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分级冷却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2359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级冷却电池模组,其包括供电组件,供电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板,第一绝缘板的上方设有第二绝缘板,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之间排布有若干列第一电芯组件和第二电芯组件,第一电芯组件和第二电芯组件在左右方向上依次错开设置,第二绝缘板上侧连接有上绝缘隔片;冷却组件,冷却组件包括密封壳体,密封壳体的底部排布有若干与冷却通道连通的冷却孔,冷却孔处的密封壳体下侧对应设有冷却管,上绝缘隔片和第二绝缘板上分别排布有若干与冷却管一一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冷却管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向下延伸与第一绝缘板连接,密封壳体连接在上绝缘隔片上侧,密封壳体顶部开有进液孔和出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可靠,散热效果好。散热效果好。散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级冷却电池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一种分级冷却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经常使用锂离子电池用于电动汽车中,而锂离子电池的热安全性问题成为阻碍大功率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的关键之一,同时也是目前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技术瓶颈,亟需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锂离子电池在25

50℃范围内具有较优良的性能,另外一旦环境温度高于65℃或者低于0℃,均会对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热管理系统是在满足电池单体间温度的均一性前提下,尽量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峰值温度,并使锂离子电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而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电池的散热性能,通常在用于容纳电池的电池箱上开设若干通气孔,其散热效果不好,无法使电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电池散热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级冷却电池模组,其结构简单,连接方便,散热效果好。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级冷却电池模组,其包括
[0007]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的上方设有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之间排布有若干列第一电芯组件和第二电芯组件,所述第一电芯组件和第二电芯组件在左右方向上依次错开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组件包括若干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电芯本体,所述第二电芯组件包括若干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二电芯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板上侧连接有上绝缘隔片;
[0008]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具有冷却通道的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的底部排布有若干与冷却通道连通的冷却孔,所述冷却孔处的密封壳体下侧对应设有冷却管,所述上绝缘隔片和第二绝缘板上分别排布有若干与冷却管一一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对应的第二通孔同轴心,所述冷却管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向下延伸与第一绝缘板连接,所述密封壳体连接在上绝缘隔片上侧,所述密封壳体的顶部开有进液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液孔和出气孔均与冷却通道连通。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分级冷却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密封壳体的上侧排布有若干散热翅片。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分级冷却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每相邻两个电芯之间设置有一个冷却管。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分级冷却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电芯本体朝上一端的电极和第二电芯本体朝上一端的电极相反,所述第一电芯本体朝下一端的电极和第二电芯本体朝下一端的电极相反。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分级冷却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第一汇流排组件和第二汇流排组件,所述第一汇流排组件包括第一下汇流板和第二下汇流板,所述第一下汇流板的顶部贴紧在最右端的若干第二电芯本体朝下一端的电极上,所述第二下汇流板包括第一下汇流部,所述第一下汇流部远离第一下汇流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中间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中间连接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下汇流部,所述第一下汇流部贴紧在第一电芯本体朝下一端的电极上,所述第二下汇流部贴紧在与第二电芯本体朝下一端的电极上,所述第二汇流排组件包括第一上汇流板和第二上汇流板,所述第一上汇流板的底部贴紧在最左端的若干第一电芯本体上端的电极上,所述第二上汇流板包括第一上汇流部,所述第一上汇流部在前后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中间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二中间连接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上汇流部,所述第一上汇流部贴紧在第二电芯本体朝上一端的电极上,所述第二上汇流部贴紧在与第一电芯本体朝上一端的电极上,离第一上汇流板最近的第二上汇流板中的第一上汇流部紧挨着第一上汇流板设置;所述第一绝缘板朝下的一端排布有若干第一连接槽,第二绝缘板朝上的一端排布有若干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下汇流板、第一下汇流部和第二下汇流部分别插接在不同的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一上汇流板、第一上汇流部和第二上汇流部分别插接在不同的第二连接槽内。