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极化旋转表面的天线去耦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2185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极化旋转表面的天线去耦结构及方法,该天线去耦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单元组成的天线阵列,放置于相邻两个天线单元之间的极化旋转表面结构;极化旋转表面结构包括周期性排列的多个谐振单元和支撑多个谐振单元的介质基板,介质基板垂直于天线阵列的地板,每个谐振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介质基板的相对两侧、且位置对应的第一谐振结构和第二谐振结构;谐振单元用于将电磁波从介质基板的一侧入射,经过极化旋转传输到介质基板的另一侧发射出去。通过在相邻两个天线单元之间放置极化旋转表面结构,使得电磁波在极化旋转表面结构中的极化方式旋转90度,进而可以有效降低天线单元之间的空间波耦合,提高天线单元之间的隔离度。的隔离度。的隔离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极化旋转表面的天线去耦结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通信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极化旋转表面的天线去耦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论是现代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系统中,还是飞机、无人机、舰船、车辆、手持终端等需要放置多根天线的设备,需要的各种不同的天线越来越多,随着各种通信设备的高集成度与小型化发展,加之设备内部空间有限,天线间的间距越来越小,之间的相互耦合和串扰等问题加剧,容易影响各系统的独立工作性能,导致设备整体工作性能下降。
[0003]例如,为了适应现代航海要求,舰船不断增加电子信息设备,使其增设越来越多的天线,导致给舰船上层建筑设计带来诸多困难。为解决天线布置、电磁兼容和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增加等问题,集成桅杆是现代舰船设计的重要标志。在集成桅杆上布置的天线,也随之出现了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天线的集成自然造成了天线间距缩小,甚至远小于传统认为电磁耦合可忽略不计的半波长,从而造成了各类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问题。由于桅杆上存在多种不同频段,不同功用且大部分紧凑共形布置的天线,就需要我们解决多种类型的电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极化旋转表面的天线去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单元组成的天线阵列,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天线单元之间的极化旋转表面结构;所述极化旋转表面结构包括周期性排列的多个谐振单元和支撑多个所述谐振单元的介质基板,所述介质基板垂直于所述天线阵列的地板,每个所述谐振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的相对两侧、且位置对应的第一谐振结构和第二谐振结构;所述谐振单元用于将电磁波从所述介质基板的一侧入射,经过极化旋转传输到所述介质基板的另一侧发射出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极化旋转表面的天线去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结构在所述介质基板上的第一投影经过镜像和90
°
旋转后而得到的第二投影与所述第二谐振结构在所述介质基板上的第三投影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二投影的形状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鲁豫赵平龙今朝张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朗普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