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德俊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2194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与普通公知灯座相适配电子节能灯管,将控制电路单元设置在所述灯头的内部,所述灯头的内部封灌有高温固化密封胶,用于隔离所述控制电路板,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塑壳。实现了在相同产品中光效最高,体积最小,温升最低以及寿命最长。同时由于采用一热敏电阻元件抗电源脉冲干扰及一电感元件抗外界无线电干扰等措施,使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产品安全性能及使用性能。此外,由于电路元件优化的匹配技术,在相同光效的前提下,其功率最小。(*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用灯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在较小功率范围内增强光效的节能灯。通常,节能灯的发光光效一般都与荧光管的长度成正比,因此现有技术的各种节能灯,为了得到尽可能大的光效,设计者只能通过增加荧光管的总长度来实现。例如,中国专利ZL97213763.7中披露的节能灯,当功率在43~125W时,相对应的荧光管的总长度是70~284mm,为有效地降低节能灯的长度以便于使用,该文献只能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尽可能多的U型管6,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这样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灯体的长度,但是由于壳体表面总是有限的,所以现有技术的节能灯仍然无法有效地降低灯体的体积。因此现有技术的节能灯只有将荧光管布置得尽可能的紧凑,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光光效与荧光管长度的矛盾。其次,发光光效又与荧光管的管径成反比,即节能灯的管径越细,在灯管上所产生的压降便越高,进而就会在灯管表面产生一较高的温升,而一定时期过后,这一偏高的温升会导致光衰增加,影响节能灯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的节能灯,为解决上述矛盾,管径一般在Φ12~Φ13左右,这样粗的管径,也使得现有技术的节能灯不可能在壳体上布置太多的U型管。另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灯,包括多个相互连通的荧光管;一灯头,与普通公知灯座相适配;一腔体内设置有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的塑壳体,包括有上壳件和下壳件,该上壳件具有的若干孔部用于固定所述多个荧光管;以及一与电源相接的控制电路单元,包含一整流 电路;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一电容件串联组成的积分电路,并接在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由第一晶体三极管和第二晶体三极管组成的振荡开关电路,用于输出高频电流,其中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跨接在所述第一电阻两端,而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跨接在所述第 二电阻和电容件两端;以及一双向触发二极管,跨接在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积分电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灯,包括多个相互连通的荧光管;一灯头,与普通公知灯座相适配;一腔体内设置有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的塑壳体,包括有上壳件和下壳件,该上壳件具有的若干孔部用于固定所述多个荧光管;以及一与电源相接的控制电路单元,包含一整流电路;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一电容件串联组成的积分电路,并接在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由第一晶体三极管和第二晶体三极管组成的振荡开关电路,用于输出高频电流,其中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跨接在所述第一电阻两端,而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跨接在所述第二电阻和电容件两端;以及一双向触发二极管,跨接在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积分电路之间,用于触发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单元设置在所述灯头的内部,该控制电路单元还包括一磁环件,分别缠绕有第一电感线圈,串联在所述灯管的工作电路;第二电感线圈,并同一电阻件构成在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基极串联回路中,用于在有电流通过所述第一电感线圈时感生互感电动势及稳定电路;第三电感线圈,并同一电阻件构成在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基极串联回路中,用于在有电流通过所述第一电感线圈时感生互感电动势及稳定电路;所述灯头的内部封灌有高温固化密封胶液,用于将所述灯头与所述电路板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壳体内还设置有一接线板,其中所述电感元件,通过该接线板,串联在所述荧光管的工作电路,用于调整所述荧光管的工作电流;以及所述电容元件,通过该接线板,与所述荧光管相并联,用于与荧光管电路组成串联谐振电路以保证所述荧光管可靠启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灯,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塑壳体内的电路元件还包括一与灯管相串联的电感元件,用于调整灯管工作电流。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德俊曾林
申请(专利权)人:潘德俊曾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