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泡罐装培养基的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124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泡罐装培养基的针,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内侧滑动连接有滑筒,滑筒的内侧设置有回吸筒,回吸筒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顶部设置有连杆,所述回吸筒底部固定连接有回吸管,回吸管的外侧设置有伞状罐装组件。该无泡罐装培养基的针,通过套筒插入灌装瓶内侧,搁置环与瓶口贴合,再向下推动滑筒,使伞状罐装组件进入套筒内侧,压缩弹簧初始为压缩状态,在伞状罐装组件进入套筒内侧之后,压缩弹簧恢复弹力将六个针头撑开呈伞状,并且针头的底端贴合灌装瓶内壁,再通过滑筒向内注入培养基,培养基顺着软管流向针头,并从针头沿着灌装瓶内壁流下,减少培养基的晃动,从而有效减少培养基灌装时产生的气泡。效减少培养基灌装时产生的气泡。效减少培养基灌装时产生的气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泡罐装培养基的针


[0001]本技术涉及培养基灌装


技术介绍

[0002]培养基是指由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含氮物质、维生素等物质的供给微生物、动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能够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物质,近年来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需求量增加,政府大力扶持,市场所需的培养基量也逐步增加,培养基的灌装需求增高。
[0003]培养基在灌装过程中,一般由针管灌装到瓶中,但是由于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在传统的灌装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泡沫膨起过快过多容易导致培养基溢出甚至有被污染的风险,影响灌装质量,阻碍灌装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泡罐装培养基的针,解决了传统灌装过程中培养基容易产生大量泡沫,且泡沫容易溢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泡罐装培养基的针,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内侧滑动连接有滑筒,滑筒的内侧设置有回吸筒,回吸筒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顶部设置有连杆,所述回吸筒底部固定连接有回吸管,回吸管的外侧设置有伞状罐装组件,所述伞状罐装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回吸管外侧的中间套、固定连接在中间套外侧的转轴、转动连接在转轴外侧的转环、固定连接在转环远离中间套一侧的针头、固定连接在针头顶端的软管,以及固定连接在针头与中间套相对一侧之间的压缩弹簧。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套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搁置环,所述滑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br/>[0008]进一步,所述滑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滑筒的底部开设有连通孔。
[0009]进一步,所述回吸管与回吸筒相连通,所述针头的长度大于回吸管的长度。
[0010]进一步,所述针头、转轴、转环、软管和压缩弹簧数量均为八个,且针头、转轴、转环、软管和压缩弹簧一一对应。
[0011]进一步,所述软管的顶端与滑筒固定连接,且连通孔与相对应的软管相连通。
[0012]进一步,所述套筒外侧套接有灌装瓶,所述灌装瓶内侧填充有培养基。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4]1、该无泡罐装培养基的针,通过套筒插入灌装瓶内侧,搁置环与瓶口贴合,再向下推动滑筒,使伞状罐装组件进入套筒内侧,压缩弹簧初始为压缩状态,在伞状罐装组件进入套筒内侧之后,压缩弹簧恢复弹力将六个针头撑开呈伞状,并且针头的底端贴合灌装瓶内壁,再通过滑筒向内注入培养基,培养基顺着软管流向针头,并从针头沿着灌装瓶内壁流下,减少培养基的晃动,从而有效减少培养基灌装时产生的气泡。
[0015]2、该无泡罐装培养基的针,通过回吸管高于培养基灌装之后的液面高度,在培养基产生气泡时,向上提拉连杆带动活塞移动,从而在回吸管底端处产生吸力,可以吸走多余
的气泡,有效防止气泡的溢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图1的A部局部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伞状罐装组件与灌装瓶的灌装示意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00套筒、101搁置环、200滑筒、201限位环、300回吸筒、301活塞、302连杆、303拉环、304连通孔、400回吸管、500伞状罐装组件、510中间套、520转轴、530转环、540针头、550软管、560压缩弹簧、600灌装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无泡罐装培养基的针,包括套筒100,套筒100内侧滑动连接有滑筒200,滑筒20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回吸筒300,回吸筒300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塞301,活塞301顶部设置有连杆302,回吸筒300底部固定连接有回吸管400,回吸管400的底端贯穿滑筒200并延伸至滑筒200的下方,回吸管400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伞状罐装组件500,伞状罐装组件500位于滑筒200的下方。
[0023]伞状罐装组件500包括固定安装在回吸管400外侧的中间套510、固定连接在中间套510外侧的转轴520、转动连接在转轴520外侧的转环530、固定连接在转环530远离中间套510一侧的针头540、固定连接在针头540顶端的软管550,以及固定连接在针头540与中间套510相对一侧之间的压缩弹簧560,针头540、转轴520、转环530、软管550和压缩弹簧560数量均为八个,且针头540、转轴520、转环530、软管550和压缩弹簧560一一对应,六个针头540在中间套510的外侧呈均匀分布,且伞状罐装组件500在伸出套筒100内侧之后,六个针头540在压缩弹簧560的支撑下,呈伞状撑开。
[0024]套筒10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搁置环101,滑筒20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01,套筒100外侧套接有灌装瓶600,灌装瓶600内侧填充有培养基,搁置环101与灌装瓶600顶部贴合,限位环201可与套筒100顶部贴合。
[0025]滑筒2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303,滑筒200的底部开设有连通孔304,软管550的顶端与滑筒200固定连接,且连通孔304与相对应的软管550相连通,软管550在针头540转动时,能够不受太大影响的保持培养基顺畅的从滑筒200中进入到针头540中。
[0026]回吸管400与回吸筒300相连通,针头540的长度大于回吸管400的长度,回吸管400的底端在针头540展开后的高度位置也高度针头540底端的位置,便于回吸管400的底端高于灌装之后培养基的顶部液面高度。
[0027]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0028](1)通过套筒100插入灌装瓶600内侧,搁置环101与瓶口贴合,再向下推动滑筒200,使伞状罐装组件500进入套筒100内侧,压缩弹簧560初始为压缩状态,在伞状罐装组件500进入套筒100内侧之后,压缩弹簧560恢复弹力将六个针头540撑开呈伞状,并且针头540
的底端贴合灌装瓶600内壁,再通过滑筒200向内注入培养基,培养基顺着软管550流向针头540,并从针头540沿着灌装瓶600内壁流下,进行灌装。
[0029](2)通过回吸管400高于培养基灌装之后的液面高度,在培养基产生气泡时,向上提拉连杆302带动活塞301移动,从而在回吸管400底端处产生吸力,可以吸走多余的气泡,操作简单,实用性高。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泡罐装培养基的针,包括套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0)内侧滑动连接有滑筒(200),滑筒(200)的内侧设置有回吸筒(300),回吸筒(300)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塞(301),活塞(301)顶部设置有连杆(302),所述回吸筒(300)底部固定连接有回吸管(400),回吸管(400)的外侧设置有伞状罐装组件(500);所述伞状罐装组件(500)包括固定安装在回吸管(400)外侧的中间套(510)、固定连接在中间套(510)外侧的转轴(520)、转动连接在转轴(520)外侧的转环(530)、固定连接在转环(530)远离中间套(510)一侧的针头(540)、固定连接在针头(540)顶端的软管(550),以及固定连接在针头(540)与中间套(510)相对一侧之间的压缩弹簧(5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泡罐装培养基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搁置环(101),所述滑筒(20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01)。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勤刘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奥浦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