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165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轴承,包括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内圈朝向外圈的面上设有两个第一内沟道和两个第二内沟道,外圈朝向内圈的面上设有两个第一外沟道和两个第二外沟道,滚动体包括第一滚球和第二滚球,第一滚球的直径大于第二滚球的直径,相邻所述第一滚球和第二滚球共用一个保持架,第一滚球与其所在的第一外沟道和第一内沟道均为点接触,第二滚球与其所在的第二外沟道和第二内沟道均为点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的一代轮毂轴承,可承受更大的轴向力。点接触使得第一滚球和第二滚球在旋转时所产生的力矩比现有的一代轮毂轴承更小。本发明专利技术满足汽车行业对于一代轮毂轴承高承载、低旋转力矩的需求。低旋转力矩的需求。低旋转力矩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毂轴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
,具体涉及一种轮毂轴承。

技术介绍

[0002]轮毂轴承是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承载重量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
[0003]因轮毂轴承的使用环境不同,现在市场上同时存在一代轮毂轴承、二代轮毂轴承、三代轮毂轴承三种轮毂轴承,一代轮毂轴承通常用在一些货车和重型卡车上。现有的一代轮毂轴承通常为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或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和滚动体。
[0004]随着汽车行业不断发展,对一代轮毂轴承的各项性能要求也不断升级,现有的一代轮毂轴承已无法满足汽车行业高承载力、低旋转力矩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比现有技术承载力更高、旋转力矩更低的一代轮毂轴承。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毂轴承,包括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所述内圈朝向外圈的面上设有内沟道,所述外圈朝向内圈的面上设有外沟道,所述内沟道包括两个第一内沟道和两个第二内沟道,两所述第二内沟道位于两第一内沟道之间,所述外沟道包括两个第一外沟道和两个第二外沟道,两所述第二外沟道位于两所述第一内沟道之间,所述滚动体包括设置在第一外沟道和相对的第一内沟道之间的第一滚球和设置在第二外沟道和相对的第二内沟道之间的第二滚球,所述第一滚球的直径大于第二滚球的直径,相邻所述第一滚球和第二滚球共用一个保持架,所述第一外沟道和第一内沟道的轴向截面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一滚球与其所在的第一外沟道和第一内沟道均为点接触,所述第二外沟道和第二内沟道的轴向截面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二滚球与其所在的第二外沟道和第二内沟道均为点接触。
[0007]采用上述方案,在受到轴向力时,第一滚球和第二滚球同时受力,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的一代轮毂轴承,可承受更大的轴向力。轮毂轴承在实际使用时受到的轴向力作用在轮毂轴承各部位的大小有所不同,第一滚球和第二滚球的直径不同,能更好的适应实际运行时受到的轴向力,防止因各部位受到的轴向力不同导致第一滚球和第二滚球受到的磨损程度不同,保证轮毂轴承的正常运行。点接触使得第一滚球和第二滚球在旋转时所产生的力矩比现有的一代轮毂轴承更小。本专利技术满足汽车行业对于一代轮毂轴承高承载、低旋转力矩的需求。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 所述保持架整体呈圆台形,且保持架径向截面的面积由靠近第一滚球的一侧向靠近第二滚球的一侧逐渐缩小,所述保持架与内圈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在15
°
~25
°
之间。
[0009]采用上述方案,方便装配,同时保证本专利技术运行顺畅。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经过所述第一滚球的球心和第一滚球与第一内沟道的接触点的直线为第一直线,所述第一直线和内圈经过第一滚球球心的径向线之间的夹角在30
°
~40
°
之间。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经过所述第二滚球的球心和第二滚球与第二内沟道的接触点的直线为第二直线,所述第二直线和内圈经过第二滚球球心的径向线之间的夹角在30
°
~40
°
之间。
[0012]采用上述方案,使第一滚球和第二滚球能更好的滚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内沟道最靠近内圈轴线的内壁为第一内沟道的底,沿所述内圈的径向,所述第一内沟道靠近第二内沟道的侧边和第一内沟道的底之间的距离为内自锁缩量,所述内自锁缩量为0.2~0.3第一滚球的直径。
[0014]采用上述方案,在装配生产时,内自锁缩量可防止第一滚球与第一内沟道脱离,使装配更顺利。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外沟道最远离外圈轴线的内壁为第一外沟道的底,沿所述内圈的径向,所述第一外沟道远离第二外沟道的侧边和第一外沟道的底之间的距离为外自锁缩量,所述外自锁缩量为0.1~0.2第一滚球的直径。