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分级冷却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上汇流板和第一下汇流板均伸出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外。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分级冷却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通孔在相邻两个第二连接槽之间。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分级冷却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板下侧连接有下绝缘隔片,所述下绝缘隔片上排布有若干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且同轴心的连接孔,所述冷却管的下端在对应的连接孔内。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分级冷却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冷却管内可滑动地连接有换热管,冷却管内壁的底侧连接有加快换热弹簧,所述加快换热弹簧的上端与换热管的下端连接。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分级冷却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气孔处连接有出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远离密封壳体的一端连接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远离出气管道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输送管道,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远离第一输送管道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输送管道,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远离抽气泵的一端连接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连接有进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远离冷凝器的一端连接在进液孔处。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经进液孔往冷却通道内通入低沸点冷却液,冷却液进入各个冷却管内,冷却管内有适量的冷却液时,通液结束,停止进液,冷却组件结构紧凑,每两个电芯本体间设置有一个冷却管,当电芯本体的温度没有达到设定的温度阈值时,冷却介质内循环冷却,具体为,受热蒸发的冷却介质经散热翅片将热量传出,蒸发的冷却介质冷凝再回到冷却管内;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不断颠簸,冷却管随着车辆的颠簸上下振动,加热换热
弹簧上下伸缩,加热换热弹簧带动换热管上下移动,换热管不断搅拌冷却液,增强管内对流,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当电芯本体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电磁阀和抽气泵打开,将蒸发的气体抽出经冷凝器迅速冷凝后依次经进液口和冷却通道进入冷却管内,加速冷却液的冷却,从而加快电芯本体的冷却速度,提高电芯本体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图一。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图二。
[0024]图5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级冷却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供电组件(200),所述供电组件(200)包括第一绝缘板(205),所述第一绝缘板(205)的上方设有第二绝缘板(202),所述第一绝缘板(205)和第二绝缘板(202)之间排布有若干列第一电芯组件(204)和第二电芯组件(203),所述第一电芯组件(204)和第二电芯组件(203)在左右方向上依次错开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组件(204)包括若干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电芯本体(204a),所述第二电芯组件(203)包括若干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二电芯本体(203a),所述第二绝缘板(202)上侧连接有上绝缘隔片(201);冷却组件(100),所述冷却组件(100)包括具有冷却通道(106)的密封壳体(103),所述密封壳体(103)的底部排布有若干与冷却通道(106)连通的冷却孔,所述冷却孔处的密封壳体(103)下侧对应设有冷却管(105),所述上绝缘隔片(201)和第二绝缘板(202)上分别排布有若干与冷却管(105)一一对应的第一通孔(201a)和第二通孔(202a),所述第一通孔(201a)与对应的第二通孔(202a)同轴心,所述冷却管(105)依次穿过第一通孔(201a)和第二通孔(202a)后向下延伸与第一绝缘板(205)连接,所述密封壳体(103)连接在上绝缘隔片(201)上侧,所述密封壳体(103)的顶部开有进液孔(104)和出气孔(101),所述进液孔(104)和出气孔(101)均与冷却通道(106)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冷却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壳体(103)的上侧排布有若干散热翅片(10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冷却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电芯本体之间设置有一个冷却管(105)。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分级冷却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本体(204a)朝上一端的电极和第二电芯本体(203a)朝上一端的电极相反,所述第一电芯本体(204a)朝下一端的电极和第二电芯本体(203a)朝下一端的电极相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级冷却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汇流排组件(208)和第二汇流排组件(207),所述第一汇流排组件(208)包括第一下汇流板(208b)和第二下汇流板(208a),所述第一下汇流板(208b)的顶部贴紧在最右端的若干第二电芯本体(203a)朝下一端的电极上,所述第二下汇流板(208a)包括第一下汇流部(208a

2),所述第一下汇流部(208a

2)远离第一下汇流板(208b)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中间连接部(207b

1)的一端,所述第一中间连接部(207b

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下汇流部(208a

2),所述第一下汇流部(208a

2)贴紧在第一电芯本体(204a)朝下一端的电极上,所述第二下汇流部(208a

2)贴紧在与第二电芯本体(203a)朝下一端的电极上,所述第二汇流排组件(207)包括第一上汇流板(207a)和第二上汇流板(207b),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晶王翔丁凡徐鑫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