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253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所述活检针的操纵结构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外针座以及用于对活检针进行上膛或击发的拉手,所述拉手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手持段、过渡段和连接段,所述拉手的连接段插入壳体后与外针座连接;所述拉手的过渡段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拉手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所述通孔内设有可沿该通孔的轴线方向往复滑动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一端向拉手的连接段方向弯折形成行程限位部,所述行程限位部伸出过渡段后向连接段延伸预设长度;所述锁定件上设有与通孔相匹配的两个弹性卡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安全锁定装置安装不便、易于掉落、造成手术困扰等问题。等问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学活检是在超声监视下应用,通过切割的方式获得器官组织靶目标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如乳腺、甲状腺、肾、肝脏、淋巴结等,是早期诊断靶目标良恶性的最快捷、简便与安全的方法,具有损伤小、风险小、结果同样可靠等优点。穿刺组织学活检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活检穿刺针。其中,半自动活检针在操作时,通过活检针的内外针进入患者的病灶位置,使用活检针进行取样,取出患者的病灶组织后进行病理分析。
[0003]常见的半自动活检针以及其操纵结构可参考名称为“一种操纵结构和活检针”、申请号为“CN 202021260773.0”的中国专利,操纵结构通常包括壳体、外针座、滑台、拉手以及弹簧,滑台设置在壳体内,且与壳体连接。通过在滑台上沿同一延伸方向设置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且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分部与外针座和拉手滑动配合,且拉手伸入壳体内的一端与外针座抵接;故当拉手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二滑槽滑动时,由于拉手的滑动方向与外针座的滑动方向一致,便可带动外针座相对于第二滑槽滑动沿同一方向滑动,以压缩弹簧并使得限位扣与外针座卡合(这一过程称为“上膛”),或使得限位扣与外针座脱离卡合并释放弹簧(这一过程称为“击发”)。但是,现有的半自动活检针一般都没有安全锁定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拉动拉手上膛,然后向前推动拉手进行击发,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导致活检针的误击发。
[0004]据申请人了解,市面上已经出现一种分离式的安全锁定装置,在手术取样之前,将分离式的安全锁定装置卡在击发拉手与活检针主体之间,使拉手击发的行程受到限位,进而无法击发;在需要击发的时候则将安全锁定装置抽离开来,然后进行击发;但申请人在测试和使用过程中发现,此类安全锁定装置不但安装操作不方便,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掉落,给手术过程增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手术过程中活检针误击发的安全锁定装置,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掉落从而方便手术过程中的操作。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自动活检针安全锁定装置,所述活检针的操纵结构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外针座以及用于对活检针进行上膛或击发的拉手,所述拉手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手持段、过渡段和连接段,所述拉手的连接段插入壳体后与外针座连接;
[0007]所述拉手的过渡段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拉手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所述通孔内设有可沿该通孔的轴线方向往复滑动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一端向拉手的连接段方向弯折形成行程限位部,所述行程限位部伸出过渡段后向连接段延伸预设长度,所述锁定件与通孔的大小相匹配;
[0008]所述锁定件上设有与通孔相匹配的两个弹性卡扣,其中,靠近行程限位部的弹性卡扣称为第一弹性卡扣,远离行程限位部的弹性卡扣称为第二弹性卡扣;所述第一弹性卡扣的头部具有朝向通孔内壁的第一突起,所述第二弹性卡扣的头部具有朝向通孔内壁的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通孔的长度;所述行程限位部与第一突起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通孔的长度。
[0009]半自动活检针的击发是利用拉手向前推动一定的行程,活检针的内部弹簧被释放进行击发。本技术在使用时,所述拉手具有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通过沿通孔移动锁定件,可以根据需要对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进行切换。当所述行程限位部抵在拉手与壳体之间,通过行程限位部将拉手的行程进行约束,限制了拉手的行程造成无法击发,此时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分别位于通孔的两侧,此时所述行程限位部不再位于拉手与壳体之间,不会对拉手的行程造成阻碍,此时处于非锁定状态。
[0010]当拉手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件上的第一突起与通孔形成过盈配合,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锁定件不会向回滑动。当拉手处于非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分别位于通孔的两侧,两个弹性卡扣卡住拉手,可以防止整个锁定件从拉手中掉落。
[0011]本技术通过锁定件来控制拉手击发活检针,在锁定状态时,通过限制拉手的行程避免了手术过程中活检针发生误击发,使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方便;而在非锁定状态时,锁定件也不会轻易掉落从而方便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安全锁定装置安装不便、易于掉落、造成手术困扰等问题。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之间的距离等于通孔的长度,这样在非锁定状态时,锁定件的两个突起卡在通孔两侧,锁定件不会晃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分别位于锁定件相对的两侧,这样在非锁定状态时,保证锁定件的稳定。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突起朝向第二突起的一侧为平面,该平面与通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所述第一突起背离第二突起的一侧为外凸的弧形;所述第二突起朝向第一突起的一侧也为平面,该平面与通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所述第二突起背离第一突起的一侧为外凸的弧形。这样,可以防止
[0014]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半圆形或扇形。这样可以防止锁定件在通孔内旋转,影响锁定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8]图3是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9]图4是拉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01、手持段;102、过渡段;103、连接段;104、通孔;110、活检针;130、操纵结构;131、壳体;134、拉手;200、锁定件;201、行程限位部;202、第一弹性卡扣;203、第二弹性卡扣;204、第一突起;205、第二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活检针的操纵结构130可参考名称为“一种操纵结构和活检针”、申请号为“CN 202021260773.0”的中国专利,以及图1所示,包括壳体131、位于壳体131内的外针座以及用于对活检针进行上膛或击发的拉手134。如图4所示,所述拉手134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手持段101、过渡段102和连接段103,所述拉手134的连接段102插入壳体131后与外针座连接。
[0023]本实施例的半自动活检针安全锁定装置,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拉手134的过渡段102上设有通孔104,所述通孔104的轴线与拉手134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夹角优选为90度,即所述通孔104的轴线与拉手134的长度相互垂直);所述通孔104内设有可沿该通孔104的轴线方向往复滑动的锁定件200,所述锁定件200的一端向拉手134的连接段方向弯折形成行程限位部201,所述行程限位部201伸出过渡段后向连接段102延伸预设长度。所述锁定件200与通孔10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所述活检针的操纵结构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外针座以及用于对活检针进行上膛或击发的拉手,所述拉手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手持段、过渡段和连接段,所述拉手的连接段插入壳体后与外针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的过渡段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拉手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所述通孔内设有可沿该通孔的轴线方向往复滑动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一端向拉手的连接段方向弯折形成行程限位部,所述行程限位部伸出过渡段后向连接段延伸预设长度,所述锁定件与通孔的大小相匹配;所述锁定件上设有与通孔相匹配的两个弹性卡扣,其中,靠近行程限位部的弹性卡扣称为第一弹性卡扣,远离行程限位部的弹性卡扣称为第二弹性卡扣;所述第一弹性卡扣的头部具有朝向通孔内壁的第一突起,所述第二弹性卡扣的头部具有朝向通孔内壁的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通孔的长度;所述行程限位部与第一突起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通孔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德金罗森刘国想唐斐管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