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应力缓冲结构的太阳能双通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139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应力缓冲结构的太阳能双通管,其通过在内层管上设置多个变径区,并且变径区的内径变化设计成渐进结构,通过此种结构设置,使内层管在受热变化时对变径区热涨冷缩所产生的力通过渐进结构进行分散,防止因应力集中而造成的内管爆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过此种结构设置,其可防止爆管的产生,经过批量应用测试,其可将爆管几率降低至千分之一以下,是一种理想的具有应力缓冲结构的太阳能双通管。阳能双通管。阳能双通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应力缓冲结构的太阳能双通管


[0001]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吸热真空管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应力缓冲结构的太阳能双通管。

技术介绍

[0002]针对市面上太阳能双通管产品成型率低、真空效果差以及空气通透性差的弊端,本行业技术人员在现有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设计了一款新型贯通式真空集热管,其申请号为201920814707.4,此种真空管在技术效果上较现有产品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其在生产以及使用时仍然存在技术上的弊端,针对其弊端,本申请人对产品进行持续改进,其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并进行了专利保护,其申请号为:CN201922060778.2。
[0003]以上改进产品较首次申请专利的新型贯通式真空集热管在成型效率以及使用强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目前改进后的产品在批量试用阶段仍然存在1%的爆管率,针对此种弊端,本申请人的研发团队经过多次测试,发现该类产品的损坏点全部位于变径区域的开始的几个变径点,为持续提升本产品的质量,本申请人结合目前的问题点对产品进行再次改进,目的是将产品的爆管率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应力缓冲结构的太阳能双通管,其对双通管的变径方式进行了改进,通过此种改进解决本行业技术人员目前遇到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具有应力缓冲结构的太阳能双通管,其包括一个管体,所述的管体分为外层管和内层管,外层管和内层管之间为真空区,所述的内层管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变径区;所述的真空区内部,在内层管和外层管之间设置有金属卡,金属卡上设置有固定爪将外层管和内层管的相对位置限定;所述的金属卡卡固在第一个变径区的凹槽内,所述的第一个变径区为多个变径区中位于两端中任意一个变径区;
[0006]所述的多个变径区设置在管体的一端,管体的另一端为光滑段;所述的多个变径区在分布时,其变径区直径自两端向中间呈逐渐减小。
[0007]所述的变径区直径自由A至B经历不少于2个变径区。
[0008]所述的变径区的夹角C≥90。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以上设置,其通过在内层管上设置多个变径区,并且变径区的内径变化设计成渐进结构,通过此种结构设置,使内层管在受热变化时对变径区热涨冷缩所产生的力通过渐进结构进行分散,防止因应力集中而造成的内管爆管。本技术经过此种结构设置,其可防止爆管的产生,经过批量应用测试,其可将爆管几率降低至千分之一以下,是一种理想的具有应力缓冲结构的太阳能双通管。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内部主视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中,1、管体,11、外层管,12、内层管,13、真空区,2、变径区,3光滑段,4、金属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看附图示,一种具有应力缓冲结构的太阳能双通管,其包括一个管体1,所述的管体1分为外层管11和内层管12,外层管11和内层管12之间为真空区13,所述的内层管1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变径区2;所述的真空区13内部,在内层管12和外层管11之间设置有一个金属卡4将外层管11和内层管12的相对位置限定,所述的金属卡4卡固在下端的第一个变径区2内;本技术的技术重点在于:所述的多个变径区2在分布时,其变径区2的直径自两端向中间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0014]实施例1:
[0015]依照以上结构设置,在生产直径为58毫米、长度为1600毫米的太阳能双通管时,其在内管上设置有10个变径区,所述的10个变径区中位于两端的变径区互相对称设置且皆是经过两个变径区渐变,由直径A至B经历三个变径区,在第三个变径区开始直径为正常状态。
[0016]实施例2:
[0017]在生产直径为58毫米、长度为1800毫米的太阳能双通管时,其在内管上设置有12个变径区,所述的12个变径区中位于两端的变径区互相对称设置且皆是经过三个变径区渐变,由直径A至B经历四个变径区,在第四个变径区开始直径为正常状态。
[0018]实施例3:
[0019]在生产直径为58毫米,长度为2100毫米的太阳能双通管时,其在内管上设置有15个变径区,所述的15个变径区中位于两端的变径区互相对称设置且皆是经过四个变径区渐变,由直径A至B经历五个变径区,在第五个变径区开始直径为正常状态。
[0020]进一步的,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在高温下管体1延展时可实现多个变径区内较佳的缓冲,可从根本上避免了管体1的爆裂,经过多次实际验证,每个变径区的变径夹角C为大于90度设计,将变径区开口设计成直角或者喇叭口状可有效的提高其成型效率。
[002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有益效果,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应力缓冲结构的太阳能双通管,其包括一个管体,所述的管体分为外层管和内层管,外层管和内层管之间为真空区,所述的内层管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变径区;所述的真空区内部,在内层管和外层管之间设置有金属卡,金属卡上设置有固定爪将外层管和内层管的相对位置限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卡卡固在第一个变径区的凹槽内,所述的第一个变径区为多个变径区中位于两端中任意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旭能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