单个断路器,组成断路器组件可以免于在每个断路器中安装取电电路板,使得断路器之间相互连接能够实现取电任务,可以有效降低了断路器的制造成本和提高了组装效率。
[0015](2)经济层面而言,各个断路器组内嵌有缓冲装置,降低了在运输过程中设备受到外界的冲击压力和设备破损率。
[0016](3)推广层面而言,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组,设计简单,结构合理。在运维检修时,不需要考虑走线或设备拆装的问题,操作方便,大大降低了运维检修的花费成本及消耗时间,应用性较强。
[0017]因此,本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配电网设备领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分解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组的左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组中弹簧插针的结构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组的分解图;
[0024]图中各附图标记如下:
[0025]1、断路器本体;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缓冲装置;5、过线孔;6、观察窗;7、第一通孔结构;8、第二通孔结构;9、插排;91、插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其包括:断路器本体1、壳体和缓冲装置4。具体的,壳体包括相互套接在一起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且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顶部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两个并排的半圆形凹槽,并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 套接在一起时形成两个圆形的过线孔5;断路器本体1设置于第一壳体2 和第二壳体3之间形成的腔体内,且断路器本体1顶部的导线由过线孔5 穿出后与其他设备相连;缓冲装置4可拆卸地设置于断路器本体1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
[0029]进一步,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顶部的半圆形凹槽的半径为4mm。
[0030]进一步,缓冲装置4采用橡胶或弹簧。
[0031]进一步,第一壳体2前侧中部还设置有由透明材质制作的观察窗6,用于观察断路器本体1内部的结构及运行维护。
[0032]进一步,如图3~图4所示,第一壳体2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结构7,第一通孔结构7
内设置有一插排9;插排9位于第一壳体2内部的一端为并列设置的两个第一插孔,插排9位于第一壳体外部的一端为两个并列设置的插针91,且两插针91由第一壳体2穿出后向水平方向延伸预设长度;第一壳体2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通孔结构8,第二通孔结构8内并列设置有两个用于与其他断路器上的插针相连的第二插孔;断路器本体1通过铜导线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一插孔和一个第二插孔相连,当断路器本体1带电时,插排9的对应插针也同时带电,通过将插针查到另一断路器的第二插孔实现取电电能传输到另一断路器。
[0033]进一步,第一通孔结构7和第二通孔结构8的尺寸为长8.5mm
×
宽 8.5mm。
[0034]当面对强降雨等恶劣天气需要防雨防震时,只需要将断路器本体放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的腔体内,并将断路器顶部引出的电线穿过过线孔即可。由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套接在一起,并留有过线孔,当套接时只需把电线放入过线孔中然后扣紧即可,拆卸方便,第一壳体的前端面开有一观察窗,观察窗为透明材质,便于观察内部情况,出现故障时也可打开观察窗,观察窗开口处和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套接处均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断路器本体、壳体和缓冲装置;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套接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顶部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两个并排的半圆形凹槽,并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套接在一起时形成两个圆形的过线孔;所述断路器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的腔体内,且所述断路器本体顶部的导线由所述过线孔穿出后与其他设备相连;所述缓冲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断路器本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顶部的半圆形凹槽的半径为4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采用橡胶或弹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前侧中部还设置有由透明材质制作的观察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可拆卸缓冲装置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一侧设置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伟谷志红吴建斌王正刘卓白桦张荣李囡囡赵佳妍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