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节段定位装置及测量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287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节段定位装置及测量方法。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吞咽障碍具有创伤小、操作便利的优势,难度在于对失弛节段肌肉的精准定位。现有食管上括约肌失弛节段测量装置通常采用上下缘定位球囊进行定位,但是这种定位方式能够测量的失弛缓节段长度有限,并且结构复杂,管径较粗,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节段定位装置,设置了一种更加灵活的定位区,使定位装置可测量的范围更大,测量更加灵活,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节段定位装置及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肌肉定位及测量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节段定位装置,及失弛缓节段长度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吞咽障碍是临床常见症状,经口到胃的通道中的任何疾病均可引起吞咽障碍,根据不同的病因可分为神经源性(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帕金森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迷走神经或喉返神经损伤等)、肌源性、肿瘤、感染、医源性损伤等。脑损伤疾病引起的吞咽障碍中,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是常见原因。目前临床上治疗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常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球囊扩张术、环咽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环咽肌切开术等。其中,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创伤较小,操作简便,但实现精准定位较困难。
[0004]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节段的准确定位成为一个技术难题。《Dysphagia》2020年4期中介绍了一种CT辅助下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节段下缘的定位方法,但该方法无法定位节段上缘,无法测量出失弛缓节段长度。基于该定位方法,治疗人员无法准确获知失弛节段肌肉的位置和体积,从而无法确认注射位置及注射剂量。另外,专利CN102366325B、CN 212089563 U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评估和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的装置(如附图1所示),采用膨胀球囊对食管失弛缓段进行示位,从而实现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节段上缘和下缘的定位、测量。专利技术人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现,上述专利中的测量装置需要一定的硬度支撑,为了容纳球囊装置还需要较粗的管径;测量过程中,患者不得不忍耐咽喉部位明显的异物感,容易引发反胃、呕吐。另外,上述装置中,上下缘球囊的位置固定,而医护人员为了让测量装置的上下缘球囊顺利的膨胀,必须要反复调整测量装置伸入咽喉的程度,否则失弛缓段可能会阻碍气囊膨胀;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患者的不适,延长了测量进程,并且容易对咽部的粘膜组织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患者适应性更好、操作更为便利的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节段测量装置,希望得到一种管径更细,更利于医护人员操作的测量装置。为了实现该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节段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主体为一端封闭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具有定位区,所述定位区的管壁处分布若干通孔,定位区的管壁外部包覆薄膜。
[0007]参考图1,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定位装置,通常包括上缘和下缘两部分限位气囊,这也导致当肌肉失弛缓段长度超过定位装置的上下缘(图1中2和9的位置),气囊无法顺利膨
胀,该装置就无法进行定位。另外,测量人员在使用测量装置时,需要先将测量装置伸入患者咽部一段,再尝试充气或充入显影液,如果上缘或下缘在充液过程中遭遇阻力,医护人员只能不断调试测量装置的位置,将装置伸入或拉出,再尝试是否能够进行充液,这种伸入、拉出的动作会给患者咽部造成强烈的不适。
[0008]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联想到在测量装置的导向管上设置一种更加灵活的定位区,所述定位区通过在管壁上设置若干通孔,显影液则以类似溢流的方式自然的流向非狭窄段的空腔,并将薄膜撑起形成球囊,在CT扫描的作用下即可显示出失弛缓段的肌肉长度和位置。这种定位区的设置,首先扩大了定位装置可测量的量程,其次有效的避免了测量人员需要将测量装置伸入、拉出这种不断调试的过程。
[0009]优选的,所述定位区的上下缘具有内封,所述通孔分布在两内封的区域之间,其中上缘处的内封具有向导向管管口延伸的注射管。
[0010]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区具有上缘和下缘,应当理解的是,按照位置关系判断,靠近导向管管口的称为上缘,靠近或导向管封闭端为下缘。其中,所述注射管、两内封及薄膜构成一段连通的腔体。显影试剂从注射管进入定位区后会自然流向非狭窄段,从而使膨起的薄膜勾勒出失弛缓段的影像。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导向管中设置的构造较少,这样导向管的管径可以做的更细,甚至可以从鼻腔中伸入,对患者的刺激更小,测量过程中,患者可以相对自如的活动。
[0011]优选的,所述测量装置,具有两个定位区,两定位区通过内封进行分隔,其上缘分别具有注射导管延伸至导向管管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缘定位区的球囊无约束状态下充满水后为直径25~35mm的球形。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下缘定位区的球囊无约束状态下充满水后为直径25~35mm的球形。
[0014]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分别用于定位上缘和下缘,两定位区通过内封分隔开,与注射管、内封及薄膜可构成两个独立的球囊。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两个球囊可注射不同的显影剂分别对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段的上下边缘进行定位,视觉效果更好。另一个优势在于,该定位装置在使用时,测量人员将导向管伸入患者的咽部,之后向下缘定位区注射显影剂,待薄膜膨胀成为球囊后,向外拉出,下缘球囊会被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段卡住,再向上缘定位球囊中注射显影剂进行显影即可。该装置使用过程中,只需要一次调试,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不断将测量装置伸入、拉出的技术缺陷。
[0015]进一步的,上述方案所述定位装置,其显影方式如下:所述薄膜内壁涂有显影试剂,将上述定位装置伸入患者的咽部后,从管口向内充气或充水,使薄膜自然膨胀,通过显影设备观察并测量失弛缓段的位置及长度。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显影试剂包括但不限于显影液、生理盐水或水。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显影设备为包括但不限于X光、超声、CT或核磁共振。
[0018]优选的,为了降低所述定位装置对患者咽部的刺激性,所述导向管采用软质材料;具体实例如硅橡胶材料,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表面具有天然乳胶涂层,以降低过敏出现的可能性。
[0019]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直径为4~6mm,具体的,为5mm。
[0020]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长度为18~22cm,具体的,为19、20或21cm。
[0021]优选的,所述导向管内部还具有管芯,所述管芯自管口延伸至封闭端,并且具有一定的硬度,用于控制导向管进入患者咽喉后的走向。
[0022]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管芯为PVC材质。
[0023]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管芯上附着导线,所述导线连接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附于薄膜上,导线沿管芯延伸出导向管,并将压力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系统。
[0024]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节段肌肉测量方法,所述测量方法采用第一方面定位装置实现。
[0025]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中,导向管的管壁具有刻度,用于辅助读取失弛缓段的长度数值。
附图说明
[0026]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节段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主体为一端封闭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具有定位区,所述定位区的管壁处分布若干通孔,定位区的管壁外部包覆薄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节段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区的上下缘具有内封,所述通孔分布在两内封的区域之间,其中上缘处的内封具有向导向管管口延伸的注射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节段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具有两个定位区,两定位区通过内封进行分隔,其上缘分别具有注射导管延伸至导向管管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节段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缘定位区的球囊无约束状态下充满水后为直径25~35mm的球形。或,所述下缘定位区的球囊无约束状态下充满水后为直径25~35mm的球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节段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其显影方式如下:所述薄膜内壁涂有显影试剂,将上述定位装置伸入患者的咽部后,从管口向内充气或充水,使薄膜自然膨胀,通过显影设备观察并测量失弛缓段的位置及长度。6.如权利要求5所述食管上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怀娟尹森岳寿伟吴淼怀初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