[0016]采用上述方案,外自锁缩量对第一钢球进行锁止,防止第一钢球在运行时与第一外沟道脱离。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保持架包括架体、设置在架体上的供第一滚球嵌入的第一兜孔和设置在架体上的供第二滚球嵌入的第二兜孔,所述第一兜孔包括设置在架体端面上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口径小于第一滚球的直径,所述第二兜孔包括设置在架体远离第一开口的端面上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口径小于第二滚球的直径。
[0018]采用上述方案,更方便将第一滚球和第二滚球装配至保持架,同时防止第一滚球和第二滚球脱离保持架。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相邻第一兜孔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相邻第二兜孔之间的最小距离。
[0020]采用上述方案,控制相邻第一滚球之间的距离,控制相邻第二滚球之间的距离,使本专利技术运行更顺畅。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外圈和内圈之间还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第一滚球远离第二滚球的一侧,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圈和设置在密封圈远离第一滚球一侧的密封盖,所述密封圈包括轴向截面为L型的骨架和包裹在骨架上的弹性件,所述骨架和外圈过盈配合,所述密封盖和内圈过盈配合,所述弹性件远离外圈的一端设有与密封盖过盈配合的弹性唇,所述弹性件靠近外圈的一端设有与密封盖间隙配合的弹性端。
[0022]采用上述方案,汽车会在多种不同的天气中行驶,本专利技术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各类外界污染物,如灰尘、泥水等,密封件能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轮毂轴承内部,保证轮毂轴承正常运行。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密封盖包括设置在远离内圈一侧的配合端,所述弹性端与配合端间隙配合,所述弹性端远离弹性件的一侧向配合端靠近。
[0024]采用上述方案,加强密封效果。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26]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爆炸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剖视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保持架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内圈剖视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外圈剖视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密封件剖面图。
[0027]内圈1、第一内沟道11、第二内沟道12、外圈2、第一外沟道21、第二外沟道22、第一滚球3、第二滚球4、保持架5、架体51、第一兜孔52、第一开口521、第二兜孔53、第二开口531、密封件6、密封圈61、骨架611、弹性件612、弹性唇6121、弹性端6122、密封盖62、配合端621、夹角a、夹角b、夹角c、内自锁缩量A、外自锁缩量B。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特别说明外,描述中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轴承,包括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所述内圈朝向外圈的面上设有内沟道,所述外圈朝向内圈的面上设有外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沟道包括两个第一内沟道和两个第二内沟道,两所述第二内沟道位于两第一内沟道之间,所述外沟道包括两个第一外沟道和两个第二外沟道,两所述第二外沟道位于两所述第一内沟道之间,所述滚动体包括设置在第一外沟道和相对的第一内沟道之间的第一滚球和设置在第二外沟道和相对的第二内沟道之间的第二滚球,所述第一滚球的直径大于第二滚球的直径,相邻所述第一滚球和第二滚球共用一个保持架,所述第一外沟道和第一内沟道的轴向截面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一滚球与其所在的第一外沟道和第一内沟道均为点接触,所述第二外沟道和第二内沟道的轴向截面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二滚球与其所在的第二外沟道和第二内沟道均为点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整体呈圆台形,且保持架径向截面的面积由靠近第一滚球的一侧向靠近第二滚球的一侧逐渐缩小,所述保持架与内圈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在15
°
~25
°
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第一滚球的球心和第一滚球与第一内沟道的接触点的直线为第一直线,所述第一直线和内圈经过第一滚球球心的径向线之间的夹角在30
°
~40
°
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第二滚球的球心和第二滚球与第二内沟道的接触点的直线为第二直线,所述第二直线和内圈经过第二滚球球心的径向线之间的夹角在30
°
~40
°
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雨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