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114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包括:通气管,通气管的顶部设置有气囊,气囊充气导管设置于气囊的底部,充气囊设置于气囊充气导管的一端,充气口设置于充气囊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该装置通过一端留置于气切口外的充气口、充气囊、气囊充气导管对置于气管内的套囊进行充气和放气,可根据患者气管内径自由调节,并可定时放气,减少持续充气状态下气囊压迫所致组织瓣缺血坏死情况的发生,气囊充气装置的充气侧有防漏气装置,减少患者不当操作所致气囊自动放气脱出情况的发生,且装置操作简便,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可于术中缝合组织瓣前置入气管内,或在术后经气切口置入。或在术后经气切口置入。或在术后经气切口置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
[0003]头颈部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头颈部各部位解剖间紧密相连,故头颈部多种肿瘤均可以侵犯气管,在手术过程中切除部分颈段气管,是治疗累及气管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常见方式,气管切除后,较小的缺损可通过直接拉拢缝合进行气管重建,而对于缺损大于八个气管环的颈段气管缺损则无法直接拉拢缝合,可选择一期修复重建,或缺损旷置并气管造瘘待二期修复,一期重建可应用的气管修复替代物包括异体气管、人工气管、转移组织瓣等。
[0004]现有的异体气管移植存在排异反应,患者需长期口服抗排异药物;而目前应用的人工气管,多无法耐受气道内分泌物、痰液的长时间浸泡,出现细菌感染、接口不愈合等问题,且人工气管多涉及组织工程学,需种植细胞或预先置于体内其他部位培养,待细胞长满人工气管后行移植术,过程复杂且费用较高昂。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人工气管存在排异反应,治疗过程长和价格昂贵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包括:
[0008]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顶部设置有气囊;
[0009]气囊充气导管,所述气囊充气导管设置于所述气囊的底部;
[0010]充气囊,所述充气囊设置于所述气囊充气导管的一端;
[0011]充气口,所述充气口设置于所述充气囊的一端。
[0012]优选的,所述通气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牵引绳和下牵引绳。
[0013]优选的,所述充气口的内部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相对的一侧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连杆。
[0014]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杆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密封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一侧且位于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的底部和两个所述滑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充气口表面的左侧设置有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部滑动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一侧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活动板。
[0016]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内部滑动有第
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的一侧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顶杆。
[0017]优选的,所述密封块的内部设置有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空腔,所述空腔内壁的前后侧均开设有固定槽,两个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均滑动有固定块。
[0018]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板,两个所述固定槽的内部且位于两个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密封板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L形移动杆。
[001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该装置通过一端留置于气切口外的充气口、充气囊、气囊充气导管对置于气管内的套囊进行充气和放气,可根据患者气管内径自由调节,并可定时放气,减少持续充气状态下气囊压迫所致组织瓣缺血坏死情况的发生,气囊充气装置的充气侧有防漏气装置,减少患者不当操作所致气囊自动放气脱出情况的发生,且装置操作简便,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可于术中缝合组织瓣前置入气管内,或在术后经气切口置入,在组织瓣与周围组织生长贴合紧密,皮瓣塌陷所致气道狭窄稳定解除后,可剪断两端牵引线,经气切口拉出该装置,取出容易且不会损伤周围组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的可通气的气管内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5为图3所示的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3所示的排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图3所示的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图3所示的装置的下视图。
[0029]图中标号:
[0030]1、通气管,2、气囊,3、气囊充气导管,4、充气囊,5、充气口
[0031]6、密封组件,61、滑槽,62、滑块,63、连杆,64、密封块,65、第一弹簧
[0032]7、推动组件,71、固定板,72、第一滑动槽,73、第一滑动块,74、活动板,75、第二滑动槽,76、第二滑动块,77、顶杆
[0033]8、排气组件,81、空腔,82、固定槽,83、固定块,84、密封板,85、第二弹簧,86、L形移动杆
[0034]10、下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6]第一实施例
[0037]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
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可通气的气管内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种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包括:
[0038]通气管1,所述通气管1的顶部设置有气囊2;
[0039]气囊充气导管3,所述气囊充气导管3设置于所述气囊2的底部;
[0040]充气囊4,所述充气囊4设置于所述气囊充气导管3的一端;
[0041]充气口5,所述充气口5设置于所述充气囊4的一端。
[0042]所述通气管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牵引绳9和下牵引绳10。
[0043]通气管1与其外的气囊2所组成的主体,所述主体为内部有固定空腔的光滑结构,外部气囊为固定于通气管1的可充气膨胀体,与气囊充气导管3密闭相连,并于远端通过充气囊4、充气口5与外界相通,充气口5为防漏气充气口,所述主体上下两端各有一根牵引线,分别为上牵引绳9,下牵引绳10,固定于主体上。
[0044]该装置中通气管为医用聚乙烯材料,贯通空间为空腔,且不易压瘪,可提供稳定的通气通道,恢复口鼻、气管通气通路通畅,恢复经口鼻呼吸,减少患者呼吸改道所致不适感。
[0045]该装置中气囊2充气后可起到对塌陷皮瓣的支撑作用,进而通过压力使皮瓣与周围组织贴合,加速皮瓣与周围组织生长贴合进程,缩短无支撑下气道塌陷狭窄时间。
[0046]由通气管1,气囊2,气囊充气导管3,充气囊4,充气口5,上牵引绳9、下牵引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顶部设置有气囊;气囊充气导管,所述气囊充气导管设置于所述气囊的底部;充气囊,所述充气囊设置于所述气囊充气导管的一端;充气口,所述充气口设置于所述充气囊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牵引绳和下牵引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口的内部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相对的一侧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连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管内可通气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杆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密封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一侧且位于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的底部和两个所述滑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雷王凯张烨徐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