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心肺复苏气道开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250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心肺复苏气道开放装置,包括颈部垫板和头部垫板,颈部垫板一侧面两端均设有插腔,头部垫板一侧面两端均设有插杆,插杆与插腔相配合插动连接,颈部垫板上端面前后两侧均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电动推杆,两个电动推杆的活塞端设有半圆形托板,头部垫板前侧面设有电机,电机的驱动轴上设有绕线轮,头部垫板后侧面设有固定座二,绕线轮上设有固定带,固定带的另一端与固定座二连接,固定带上套设有滑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具有颈部抬起功能,同时还具有额头下压功能,使得患者头部固定更平稳,气道打开更充分,头部垫板与颈部垫板的距离可延长或缩短,适应于成年人和儿童。童。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心肺复苏气道开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心肺复苏辅助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心肺复苏气道开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健康人由于心脏聚停如触电、溺水、中毒、高空作业、交通事故、旅游意外、心脏疾病、心肌梗塞、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所造成的心脏聚停,而必须采取气道开放、胸外按压、人工口鼻呼吸、气管插管、体外除颤等抢救过程。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护,目前在心肺复苏急救过程中,需要多位医护人员配合对患者头部姿势进行调整,使患者头部处于后仰气道开放状态,该种方式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无法很好的保持患者头部姿势,导致气道开放不稳定,后续人工呼吸带来极大的影响,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心肺复苏的气道开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心肺复苏气道开放装置,包括颈部垫板和头部垫板,所述颈部垫板一侧面两端均设有插腔,所述头部垫板一侧面两端均设有插杆,所述插杆与插腔相配合插动连接,所述插杆和插腔上配合设有固定结构,所述颈部垫板上端面前后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设有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端固定设有半圆形托板,所述半圆形托板内部贯穿前后两侧面设有通风口,所述半圆形托板上端面至通风口之间设有若干均布的透气孔,所述头部垫板前侧面固定设有电机,所述头部垫板前侧面靠近电机输出端设有固定座,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上固定设有绕线轮,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穿过绕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座上,所述头部垫板后侧面设有固定座二,所述绕线轮上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与固定座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带上套设有滑垫。
[0004]作为改进,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若干螺纹孔和螺纹旋钮,所述螺纹孔等距地设于插杆前侧面,所述螺纹旋钮螺纹固定设于颈部垫板前侧面,所述螺纹旋钮的螺柱伸入插腔内部且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
[0005]作为改进,所述插杆伸入至插腔内的一端设有限位板。
[0006]作为改进,所述电动推杆的上端与半圆形托板的下端面之间固定设有加强板。
[0007]作为改进,所述螺纹旋钮侧周一体成型设有防滑花纹。
[000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技术不仅具有颈部抬起功能,同时还具有额头下压功能,使得患者头部固定更平稳,气道打开更充分,头部垫板与颈部垫板的距离可延长或缩短,适应于成年人和儿童,设置有透气孔,增加患者的舒适感,设置有滑垫,避免固定带缠绕收紧时挫伤患者额头。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心肺复苏气道开放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心肺复苏气道开放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1]如图所示:1、颈部垫板;2、头部垫板;3、插腔;4、插杆;5、凹槽;6、电动推杆;7、半圆形托板;8、通风口;9、透气孔;10、电机;11、固定座;12、绕线轮;13、固定带;14、滑垫;15、螺纹孔;16、螺纹旋钮;17、限位板;18、固定座二;19、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结合附图1至附图2,一种用于心肺复苏气道开放装置,包括颈部垫板1和头部垫板2,所述颈部垫板1一侧面两端均设有插腔3,所述头部垫板2一侧面两端均设有插杆4,所述插杆4与插腔3相配合插动连接,所述插杆4和插腔3上配合设有固定结构,所述颈部垫板1上端面前后两侧均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固定设有电动推杆6,两个所述电动推杆6的活塞端固定设有半圆形托板7,所述半圆形托板7内部贯穿前后两侧面设有通风口8,所述半圆形托板7上端面至通风口8之间设有若干均布的透气孔9,所述头部垫板2前侧面固定设有电机10,所述头部垫板2前侧面靠近电机10输出端设有固定座11,所述电机10的驱动轴上固定设有绕线轮12,所述电机10的驱动轴穿过绕线轮1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座11上,所述头部垫板2后侧面设有固定座二18,所述绕线轮12上设有固定带13,所述固定带13的另一端与固定座二1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带13上套设有滑垫14。
[0014]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若干螺纹孔15和螺纹旋钮16,所述螺纹孔15等距地设于插杆4前侧面,所述螺纹旋钮16螺纹固定设于颈部垫板1前侧面,所述螺纹旋钮16的螺柱伸入插腔3内部且与所述螺纹孔15相匹配。
[0015]所述插杆4伸入至插腔3内的一端设有限位板17。
[0016]所述电动推杆6的上端与半圆形托板7的下端面之间固定设有加强板19。
[0017]所述螺纹旋钮16侧周一体成型设有防滑花纹。
[0018]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在使用前,先连接外部电源,将该装置置于患者头颈下方,使得颈部垫板1对准颈部,旋松螺纹旋钮16,向外或向内移动头部垫板2,使得头部垫板2对准患者头部,然后旋紧螺纹旋钮16,将头部垫板2固定,然后将滑垫14放置在患者额头,启动电机10,电机10带动绕线轮12转动,绕线轮12将固定带13收紧,从而固定患者头部,启动电动推杆6,电动推杆6将半圆形托板7升高,半圆形托板7将患者患者颈部抬高,从而打开气道。
[0019]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心肺复苏气道开放装置,包括颈部垫板(1)和头部垫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垫板(1)一侧面两端均设有插腔(3),所述头部垫板(2)一侧面两端均设有插杆(4),所述插杆(4)与插腔(3)相配合插动连接,所述插杆(4)和插腔(3)上配合设有固定结构,所述颈部垫板(1)上端面前后两侧均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固定设有电动推杆(6),两个所述电动推杆(6)的活塞端固定设有半圆形托板(7),所述半圆形托板(7)内部贯穿前后两侧面设有通风口(8),所述半圆形托板(7)上端面至通风口(8)之间设有若干均布的透气孔(9),所述头部垫板(2)前侧面固定设有电机(10),所述头部垫板(2)前侧面靠近电机(10)输出端设有固定座(11),所述电机(10)的驱动轴上固定设有绕线轮(12),所述电机(10)的驱动轴穿过绕线轮(1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座(11)上,所述头部垫板(2)后侧面设有固定座二(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功民田皓宇颜安韩冰刘福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协和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